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841)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付红殷月兰高云飞焦新安贾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李斯特菌
  • 7篇单核细胞增生
  • 6篇单核细胞增生...
  • 5篇蛋白
  • 4篇结核
  • 4篇结核分枝杆菌
  • 4篇分枝杆菌
  • 4篇杆菌
  • 3篇抗原
  • 3篇减毒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疫苗
  • 2篇疫苗载体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机构

  • 13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焦新安
  • 3篇殷月兰
  • 2篇王国梁
  • 2篇贾艳艳
  • 2篇高云飞
  • 2篇付红
  • 1篇张小荣
  • 1篇焦库华
  • 1篇白春光
  • 1篇渠瑾

传媒

  • 5篇微生物学报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家禽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达HPV16 E7的重组减毒李斯特菌诱导的小鼠抗肿瘤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运送HPV16 E7抗原的重组李斯特菌(LM4△hly::E7)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进行免疫保护性效力评价。【方法】将重组减毒李斯特菌LM4△hly::E7腹腔注射免疫C57BL/6小鼠,2次免疫后,通过ELISPOT方法、细胞毒性杀伤实验及脾脏中效应性T细胞比例分析来研究重组菌激发的细胞免疫应答,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E7抗体效价。最后,将TC-1肿瘤细胞皮下注射免疫小鼠进行保护性效力评价。【结果】ELISPOT结果表明,重组菌LM4△hly::E7以诱发Th1型免疫为主;同时LM4△hly::E7能够诱导强烈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杀伤率可达到7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研究结果显示重组李斯特菌诱导小鼠脾脏内产生较多数量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P<0.05);ELISA检测LM4△hly::E7免疫小鼠血清中的E7抗体效价为1∶400;保护性效力评价结果证实,LM4△hly::E7能够100%保护小鼠抵御肿瘤细胞的攻击。【结论】重组减毒菌LM4△hly::E7能够诱导机体产生E7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显示出减毒李斯特菌在肿瘤疫苗研发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贾艳艳殷月兰谈卫军付红陈祥潘志明焦新安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fq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聚合体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fq蛋白的结构,将菌株yzuLM4的hfq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结果显示,在IPTG诱导下hfq基因获得可溶性表达,融合蛋白的大小约为16ku,诱导温度对表达的影响不显著。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Hfq蛋白具有反应原性。同时,通过非变性凝胶电泳,发现Hfq蛋白能以单体、二聚体、四聚体以及六聚体的形式存在,且各多聚体的比例不同。具有天然蛋白结构特征和免疫原性的Hfq蛋白的原核表达,为其在李氏杆菌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殷月兰付红孔苏伟谈卫军赵丹潘志明陈祥焦新安
关键词:多聚体
结核分枝杆菌Ag85复合物三维结构及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85(Ag85)复合物FbpA、FbpB和FbpC蛋白进行三维结构建模、抗原表位及互作蛋白预测。结果表明:FbpA、FbpB和FbpC均由含量较多的无规则卷曲、α螺旋及少量β折叠构成,富含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此外FbpA和FbpB还具有辅助T细胞表位,说明3种蛋白具有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潜能。蛋白互作预测结果表明,FbpA和FbpB同时与多种早期分泌蛋白具有互作关系。FbpA、FbpB和FbpC均含有丰富的抗原表位,可以作为检测及疫苗研究的新靶点。
殷月兰谈卫军连凯赵丹徐正中陈祥潘志明焦新安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表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缺失株及其亲本株胞外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PrfA蛋白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致病过程中毒力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从蛋白质水平上初步探讨了PrfA的调控功能。【方法】对LM4及LM4ΔprfA的胞外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有31个蛋白点,质谱鉴定成功19个点,对应12种蛋白,其中已知的毒力相关蛋白有:InlC、ActA、LLO,此外还发现丙氨酸丙氨酰羧肽酶、GW重复表面蛋白、假定转录调节因子、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和一些假定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hly、actA、inlC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丙氨酰氨羧肽酶、GW重复表面蛋白的m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PrfA蛋白对毒力岛LIPI-I和毒力岛LIPI-II中毒力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新发现的转录调控因子和假定蛋白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殷月兰白春光王国梁贾艳艳渠瑾付红高云飞焦新安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泌蛋白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与伊万诺夫李斯特菌菌体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李斯特菌属7个种中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和伊万诺夫李斯特菌(Listeria ivanovii,LI)具有致病性。本研究对LM和LI的菌体蛋白比较蛋白质组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质谱鉴定,得到12个差异蛋白,功能涉及糖代谢、能量代谢、细胞周期控制以及宿主侵袭、分子伴侣等功能,为深入解析致病性李斯特菌的种间差异和遗传进化奠定了基础。
殷月兰张晨菊叶舒扬潘志明陈祥焦新安
