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3032)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安芳朱永峰魏少妮郑波王居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金矿
  • 4篇包古图
  • 3篇地质学
  • 3篇西准噶尔
  • 3篇成矿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铜矿
  • 2篇金矿床
  • 2篇矿床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新疆包古图
  • 1篇新疆西准噶尔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造山型金矿

机构

  • 6篇西北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托里县招金北...

作者

  • 6篇安芳
  • 5篇朱永峰
  • 3篇魏少妮
  • 2篇郑波
  • 1篇王居里
  • 1篇郑波

传媒

  • 4篇矿床地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疆包古图金矿四矿区L7号脉中的特殊矿物组合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包古图金矿四矿区L7号脉由浅部的自然砷-石英脉型矿石和深部的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矿脉中含罕见的As、Sb矿物,如paakkonenite(Sb2AsS2)、自然砷、自然锑、方锑金矿、硫锑金银矿(Au3Ag4Sb10S12)等。热液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毒砂阶段(Ⅰ),围岩中形成大量的毒砂和黄铁矿并伴随较强硅化;粗粒石英阶段(Ⅱ),形成沿围岩壁或围岩角砾的梳状石英;Au-As-Sb矿化阶段(Ⅲ),形成辉锑矿-自然锑-自然砷-paakkonenite-银金矿-自然金-方锑金矿-硫锑金银矿-辉锑银矿-银锌黝铜矿-斜方砷铁矿-硫铜锑矿-石英;晚期Sb矿化阶段(Ⅳ),形成与粒状方解石共生的辉锑矿、自然锑和paakkonenite;方解石阶段(Ⅴ),形成穿切矿体和围岩的方解石(-石英)细脉。辉锑矿和斜方砷铁矿交代毒砂,自然金、方锑金矿、paakkonenite和自然砷交代辉锑矿。辉锑矿的结晶主要受温度和还原S含量的控制,自然砷、自然锑的结晶主要受氧逸度和温度控制。As、Sb分别以自然砷、辉锑矿和自然锑形式存在,同时消耗大量H2S,流体进入张性空间后也释放H2S,导致硫逸度急剧降低,含Au络合物失稳而成矿。
郑波张晋国陈刚朱永峰
关键词:自然砷辉锑矿
造山型金矿床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18年
造山型金矿床与造山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造山型金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规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模型进行了总结。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时间与大陆地壳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热事件对应,主要形成于陆缘增生造山带,少量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6%~12%)、富CO_2(10%~50%)的特征,可以与其他类型的金矿床进行区分。就地球化学特征而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差别较大,如太古宙与元古宙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δ^(18 )O值集中在6‰~11‰、δ^(13)C值变化范围为0^-10‰,而显生宙造山型金矿床δ^(18 )O值为7‰~13‰、δ^(13 )C值为0^-10‰;太古宙造山型金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在0~9‰之间,而显生宙造山型金矿床则集中于0~10‰之间;各时代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均相对富集D同位素,δD值集中于-80‰^-20‰之间。Pb和Sr同位素虽然在示踪物质来源方面研究进展较大,但是仍不能很好地指示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地壳连续模式、变质脱挥发分模式、断层阀模式以及盆地尺度两阶段模式等成因模式先后被提出,用于描述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但关于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仍存在较大争议。
蔡光耀安芳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包古图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该矿的热液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粗粒石英脉阶段(工)、含金细粒硫化物-石英脉阶段(Ⅱ)、含金粗粒自然砷-辉锑矿-石英脉阶段(Ⅲ)以及方解石脉阶段(Ⅳ),其中阶段Ⅱ和Ⅲ是主要的金矿化阶段,形成自然金赋存于毒砂、含砷黄铁矿中,银金矿被自然砷、辉锑矿包裹.阶段Ⅰ石英脉的稀土元素总量(0.83×10 6~3.67×10 6)明显低于阶段Ⅱ(11.01×10^-6~30.1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Yb)N=8.53~21.89]较阶段Ⅱ[(La/Yb)N=6.90~ 10.40]明显,但总体具有与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阶段Ⅰ石英脉具有弱Eu正异常(δEu=1.09~1.80),阶段ⅡδEu主要集中于1.36~0.67之间;所有样品显示弱Ce负异常或无Ce异常(δCe=0.87~1.01).矿化围岩和含矿石英脉中的黄铁矿均显示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石英脉中黄铁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更明显[(La/Yb)N=24.0~36.1],所有黄铁矿均具有明显Eu负异常(δEu=0.50~0.64).不同阶段石英脉和黄铁矿中Ce、Eu异常表明成矿流体逐渐向较还原的状态演化.黄铁矿的Co/Ni比值(1.60~10.50)指示初始成矿流体为中温.包古图金矿含矿石英脉与区内广泛发育的中酸性斑岩体、岩脉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相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上特征指示包古图金矿成矿作用与区内晚石炭世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安芳朱永峰
关键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西准噶尔
