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873054)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夏培杰姚林辉史瑶杨新民赵文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增感
  • 3篇三氮唑
  • 3篇硫增感
  • 3篇胶态
  • 3篇苯并三氮唑
  • 3篇
  • 2篇阳极
  • 2篇灰雾
  • 2篇防灰雾剂
  • 2篇感光
  • 1篇氮化合物
  • 1篇氧化还原性
  • 1篇氧化还原性能
  • 1篇抑制剂
  • 1篇有机化合物
  • 1篇增感效应
  • 1篇增感作用
  • 1篇制剂
  • 1篇巯基
  • 1篇溴化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夏培杰
  • 5篇姚林辉
  • 4篇史瑶
  • 4篇赵文芳
  • 3篇赵文芳
  • 3篇杨新民
  • 3篇史瑶
  • 2篇杨新民
  • 1篇赵文芳
  • 1篇郑彤
  • 1篇杨新民
  • 1篇史瑶

传媒

  • 5篇感光科学与光...
  • 2篇中国感光学会...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硫敏化中心中的银原子簇的增感作用被引量:2
2000年
采用一定电位范围内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单分散立方溴化银乳剂颗粒表面上的硫敏化中心和由曝光生成的潜影中心 ,考察银原子簇的漂白和再生后的曝光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再一次确认硫敏化中心中存在的银原子簇对硫敏化起重要作用 ,而且敏化效果也与银原子簇的含量有关 .为此 ,提出硫敏化中心是由硫化银簇与银簇组成 ,它们在潜影形成的过程中各起不同的作用 ,但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生成效率 ,因而共同产生敏化效应 .
史瑶夏培杰杨新民姚林辉郑彤赵文芳
关键词:卤化银感光材料增感
1-苯基-5-巯基四氮唑和苯并三氮唑在胶态银和硫化银上的阳极抑制效应被引量:1
2002年
为了研究抑制剂对银核和硫化银核的不同作用 ,本工作考察了 1 苯基 5 巯基四氮唑 (PMT)和苯并三氮唑 (BTA)作为抑制剂在银核和硫化银核上物理显影的阳极抑制和解抑制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1 )PMT和BTA对Ag核和银离子过量时制得的硫化银核 ,Ag2 S(Ag) ,的显影催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而对硫离子过量时制得的硫化银核 ,Ag2 S(S) ,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硫离子在硫化银核上的吸附要强于这两种抑制剂 ;2 )S2 O32 - 或I- 离子的存在对BTA在Ag核上有解抑制作用 ,不仅可恢复甚至提高Ag核的显影催化活性 ,而对Ag2 S核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 ;3)与BTA不同 ,S2 O32 - 或I- 离子对PMT在Ag核上没有解抑制作用 ,对Ag2 S(Ag)核的抑制作用还稍有增强 ,而对Ag2 S(S)核稍有减弱 ;4 )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谱 (SERS)测量证实 :BTA在Ag核上的吸附导致Ag核显影催化活性的下降 ,加入S2 O32 - 或I- 离子后致使BTA的SERS信号消失则意味着BTA在银核表面的脱附 .
史瑶姚林辉赵文芳夏培杰
关键词:防灰雾剂苯并三氮唑
一些含硫、含氮化合物在卤化银成像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溶液分别处理硫增感立方乳剂样品方法 ,观察它们在感光特性上的差别 ,从而判断这些化合物在卤化银成像过程的不同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 .本工作中所选用的化合物有 1 苯基 5 巯基四氮唑(PMT) ,6 硝基苯并咪唑 (硝酸盐 ) ,5 硝基苯并咪唑 ,5 硝基吲唑 ,4 羟基 6 甲基 1 ,3,3a,7 四氮茚 (TAI)和硫代乙酰胺 .结果表明 :PMT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潜影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但对显影有抑制作用 ;6 硝基苯并咪唑和 5 硝基苯并咪唑的情况相似 ,对潜影的形成无显著影响 ,而对显影的抑制作用明显 ;5 硝基吲唑不仅对潜影的形成有明显阻滞作用 ,而且对显影也有抑制作用 ;TAI则对潜影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显影的影响较小 ;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介质中对潜影的形成有显著阻滞作用 ,对显影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对灰雾的增长十分显著 .