关键词:蛋白组学菌体蛋白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fq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革兰氏阳性的短杆菌,营腐生和寄生生活,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对低温、酸碱和高渗透压等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Lm在各种环境中适应、生存并表现致病力,是与调控因子的网络调控密切相关,本文初步研究了细菌调控因子hfq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血清型为1/2 a的EGDe菌株进行hfq基因的敲除,对获得的突变株EGDe△hfq进行生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4℃低温环境下,缺失株生长显著减慢(P<0.05);在含7%Na Cl高渗BHI培养基及含4.5%乙醇的BHI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对Caco-2细胞系的侵袭能力下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EGDe△hfq对BALB/c小鼠的感染能力减弱、半数致死剂量提高。【结论】由此表明,Hfq蛋白对细菌抗胁迫、生物被膜形成及细菌毒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此缺失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fq的功能提供了材料,为研究其在Lm胁迫环境生存及疾病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康美琴蔡雪薛谈卫军段斐斐赵丹潘志明殷月兰焦新安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胁迫应答
减毒重组李斯特菌治疗性疫苗诱导HPV16 E7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减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胞内寄生菌,不仅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天然免疫应答,同时又能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是一...
王玉婷贾艳艳殷月兰焦新安
关键词:细胞免疫
文献传递
绵羊李斯特菌病病原诊断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引起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宿主中枢神经系统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农场暴发的呈现神经症状的绵羊李斯特菌病病例进行病原诊断,进而对其病原学特性开展相关研究。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借助多重PCR方法和Lm诊断血清对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该菌株的溶血活性和药物敏感性,基于毒力基因actA的遗传谱系进行分型,最后对其LD50进行了测定。结果从绵羊脑实质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血清型为4b的Lm菌株NTSN,其溶血效价为24,LD50为104.30 CFU,是具脑侵袭性的强毒菌株,可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遗传谱系分析表明Lm NTSN可能属于高侵袭性的流行克隆。结论 LmNTSN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深入探讨Lm的致病机理和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王国梁殷月兰焦库华张小荣付红高云飞贾艳艳焦新安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
结核分枝杆菌Rv2628蛋白的免疫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2014年
Rv2628蛋白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osR调控的潜伏感染相关抗原。本研究对Rv2628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并以巨噬细胞系和小鼠为研究模型,对其免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Rv2628-His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能与兔抗H37Rv多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与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互作实验结果表明,在1–12 h内Rv2628蛋白能诱导前炎性因子IL-6的上调表达。将纯化的Rv2628融合蛋白皮下免疫BALB/c小鼠,夹心ELISA的测定结果表明,Rv2628蛋白免疫组诱导产生的特异性IFN-γ水平显著高于IL-4的水平(P<0.000 1),呈现Th1型细胞免疫应答趋势;以Rv262811-30多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测定的血清抗体效价能达到11 600,表明Rv2628也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总之,Rv2628能促进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发生,激发小鼠产生强烈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和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作为亚单位疫苗的潜力,为M.tb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殷月兰高云飞赵丹连凯陈祥徐正中潘志明焦新安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前炎性因子巨噬细胞系
结核分枝杆菌Rv1886c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Rv1886c基因编码的Ag85B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早期的分泌蛋白,本研究对其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特性进行了探索。【方法】对Ag85B进行原核表达和鉴定,并通过夹心ELISA、间接ELISA及ELISPOT方法测定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Ag85B蛋白,经变性、复性后能与结核病人的抗血清及免疫重组李斯特菌LM-Ag85B的小鼠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His-Ag85B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将纯化的Ag85B蛋白皮下免疫C57BL/6小鼠,夹心ELISA的测定结果表明,Ag85B蛋白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IFN-γ水平显著高于IL-4的水平(P<0.001),呈现Th1型细胞免疫应答趋势;以结核菌素PPD作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测定的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6400,表明Ag85B也能诱导有效的体液免疫应答。此外,以尾静脉途径初次免疫小鼠42天时,ELISPOT测定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H37Rv诱导小鼠产生Ag85B240-259特异性的IFN-γ水平极显著高于卡介苗(BCG)免疫组(P<0.001)。【结论】Ag85B蛋白能激发小鼠产生较强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和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BCG单次免疫后诱导小鼠产生的Ag85B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低。本研究为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新型疫苗的研制和早期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陶成武赵丹董慧单发连凯潘志明陈祥殷月兰焦新安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AG85B体液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