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61005)
- 作品数:9 被引量:224H指数:8
- 相关作者:拉巴拉巴卓玛边多陈涛杜军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MODIS影像的西藏典型内陆湖泊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根据2002-2009年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2000-2009年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得出,2002-2009年西藏典型湖泊面积变化显著:位于西藏藏北地区的色林错、当热雍错、扎日南木错湖泊面积呈扩大趋势,在8 a内分别增长了241.97 km2、12.8 km2、11.69 km2;位于班戈、当雄县境内的纳木错和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的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52.17 km2、96.61 km2。气温、地表温度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和冻土层变浅是湖泊面积扩大的重要原因,而降水量减少是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另外,西藏几大典型的内陆湖泊结冰时间变化不大。
- 拉巴拉巴卓玛陈涛
- 关键词:湖泊变化气温降水量蒸发量
- 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退化现状与机理分析被引量:33
- 2008年
- 以藏西北高寒牧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NOAA、MODIS卫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气象资料、社会统计资料并结合GIS技术,对藏西北高寒牧区的草地状况和退化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覆盖度等级呈正态分布,且中等偏下略多,地表植被总体上比较稀疏;②2005年区域内的草地退化总面积为14.19×104km2,占区域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9.64%,其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分别占25.20%和8.84%;③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与近年来该区域的气候变化有关,二是草地超载率达到59.18%,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是局部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频繁对草场的破坏,也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 边多李春杨秀海边巴次仁李林
- 关键词:草地退化遥感监测高寒牧区
- 基于MODIS影像的西藏羊卓雍湖面积变化与成因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分析2002~2009年MODIS卫星数据和2000~2009年气象数据分析可得:西藏羊卓雍湖面积在近8年呈显著减小趋势,8年内面积减小了96.61km2;湖泊所在的浪卡子气象站气温、地表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相对湿度呈减少趋势。在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的情况下由于降水量减少的幅度要远大于蒸发量的减少,是2000~2009年内湖泊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也证明了MODIS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湖泊面积变化的补充数据源。
- 拉巴德吉央宗次珍拉巴卓玛
- 关键词:湖泊面积
- 西藏近35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7
- 2009年
- 利用1971—2005年西藏25个气象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最大潜在蒸散、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35年,西藏年降水量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15.0mm/(10 a);年最大潜在蒸散呈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为-4.6—-71.6 mm/(10 a)。阿里地区西南部、聂拉木年地表湿润指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其他各地均呈增大趋势,增幅为0.02—0.09。就西藏平均而言,年地表湿润指数以0.04/10 a的速率显著增大,尤其是近25年增幅更为明显。各季节地表湿润指数也表现为增大趋势,以夏季增幅最明显。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主要表现为以低温低湿为主的年际变化特征,进入90年代后,气温持续升高,地表湿润指数明显增加,呈现出暖湿型的气候特征。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以及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是地表湿润指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明显减少,在湿润指数增加趋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杜军李春拉巴罗布次仁廖健
- 关键词:地表湿润指数
- 藏北牧区地表湿润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1
- 2009年
- 利用1961~2006年藏北牧区6个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潜在蒸散,分析了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地表湿润指数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46a藏北牧区年地表湿润指数呈现增大趋势,增幅0.01~0.05/10a;四季地表湿润指数大部分牧区也呈增大趋势,春、秋季增幅明显。近26a(1981~2006年)、季潜在蒸散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降水量显现增多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增大趋势加大,以夏季最为突出。就年平均而言,藏北牧区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以高湿低温为其主要气候特征;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表现为冷干型的气候特征;90年代初之后,气温持续升高,地表湿润指数显著增加,呈现以暖湿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湿润指数对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日较差的响应最为敏感,而对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响应也较为明显。
- 杜军边多胡军拉巴周刊社
- 关键词:地表湿润指数气候变化
- 藏北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5
- 2008年
-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藏北高原1971-2006年6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6年藏北高原年蒸发皿蒸发量各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少61.7mm/10a(通过99%显著性检验),以夏季减幅最明显。就地域分布而言,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藏北高原的中西部。蒸发量减少幅度随经度的增加减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大。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4℃/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17℃/10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0.37℃/10a)。藏北高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显著减小,以及平均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降水量的增加和平均风速的明显减小在蒸发量减少趋势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 杜军边多鲍建华拉巴路红亚
- 关键词:气候变化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素藏北高原
- 1989~2009年西藏多庆错湖泊面积变化分析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根据1989、2000~2002、2007、2009年TM卫星遥感影像和1989~2009年气象数据分析:近20年来,西藏多庆错湖水面积呈显著的减小趋势,20年内减小了28.4km2;湖泊所在的帕里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分析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使冰雪加速融化,导致湖泊补给水源不足是湖泊面积萎缩的主要原因。
- 拉巴拉巴卓玛
- 关键词:湖泊面积
- 基于MODIS影像的色林错湖面积变化及成因被引量:13
- 2011年
- 利用2002—2009年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温、地表温度气象资料,对色林错湖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色林错湖(包括雅根错湖)面积在近8 a呈显著的扩大趋势,从2002年的1955.49 km2增至2009年的2197.46 km2,8 a内增长了241.97 km2,现已超过纳木错湖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气温、地表温度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和冻土层变浅是湖泊上涨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证明了EOS/MODIS资料在研究湖泊变化中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 拉巴陈涛拉巴卓玛次珍
- 关键词:气候变化MODIS影像
- 1975-2008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根据1975年地形图、80年代至2008年的TM、CBERS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4年(1975-2008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冻土深度等气候资料分析得出,西藏那曲地区西部的色林错及其周围的错鄂、雅根错的面积在近3...
- 边多边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陈涛
- 关键词:湖面变化气候变化色林错
- 文献传递
- 1975-2008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80
- 2010年
- 根据1975年地形图、80年代至2008年的TM、CBERS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4年(1975-2008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冻土深度等气候资料分析得出,西藏那曲地区西部的色林错及其周围的错鄂、雅根错的面积在近30年来呈较显著的扩大趋势,到2008年面积分别为2196.23km2、279.24km2、103.07km2,与1975年分别增长了574.46km2、11.59km2和68.13km2,增长速度分别为35.4%、4.3%和195%。色林错从1999-2008年湖面扩大速度为20%,平均上涨了420km2/10a,已超过纳木错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冰雪融水量的增加是湖泊上涨的根本原因,其次与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冻土退化等暖湿化的气候变化存在很大关系。
- 边多边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陈涛
- 关键词:湖面变化气候变化色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