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137)

作品数:4 被引量:209H指数:4
相关作者:夏斌韦振权李朝阳张志斌涂光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矿床
  • 3篇成矿
  • 2篇区带
  • 2篇主要矿床类型
  • 2篇矿床类型
  • 2篇成矿环境
  • 2篇成矿区
  • 2篇成矿区带
  • 2篇成矿区带划分
  • 2篇成矿远景
  • 2篇成矿远景区
  • 1篇东北部
  • 1篇东天山
  • 1篇应力场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铜金
  • 1篇铜金矿
  • 1篇铜金矿床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篇秦克章
  • 2篇夏斌
  • 1篇王书来
  • 1篇涂光炽
  • 1篇张志斌
  • 1篇李华启
  • 1篇徐兴旺
  • 1篇李朝阳
  • 1篇方同辉
  • 1篇谭红兵
  • 1篇张西营
  • 1篇陈志勇
  • 1篇于海峰
  • 1篇马海州
  • 1篇王核
  • 1篇韦振权
  • 1篇吴国干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成矿作用被引量:90
2006年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的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的控制。天宝山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变形的应力、应变场的分析显示与区域变形相对应的区域性应力场有印支晚期和燕山期两期,其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NWW向和SSW向,印支晚期区域性近东西向的挤压是形成NWW向容矿的张性断裂的主要动力,该期为主构造期;燕山期NNE-SSW向的区域性挤压应力,具有引发区域性NEE向张性容矿构造的条件。结合区域岩浆活动和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分析,认为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发生的两次区域性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有较密切的联系,岩浆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热能。构造应力、应变场所反映的构造期次、区域性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铅锌矿床的成矿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该地区铅锌矿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分别和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兰坪-思茅地块碰撞、义敦弧与扬子板块碰撞,以及早侏罗世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洋打开、扩张的时间一致。该地区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三叠纪晚期和早侏罗世。
张志斌李朝阳涂光炽夏斌韦振权
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
东天山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与成矿远景区优选被引量:89
2003年
在分析了东天山铜、金、镍、、铁等主要矿种的矿床类型基础上,将东天山成矿区从北向南分为12个矿化亚带,分别对应于大南湖-头苏泉泥盆纪增生岛弧、小热泉子-梧桐窝子石炭纪弧内盆地、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干墩-苦水弧后盆地边缘相、阿齐山-雅满苏早—中石炭世弧后盆地和中天山古陆块6大构造单元.对构造环境、区域成矿规律和地、物、化、遥综合研究后,优选出卡拉塔格等10个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成矿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秦克章彭晓明三金柱徐兴旺方同辉王书来于海峰
关键词:铜金矿床成矿环境成矿区带成矿远景
东天山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与成矿远景区优选
在分析了东天山铜、金、镍、铁等主要矿种的矿床类型基础上,将东天山成矿区从北向南分为12个矿化亚带,分别对应于大南湖-头苏泉泥盆纪增生岛弧、小热泉子-梧桐窝子石炭纪弧内盆地、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干墩-苦水弧后盆地边缘相、阿齐...
秦克章彭晓明三金柱徐兴旺方同辉王书来于海峰
关键词:东天山成矿环境成矿区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沉积化学风化程度及古环境被引量:23
2004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大墩岭剖面24种常微量元素的测定及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黄土沉积的化学风化程度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相对上部陆壳(UCC)元素平均值,大墩岭剖面显著富集Ca、Mg、Ti、V、Cr、Ni、Y、Zr等,而亏损Si、Al、K、Na、Sr、Nb等;相对于中国黄土(CL)元素平均值,大墩岭剖面明显富含Fe、Ca、Mg、K、Ti、Cr、Mn、Cu、Rb、Sr、Nb、Ba和P,而Si、Na、Co、Ni、Pb则表现为亏损;在UCC标准化图与CL标准化图中,大墩岭黄土与古土壤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墩岭剖面尚处于脱Ca、Na的大陆风化初期阶段。与其他地区的风尘沉积相似,大墩岭黄土沉积很可能也起源于上部陆壳,但不排除物源存在一定差别。风尘堆积时该区的气候环境比黄土高原要干冷,这与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强烈隆升有直接关系。
张西营马海州谭红兵
关键词:黄土沉积化学风化青藏高原古环境
塔里木东北地区盆山耦合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被引量:7
2004年
震旦纪—寒武纪库鲁克塔格、英吉苏地区为陆内裂谷盆地,加里东末期与早海西运动造成塔东地区的普遍抬升剥蚀,孔雀河斜坡、罗布庄凸起开始形成,早二叠世,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地块、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板块最终碰撞拼贴,古天山造山带相继形成。燕山晚期,受中特提斯洋关闭影响,塔里木盆地基底随造山带的构造抬升而部分抬升,喜马拉雅期开始,在南北向挤压力作用下,收缩、隆升的山体侧向扩张,向沉积盆地逆冲形成型逆冲推覆构造。造山带和盆地的共同演化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两套不同的油气成藏系统。元古界地层由北向南推覆,可能预示着在库鲁克塔格南缘西段山前前寒武纪地层下部保存有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烃源岩建造,如果配有有利的油气储盖组合和圈闭,有望在山前获得突破。
吴国干夏斌王核李华启陈志勇
关键词:油气成藏塔里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