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42)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左双文王英俊贾玮殷莎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宋子文与国民党人大革命时期的联俄政策
- 2016年
- 大革命时期,宋子文既是国民党人联俄政策的受惠者,又是后期重要的参与者,甚得苏俄顾问的信赖和支持。宋凭借其身上的"左派"亲苏光环和与苏方的良性互动,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快速崛起。北伐军兴,受命执掌财政大权,成为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政治新贵。他一度在若干问题上秉持左翼立场,并试图化解蒋介石与鲍罗廷的矛盾。但随着革命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内部分歧的加剧,宋子文的认知和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产生了抵牾和怀疑,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打下了他其后在政治上剧烈反转的伏笔。
- 左双文贾玮
- 关键词:鲍罗廷中苏关系
- 孙科“联苏制日”外交思想简论
- 2013年
- "九一八"事变后,孙科是国民党内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较早形成了"联苏制日"的外交思想。1932年初他出组内阁,提出"对日经济绝交"方案,力主长期抵抗以挽救危亡,并积极推动中苏关系的恢复。抗战初期亲访苏联,为中国争取到可观的军事物资援助。关于战后世界安排及中国外交,孙科主张彻底摧毁日本军国主义,并继续坚持与苏友好的立场。
- 左双文殷莎
- 关键词:外交思想
-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群调整中日关系的努力及其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1935年11月至1937年3月张群任外交部部长期间,面临着日本加紧侵华的巨大压力,日方不断进行挑衅,提出种种蛮横要求,并以这时期发生的反日事件为借口,进行刁难。张群一方面须及时处理这类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政治外交的努力,对已处于剑拔弩张的中日关系进行整体的调整,以缓解、至少拖延中日冲突总爆发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张群表现出了其较具特色的对日外交理念,也采取了一些与其前任稍异的对日策略。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日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与严峻的形势看,张群这时期的外交应对还算是于艰难险恶之中守住了基本底线。
- 左双文付江春
- 关键词:中日关系国民政府
- 孙科“联苏制日”外交思想简论
- 2014年
- 孙科,字哲生,孙中山子。早年留学美国,在民国政坛他曾三任广州市长,及南京政府交通、青年、财政、铁道等部部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长,服官长达四十余年。虽不是职业外交官,却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参与了众多外交事务,对外交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民国外交史上留下了颇深的足迹,本文拟对其"联苏制日"的外交思想略作梳理。
- 左双文殷莎
- 关键词:外交思想留学美国中立条约蒋介石政府中苏关系抗日救国
- 傅秉常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被引量:1
- 2012年
- 傅秉常是民国时期资深外交家,早年追随孙中山、伍廷芳,南京政府成立后曾任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及驻苏大使等职。他参与外交决策、单独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多是作为辅助者、配合者进行活动,但都能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一旦机会来临,他也会及时抓住,放出异彩。傅秉常对于国际局势(特别是他参与较多的中苏关系),有其个人的见解。对于一般的外交工作,例如外交机关、外交人员的基本职守与应有分际,驻外使馆的规划管理与业务范围等,也颇有见地。
- 左双文
- 关键词:外交活动外交思想
- 王宠惠的战后集体安全思想被引量:4
- 2014年
- 二战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反法西斯同盟几个主要国家的领袖开始谋划重建战后世界秩序和集体安全的问题。作为同盟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方面也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建言献策,参与设计。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的王宠惠,作为战时国民党决策层内兼具外交家与法学家身份的元老级人物,在这方面深得蒋介石的倚赖,受命主持国际问题讨论会,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和阐释关于战后集体安全的问题,其所提出的方案与主张,成为中国代表团在相关国际会议提出方案的重要蓝本,也为战时中国的国际宣传和争取中国的大国地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左双文王英俊
- 关键词:王宠惠外交思想
- 论王宠惠的主权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主权思想是王宠惠外交思想中重要的内容。他的主权意识萌芽于青少年时代,自1912年王宠惠开始踏入民国外交舞台之后,其主权思想通过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得以展现。重视以国际法理为依托来维护国家主权和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是王氏主权思想的两大主要特点。
- 王英俊
- 关键词:王宠惠主权思想
- 大国梦难圆: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挫败——以1944年国民政府的对美外交为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进入了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时期。如果中国能够善加利用,将极有利于中国的复兴和重建。然而,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内政外交上决策一再失误,在处理与盟国关系的问题上,先获咎于苏,复结怨于美,且不和于英。1944年国民政府的对美外交,因驻华美军费用结算问题、史迪威指挥权问题、是否应向中共部队提供部分租借物资问题等,与美国发生严重冲突,引致美国朝野对重庆国民政府极为不满,中国在盟国内部实已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国民政府在战后的困境与失败,实际上只是此时已有各种矛盾之逻辑发展。
- 左双文
- 关键词:抗战后期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