史瑶赵文芳杨新民夏培杰
全文增补中
1-苯基-5-巯基四氮唑和苯并三氮唑在胶态银和硫化银上的阳极抑制效应
2002年
为了研究抑制剂对银核和硫化银核的不同作用,本工作考察了1-苯基-5-巯基四氮唑(PMT)和苯并三氮唑(BTA)作为抑制剂在银核和硫化银核上物理显影的阳极抑制和解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PMT和BTA对Ag核和银离子过量时制得的硫化银核,Ag2S(Ag),的显影催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硫离子过量时制得的硫化银核,Ag2S(S),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硫离子在硫化银核上的吸附要强于这两种抑制剂;2)S2O32-或I-离子的存在对BTA在Ag核上有解抑制作用,不仅可恢复甚至提高Ag核的显影催化活性,而对Ag2S核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3)与BTA不同,S2O32-或I-离子对PMT在Ag核上没有解抑制作用,对Ag2S(Ag)核的抑制作用还稍有增强,而对Ag2S(S)核稍有减弱;4)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谱(SERS)测量证实:BTA在Ag核上的吸附导致Ag核显影催化活性的下降,加入S2O32-或I-离子后致使BTA的SERS信号消失则意味着BTA在银核表面的脱附.以上这些结果说明阳极抑制机理在抑制效应中有重要作用.
史瑶姚林辉赵文芳夏培杰
关键词:防灰雾剂
硫增感的敏化中心和潜影中心的研究
<正> 卤化银微晶在化学敏化过程中,无论是硫敏化或硫加金敏化都是在微晶表面形成由介观相的硫化银或硫化金银原子簇组成的敏化中心,普遍认为拥有敏化中心的卤化银颗粒受到光照时能起到浓集内光电子和提高潜影的生成效率的作用,能有效...
史瑶赵文芳杨新民夏培杰
文献传递
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的过增感效应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对未增感的和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的处理方法 ,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在溴化银成像过程的两个阶段 :曝光潜影的形成阶段和潜影中心得以放大的显影阶段的作用 .有意义地发现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有明显的过增感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1)对于未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 ,在曝光前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后会抑制潜影的形成 ,但曝光后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对显影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2 )对于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 ,曝光前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后 ,产生显著的过增感效应 ,相对感光度可提高 4倍左右 ,在曝光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 ,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对显影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3)对于硫增感的溴化银涂层 ,先经过 388mV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 ,再经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过的样片的感光度都要较未经缓冲液处理的提高 4倍左右 ,这说明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乳剂产生的过增感效应只与硫敏化中心内 (Ag2 S) n 的存在有关 ,与 (Ag) m
史瑶姚林辉赵文芳杨新民夏培杰
关键词:苯并三氮唑溴化银感光乳剂
硫增感的敏化中心和潜影中心的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本文采用Reinders的氧化还原缓冲液的方法研究硫敏化的立方体卤化银微晶的敏化中心和潜影中心的氧化还原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1 )Reinders的氧化还原缓冲液的方法 ,不仅可用于研究潜影中心 ,也可用于研究敏化中心 ;2 )本实验条件下的硫化银敏化中心的氧化还原电位约略负于 - 2 2 0m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 ) ,潜影中心的氧化还原电位值是介于 - 2 2 0mV与 - 1 90mV之间 (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 ) ;3)潜影中心的氧化还原活性较敏化中心大得多 .
史瑶赵文芳杨新民夏培杰
关键词:硫增感
抑制剂在胶态银和硫化银上的阳极抑制效应
卤化银乳剂在硫增感时产生的硫化银簇,(AgS),既可在曝光时作为敏化中心捕获电子形成潜影,又可在显影时作为灰雾中心引发灰雾,从而引进影像噪声,致使系统的DQE值下降.我们称硫化银簇的这种性质和表现为“二重性”.硫化银簇的...
史瑶姚林辉赵文芳杨新民夏培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