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2009ZX10005-019)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绍春马克坚孙俊方路贺铮铮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河南某地区艾滋病内伤发热患者中医证型与CD4^+ T计数分层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发热是艾滋病常见并发症状之一。2009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在对河南某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中,观察分析78例艾滋病内伤发热病例,四诊合参可分为4个中医证型,即脾肺气虚、湿热内蕴、痰湿内蕴和脾肾阳虚;
- 陈莉华郭会军
- 关键词:内伤发热CD4+
- 浅析树突状细胞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中药可以影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的免疫应答,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的关联来分析树突状细胞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中的意义,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贺铮铮杨玉琪方路马克坚孙俊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374名慢乙肝病例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 应用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数据,包含中医症候(症状、体征)、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详细资料。建立乙肝患者——临床表现——治疗药物数据库。对37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病例的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旨...
- 尹常健高占华吴韶飞路伟李亚萍
- 文献传递
- 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评价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消黄方组38例,熊去氧胆酸(UDCA)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或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60 ml,每天1次,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每天1次,静滴。UDCA组加UDCA 250 mg,每天3次,口服;消黄方组加消黄方100 ml,每天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APRI指数变化。结果 (1)与UDCA组相比,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有效率略高(89.5%vs7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消黄方在改善性乙型肝炎轻度黄疸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ALT、AST、GGT、LDH、TBil、DBil、pre-A、TBA、TC、apo-A、HDL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UDCA组相比,消黄方可有效降低TBil、DBil、TBA、TC水平,提高apo-A含量(P<0.05)。(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A)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黄方对C-IV也显示出较好的改善作用(P<0.05)。(4)与治疗前相比,消黄方组可显著降低患者APRI指数(P<0.01),且与UD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黄方可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对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杨宗国陈晓蓉陆云飞刘成
- 关键词:黄疸
-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被引量:7
- 2011年
- 慢性乙型肝炎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其中肝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均参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明确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对临床靶点治疗有重要意义。
- 杨宗国陈晓蓉刘成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胆汁淤积肝内
- 大剂参术汤,陡壮中气,治疗研究艾滋病新思路探讨
- 1、理论上,对艾滋病呈缓慢进展久病状态者,久病"使病尽去之"而愈,必侍脾胃中气;2、临床上脾(胃)气虚证及补气健脾(胃)法位居艾滋病诸虚证及补法之首,已取得调节免疫,改善症状,减轻西药副反应等的较好疗效,说明艾滋病的根本...
- 雷正荣郭红娄方璐韩荣龙刘毅潘洪陈泽云徐飞
- 关键词:艾滋病久病
- 文献传递
- 中医药对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研究之我见被引量:2
- 2011年
- HIV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的数量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下降。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时期中医药临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笔者分析提出这样的一种假说,即中医药治疗抑制了HIV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的进展可能是CD4+T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药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医药治疗是否具有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现象,探索研究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是否是中医药治疗HIV感染者的可能机制之一,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为研究符合中医药治疗特点的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基础依据。
- 杨绍春汪林芬宋娜丽贺铮铮刘彦丽乔金丽
- 关键词:中医药HIV感染者CD4+T细胞凋亡
- 长期使用中医药治疗的HIV感染者肝功能情况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AIDS/HIV感染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控制和预防AIDS/HIV感染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艾滋病的特点是受染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低下,最终发展为全身组织及器官的损伤而致死亡[2]。HIV感染者发生肝脏功能损害并非少见,只是由于其发病过程相对较长,且肝病症状不突出而被忽视。Wnuk[3]对平均年龄为(30.2±8.
- 孙俊贺铮铮方路杨绍春刘彦丽马克坚
- 关键词:HIV感染者肝功能中医药疗法
- 中医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CD4计数变化的临床分析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康爱保生丸、扶正抗毒丸对HIV/AIDS患者不同疗程时的CD4细胞计数变化,并探讨纯中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给予HIV/AIDS患者康爱保生丸(组成:紫花地丁、黄芩、桑白皮、人参等)、扶正抗毒丸(组成:黄芪、黄精、白术、女贞子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变化。结果:对于CD4细胞计数小于350/mm3的患者,康爱保生丸、扶正抗毒丸提高其CD4细胞计数趋势明显;对于CD4细胞计数大于等于350/mm3的患者,康爱保生丸、扶正抗毒丸有减缓和逆转其CD4细胞计数下降趋势。结论:康爱保生丸、扶正抗毒丸对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有提高或减缓和逆转其下降趋势的作用。
- 杨绍春段呈玉赵竞王莉蔡怡孙俊方路马克坚
- 关键词:CD4
- 长期使用中医药治疗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情况回顾性研究
- 2011年
-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扩散很快,形势不容乐观,特别在有偿献血的内地传播也很快,危害很大。HIV感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宿主的多种组织。本文对26名接受中医药治疗达到18个月的HIV感染者肾功能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其目的是初步探讨长期服用中药与HIV感染者肾脏功能损伤程度间的动态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孙俊方路贺铮铮刘彦丽杨绍春汪林芬乔金丽马克坚李艳萍
-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HIV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