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JL008)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亚光李雨纱程磊朱紫云钱尧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大众舆论与清末货币制度改革——基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近代新闻报刊事业的兴起,大众舆论对清末经济活动与经济政策的影响日益重要。文章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清末期刊与报纸中的文献,重点研究其中有关货币制度改革的大众舆论内容,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展现清末货币制度改革的概貌和演进脉络。研究表明:大众舆论对清末币制改革的讨论涵盖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困难、本位制度的选择、辅币和货币单位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其中本位制度选择是当时讨论的重点和关键;尽管大众舆论基本一致认同金本位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大众舆论也认为币制改革应该考虑到特殊国情,因而不宜直接实行金本位,大多主张暂设银本位来进行过渡。这些来自大众媒介的观点代表了现实国情和民间习惯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末的币制改革。1910年《币制则例》中,清政府最终确定了银本位制度。
- 张亚光钱尧
- 关键词:货币制度大众舆论清末
- 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2005年辽宁省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以2005年辽宁省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该省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了区分不同来源地的外资,将其分为港、澳、台资本和外国资本,并分别考察了这些资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就直接效应而言,外国资本会使企业的技术效率提高10.7%,但港、澳、台资本没有这种效应;就间接效应而言,只有当企业同时含有这两类资本时,企业的技术效率才会提高。在考察不同组织形式的外资企业时,外资控股企业是最好的组织形式,会使企业的技术效率提高14%;在普通制造业中,外国资本存在溢出效应;在高科技制造业中,港、澳、台资本存在溢出效应。
- 程磊
- 关键词: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
- 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被引量:2
- 2011年
- 金融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制度基础。清朝末年以至民国后期的新式学制沿革为金融学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平台,金融学在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教会学校和海外留学对近代金融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现代金融概念的框架,引入了现代金融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成为民国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
- 张亚光
- 关键词:金融学教育
- 近代中国民间金融契约整理与制度解析被引量:6
- 2015年
- 本文基于对1644年~1949年485份民间典当契约文书的整理,通过微观案例研究与描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本金、利率、借期、抵押、中保、借贷双方特征及关系等微观因素对于民间借贷的影响。并以土地抵押借贷为例,运用纳什议价的思想构建了近代私人借贷模型,解析了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金融活动的市场机制,从而再现了近代中国民间金融活动的生态。研究表明,民间借贷的双方通常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借贷关系中的信息是基本对称的,民间金融活动存在明显的市场分割现象和信贷配给现象。由熟人网络组成的金融市场和由早期金融组织组成的金融市场共同扩大了近代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是中国近代金融市场发育的显著特征。
- 李雨纱张亚光
- 关键词:民间金融借贷利率
- 民国金融思想的现代解构(1912-1949)
- 2015年
- 金融问题在近代以来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是连续的又是断裂的。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正是在历史的断裂与延续中发展演变而来。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国金融业始终是以"发展"为思想导向的,贯穿着"自由市场"与"政府垄断"两种意识的对立和调整;从横向领域看,民国时期的金融思想已经触及现代金融的各个枝蔓,不仅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在很多领域树立了现代金融模式的标杆。
- 张亚光
- 关键词:民国金融思想金融制度民间金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
- 近代金融职业教育的启蒙与发展
- 2016年
- 20世纪初中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为金融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民国初年的商业学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由此打下了民国金融职业教育的基石。“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在职业界和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 张亚光于水婧
- 关键词:大职业教育主义民国初年中国金融业经济基础
- 近代中国金融恐慌的货币因素与政策启示——基于“白银风潮”和“金圆券”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经济恐慌与市场繁荣往往因货币冲击而起,货币政策也被视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最基本的工具。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1935年与1948年两次重大金融恐慌都与货币因素有关。以往对这两次金融恐慌的发生机理与政策应对的研究已有不少,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事实上,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和货币学说能够从理论层面对近代中国的金融恐慌进行有效解释,可以进一步厘清这两场危机的发生机理和政府对策中的异同以及其中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948年的"金圆券"危机正是1935年"白银风潮"的延续,与此同时,货币因素在金融恐慌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固然重要,然而试图利用货币工具来应对危机却十分困难,这是一场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博弈。
- 张亚光朱紫云周建波
- 关键词:金融恐慌通货膨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