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5080)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宏青王榆元李虹霖汤金辉蒋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性能研究
  • 2篇荧光
  • 2篇SCHIFF...
  • 2篇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荧光传感
  • 1篇荧光传感器
  • 1篇荧光探针
  • 1篇探针
  • 1篇配合物
  • 1篇噻唑
  • 1篇羟基
  • 1篇席夫碱
  • 1篇席夫碱配合物
  • 1篇离子
  • 1篇活性
  • 1篇汞离子
  • 1篇光传感器
  • 1篇感器

机构

  • 4篇南华大学

作者

  • 4篇王榆元
  • 4篇王宏青
  • 3篇李虹霖
  • 2篇汤金辉
  • 1篇张勤
  • 1篇黄乔
  • 1篇何芳芳
  • 1篇王爽
  • 1篇张海生
  • 1篇蒋林

传媒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精细化工中间...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巯基功能化的苯并噻唑Hg^(2+)荧光传感器被引量:1
2015年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二(2-(乙硫基)乙基)胺功能化的苯并噻唑希夫碱衍生物(TBT),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元素分析进行其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光谱特性,并考察了该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传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BT在四氢呋喃水溶液(v∶v=1∶1)中,对Hg2+显示荧光开关的特性,并且在Ag+和Co2+等其它离子的存在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它们之间的结合比例为1∶1。
江晓娇王宏青王榆元罗傲恒黄乔张勤
关键词:SCHIFF碱荧光传感器汞离子苯并噻唑
磁性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12年
本实验以salophen为功能单体,Th(Ⅳ)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作交联剂,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引发剂在烯基化的磁性Fe3O4粒子表面上热聚合制备磁性印迹材料.探讨此印迹材料对钍(Ⅳ)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此磁性印迹材料在pH为4.5,在70μg/mL钍(Ⅳ)中吸附30 min可以到达最大吸附容量42.54μg/mg.Th(Ⅳ)印迹材料相对U(Ⅵ),La(Ⅲ)和Ce(Ⅲ)的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是62.4,82.2和93.1,说明此材料可以在La(Ⅲ),Ce(Ⅲ)和U(Ⅳ)的存在下检测Th(Ⅳ).
何芳芳王宏青王榆元张海生李虹霖
关键词:SALOPHEN
基于Schiff碱的Th^(4+)荧光探针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N,N'-双-3-烯丙基水杨醛缩邻苯二胺(BASPDA)Schiff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各种因素对BASPDA和Th(IV)配合物的荧光影响,建立了BASPDA荧光探针分析检测Th(IV)的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7mol/L^2.9×10-5mol/L,检出限为0.5×10-7mol/L.
李虹霖王宏青王榆元汤金辉江晓娇
关键词:SCHIFF碱荧光探针
2-羟基-1-萘甲醛缩2,6-二氨基吡啶钍的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2,6-二氨基吡啶席夫碱配体L,与硝酸钍反应,生成配合物ThL,研究了配体L和配合物ThL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L和配合物ThL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配合物ThL的抑菌活性好于配体L,最佳抑菌活性浓度是5 mmol/L。
汤金辉王宏青王榆元江晓娇李虹霖蒋林王爽
关键词:配合物抑菌活性
Steric Effect Modulating the Structures of Trinuclear Zinc Carboxylate Frameworks
2016年
By the reaction of different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 with zinc nitrate, three metal-carboxylate frameworks, [Zn3(BDC)3(EtOH)2](1), [Zn3(BDC)3(py)2]·2DMF(2), and [Zn3(NH2-BDC)3(H2O)2]·5DMF(3) which are constructed on the same linear trinuclear Zn3(RCOO)6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Structural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terephthalic acids as ligand linkers to form the hxl topological layer structures for 1 and 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igid aromatic ring pyridine in 2 as the terminal co-ligand of Zn3-SBU to instead of the flexible ethanol in 1, will form the layer-pillared supramolecular systems with 2-D crisscross channels, through its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Owing to the steric hindrance of amino groups, 3 was assembled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with pcu topology derived from the 2-amino-terephthalic acid as linkers to connect the Zn3-SBUs through a head-to-tail type.
孙允凯谢睿王小峰文格波林英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