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024)
-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 相关作者:邹晓平刘文佳毛秋卉张学俭陈正义更多>>
- 相关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三叶因子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内镜检查及活检的患者326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25例,上皮内瘤变组33例,肠型胃癌组6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对照组)102例。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TFF3浓度。截点的选择用ROC曲线获得并得到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判断血清TFF3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结果 CAG组、肠型胃癌组血清TFF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血清TFF3诊断CAG及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分别0.725±0.029,0.548±0.038。根据ROC曲线得到诊断CAG的血清TFF3最佳临界值为28.10 ng/ml,其诊断的灵敏度为66.4%,特异度为74.1%。结论血清TFF3是筛选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指标,但尚需进一步进行大宗病例、多中心研究。
- 刘文佳毛秋卉张学俭邹晓平
- 关键词:三叶因子3胃癌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前病变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在胃癌筛选中的作用被引量:14
- 2012年
-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血清学检测因简便、便于动态监测而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此文主要介绍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的临床意义及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选中的作用,指导进一步研究以寻找适合国内胃癌筛选的最佳方法。
- 毛秋卉刘文佳张学俭邹晓平
-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筛选胃癌及癌前病变有效性被引量:3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3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66例肠型胃癌患者,20例弥漫型胃癌患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PGR)值;绘制ROC曲线,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弥漫型胃癌组PGⅠ[(234.60±74.36)μg/L]、PGⅡ[(26.56±13.42)μg/L]高于对照组[PGⅠ(104.80±33.58)μg/L、PGⅡ(9.24±5.52)μg/L](P<0.001),PGR(9.55±3.43)低于对照组(13.81±6.31)(P<0.01);肠型胃癌组PGⅠ[(98.30±58.5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Ⅱ[(16.93±15.21)μg/L]高于对照组、PGR(8.00±2.39)低于对照组(P<0.05);CAG组PGⅠ[(81.43±30.54)μg/L]、PGR(8.25±3.8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弥漫型胃癌组PGⅠ、PGⅡ、PGR均高于肠型胃癌组(P<0.01);肠型胃癌组PGR低于上皮内瘤变组(P<0.05);各组G-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得到PGⅠ、PGR筛选C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4.67μg/L,9.05,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7.6%、65.6%,特异度分别为58.8%、80.4%;PGR筛查肠型胃癌的AUC为0.845±0.029,截点值为10.09,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7.6%;PGⅠ、PGR筛查弥漫型胃癌的AUC分别为0.876±0.048、0.737±0.051,截点值分别为10.09μg/L、10.90,灵敏度分别为70.0%、70.0%,特异度分别为96.1%、68.6%。结论 PGⅠ及PGR可作为筛选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指标。
- 刘文佳毛秋卉张学俭邹晓平
-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
- 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探究兰索拉唑对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患者74例,其中37例幽门螺杆菌(Hp)阴性患者为对照组;3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实验组,2组均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患者糜烂性胃炎愈合率、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IL-4值较对照组高,IFN-γ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4,IFN-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4较对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糜烂性胃炎症状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对糜烂性胃炎有疗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能够明显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能够改善IL-4、IFN-γ细胞因子水平,平衡Th1/Th2细胞免疫应答。
- 钟文洲陈正义黄晓曦李春芸邹晓平
-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兰索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