新疆包古图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包古图地区是新疆西准噶尔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类型,可将区内金矿化分为2类:以阔个沙也金矿床(包古图金矿Ⅰ~Ⅳ号点)为代表的石英脉型金矿化,产于部分中酸性斑岩体周边地层中,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体为黄铁矿-石英脉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和自然砷-石英脉型或石英网脉型/蚀变岩型,受NE向断裂控制,与矿区密集分布的中酸性脉岩伴生,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自然砷-辉锑矿-自然金-银金矿,矿化元素组合为Au-As-Sb,是中酸性斑岩系统热液演化晚期的产物;另一类金矿化产于中酸性斑岩与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中,以包古图金矿Ⅺ号点为代表,矿体为石英-硫化物脉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自然铋-辉铋矿-自然金-黄铜矿,是斑岩系统热液演化较早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可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总结如下:斑岩岩浆系统演化晚期分异出含Au-Cu-Bi-As-Sb的岩浆热液,在岩体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高温石英-硫化物脉型Au-As-Bi矿化,部分含矿热液随中酸性岩脉向外围迁移,并逐渐与大气水混合,最终在NE向断裂中形成石英脉型Au-As-Sb矿化.基于此成矿模型,认为包古图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酸性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斑岩体外围NE向断裂(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区,尤其是As-Sb、As-Bi化探异常叠加区.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包古图金矿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非常相似.
安芳朱永峰魏少妮郑波
关键词:地质学地质特征成矿规律金矿包古图西准噶尔
西准噶尔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对沉积层序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主要出露下石炭统火山一沉积地层,由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组成,对于三套地层的时代归属以及地层层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探讨以上争议提供资料。岩相学研究发现凝灰质砂砾岩中的砾石为硅质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和少量灰岩,中等磨圆一次棱角状.粒径变化大(2~15mm),含量为45%;细碎屑主要为岩屑、长石和少量石英,呈棱角状一次棱角状,粒径0.05~0.5mm;填隙物主要为火山灰;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Pb^206/U^238表年龄集中在327 382Ma,最年轻的峰值为330~335Ma,代表了凝灰质砂砾岩沉积同期火山活动的年龄;最大峰值为345~360Ma,指示了凝灰质砂砾岩中大部分火山岩砾石对应火山活动的时限;另有几组年龄集中在411~428Ma、~455Ma和482~504Ma,对应克拉玛依、达拉布特和唐巴勒蛇绿岩的年龄。综合以上研究,认为希贝库拉斯组的沉积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本区三套地层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
安芳魏少妮方正坤郑波邓杨
关键词: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西准噶尔
哈萨克斯坦萨亚克铜矿田代表性矿区矽卡岩矿物的组成及其意义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哈萨克斯坦萨亚克铜矿田产于晚石炭世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玢岩与中石炭统灰岩的接触带上,铜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矽卡岩中。其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石榴子石矽卡岩阶段(Ⅰ)、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阶段(Ⅱ)、磁铁矿阶段(Ⅲ)和石英-硫化物阶段(Ⅳ)。铜矿化主要发生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呈浸染状或脉状产于不同类型的矽卡岩或块状磁铁矿中。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有3种类型:石榴子石矽卡岩中的钙铁榴石(Grt-a)、交代钙铁榴石的含Al钙铁榴石(Grt-b)和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中具有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Grt-c)。从第一类到第三类石榴子石,平均w(Al2O3)从<1%逐渐升高至~5%;分子式中平均Fe3+原子数从2.15逐渐降低至1.57,显示成矿体系中Al的摩尔浓度逐渐升高、氧逸度逐渐降低。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中发育少量辉石,属于钙铁辉石-透辉石系列,在辉石分类图中落于普通辉石范围内。矽卡岩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萨亚克矽卡岩是与花岗岩类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热液与灰岩通过接触交代反应形成的钙质矽卡岩,随着矽卡岩化和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体系的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pH值升高,导致磁铁矿和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矿物组合依次发生沉淀。
安芳王居里朱永峰Eleonora Seitmuratova
关键词:地质学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化学
The Baogutu Au-As-Sb Deposit in West Junggar,NW China:A Possible Epizonal Intrusion-related Gold Deposit
<正>1 Geology of the Baogutu Deposit The west Junggar,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Junggar—Balkash metall...
AN FangZHU YongfengWEI ShaoniLAI Shaocong
文献传递
新疆包古图地区斑岩型铜矿化特征和成矿元素迁移规律初探被引量:12
2014年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斑岩型铜矿化发育,蚀变矿化特征随岩体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岩石学、矿相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方法,重点研究了Ⅲ号和Ⅴ号岩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元素迁移规律。结果表明:Ⅲ号岩体矿化中等,以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硫化物脉少见;Ⅴ号岩体内部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产出大型铜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呈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Ⅲ号岩体角闪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石英(花岗)闪长岩对比显示,挥发分出溶过程中,Cs、Rb、Ba、Th、U迁移进入挥发相,稀土元素稳定未迁移,Cu、Bi显著富集,Mo和Sb被流体迁移带走,形成热液矿化。Ⅴ号岩体钾化和硅化样品代表了不同的流体作用阶段,与未蚀变样品对比显示,在钾化阶段Nb、Ta、Zr、Hf性质稳定,轻稀土元素发生显著迁移,在硅化阶段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保持稳定。Cu、Mo和Bi在钾化作用阶段富集成矿,Zn和Sb则主要在晚期石英脉中富集。
魏少妮朱永峰安芳
关键词:地质学热液蚀变斑岩铜矿包古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