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041)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周明耀王苏胜刘璐嘉刘臣辉何聪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常州市水利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农田
  • 6篇污染
  • 3篇氮磷
  • 3篇氮磷去除
  • 3篇农田径流
  • 3篇外包
  • 3篇污染物
  • 3篇磷去除
  • 3篇面源
  • 3篇面源污染
  • 3篇径流
  • 3篇缓冲带
  • 3篇暗管
  • 3篇暗管排水
  • 3篇草皮缓冲带
  • 3篇除氮
  • 3篇除氮效果
  • 2篇营养化
  • 2篇水体
  • 2篇农业面源

机构

  • 13篇扬州大学
  • 2篇常州市水利局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8篇周明耀
  • 6篇王苏胜
  • 5篇刘璐嘉
  • 4篇刘臣辉
  • 3篇何聪
  • 2篇钱晓晴
  • 2篇陈汉新
  • 2篇徐青
  • 2篇付玲玲
  • 1篇周雄飞
  • 1篇刘群昌
  • 1篇蔡树美
  • 1篇吴雪飞
  • 1篇余龙
  • 1篇唐超

传媒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田排水策略对氮素流失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测筒试验模拟了排水间隔时间、强度和地下水位对农田地下排水中氮素流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模拟条件下,排水间隔时间的延长可减少排水量和降低总氮流失率,以间隔3~5d减少最为明显;间隔3、5和7d排水总氮流失量分别较间隔1d减少了45.5%、81.1%和100%;排水强度的降低可以减少氮素的流失,出流中氨氮质量浓度递减并趋于稳定,硝态氮质量浓度先上升后减少,相对于2mm/d的排水强度,4、6和8mm/d排水强度下总氮流失量分别增加了126.8%、264.8%和401%。地下水位的升高可明显减少总排水量和总氮流失量,40cm和60cm地下控制水位比80cm水位排水总氮量分别减少63.2%和40.9%。
王苏胜周明耀刘璐嘉
关键词:农田排水氮素流失
农田暗管排水组合外包材料除氮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麦秸秆和沸石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组合形式下暗管外包层的除氮能力。结果表明,沸石和麦秸秆2∶1比例组合出水中稳定总氮质量浓度最低,去除率达到70.6%,比其他组合高1.7%~14.6%;组合中沸石所占比例的增加可以提高外包层的氨氮去除能力,但沸石与麦秸秆的组合对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影响不大;各组合形式外包层出水中pH和电导率存在一定差异,溶解氧质量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少并趋于稳定,一定范围内pH的增加有利于反硝化作用。
王苏胜周明耀
关键词:农田暗管排水除氮
不同结构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何聪刘璐嘉王苏胜周明耀
关键词:农田径流草皮缓冲带结构型式
不同宽度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在前期调查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宽度的混播草皮缓冲带,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1.04mg/L的试验条件下,3~12m宽度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其中对渗流水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地表径流水,当草皮缓冲带宽度为12m时,对农田径流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可达80%。最后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计算当总氮、总磷去除率均达70%时,混播草皮缓冲带所需的适宜宽度。
何聪刘璐嘉王苏胜周明耀
关键词:径流
双层暗管排水布置方式对农田水氮运移的影响及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农田地下水位高、排水速度慢,氮素易随地表排水流失。为了有效减少农田氮素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麦秸秆和沸石组合外包材料条件下的双层暗管布置方式排水试验,并做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双层暗管布置方式明显增加了排水流量,试验时间内排水总量比单层暗管布置方式多33.9%;氮素流失量上有所减少,其中硝态氮流失量减少了13.6%,氨氮流失量变化不大;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研究成果说明双层暗管排水方式结合外包材料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王苏胜刘群昌周明耀
关键词:农田暗管排水
排水暗管外包材料渗透性与除氮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测定了5种排水暗管外包材料(麦秸秆、锯末、陶粒、沸石、纤维球)的透水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外包材料及其厚度的去氮效果。结果表明,各外包材料对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存在差异,无机材料对氨态氮的吸附能力较强,有机材料对硝态氮的去除能力更好;10cm厚度时锯末除氮效果最好,去除率为55.1%,而在30cm厚度时沸石相对更好,去除率为76.2%;外包料的厚度对总氮的去除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每增加10cm厚度,麦秸秆和锯末总氮去除率增加6%~8%,陶粒和沸石总氮去除率增加6%~28%,纤维球总氮去除率增加10%~20%。
王苏胜周明耀刘璐嘉
关键词:暗管排水除氮
欧盟水框架指令优先污染物筛选方法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欧盟水框架指令(EU WFD)方法筛选优先污染物,得到适用于我国的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检索了包括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水质标准和污染物清单,对这些清单污染物进行初筛选,得到449种污染物为我国登记在用的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WFD优先污染物筛选方法对这些污染物进行计分筛选,并按照其半致命毒性LD50排序,得到包含19种污染物的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排序清单。结果表明,WFD优先污染物筛选方法能较全面的筛选出环境危害大的污染物,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WFD现有污染物清单做出补充与筛选后,适合作为水环境优控污染物筛选的方法。
刘臣辉付玲玲申雨桐徐青周明耀
备用水源地农田面源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备用水源地污染物的来源,将备用水源地污染分为农业污染型、工业污染型、生活污染型和混合污染型,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水源地污染类型,并对该污染类型对应的污染源展开调查;将潜在危害指数与污染物的排放参数、暴露量和持久性参数综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筛选方法,该方法简单、计算量小,适用于某一污染类型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以扬州市夹江备用水源地为例,利用改进的潜在危害指数法对需优先控制的污染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夹江备用水源地污染类型为农业污染型,农田面源污染物主要是农药和化肥,通过对23种农药的潜在危害性进行排序分析,确定了5种农药作为夹江备用水源地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刘臣辉徐青申雨桐周明耀付玲玲
关键词:农田面源污染污染类型优先控制污染物
混播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 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 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何聪刘璐嘉王苏胜周明耀
关键词:草皮缓冲带混播比例径流农业面源污染
水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城市经济规模量化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论文提出了以地区生产总值(GDP)表征的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计算模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COD作为污染控制因子,进行实例计算。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不同参数影响程度,找出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子;采用区间估计理论,评估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对于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排放强度控制线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污染减排政策干预的因素,扬州市目标年水环境承载力(以GDP表征)可达8372×10^8元,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上,其置信区间为7881×10^8-9030×10^8元;在总量控制目标确定的条件下,水环境承载力主要制约因子为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例;如果该区域经济目标定为5070×10^8元,则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不得大于0.69kg/10^4元。
刘臣辉申雨桐周明耀徐海钢余龙
关键词:环境科学水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