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20)

作品数:57 被引量:411H指数:11
相关作者:钱家鸣李骥杨红朱维铭李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克罗恩
  • 22篇克罗恩病
  • 16篇炎症
  • 14篇炎症性
  • 14篇炎症性肠病
  • 14篇肠病
  • 13篇结肠
  • 13篇溃疡
  • 12篇结肠炎
  • 11篇溃疡性
  • 10篇溃疡性结肠炎
  • 7篇并发
  • 7篇肠内
  • 6篇胰腺
  • 6篇手术
  • 6篇细胞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内镜
  • 5篇结直肠

机构

  • 2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1篇南京军区南京...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和睦家医...
  • 2篇北京大学国际...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5篇钱家鸣
  • 16篇李骥
  • 14篇杨红
  • 13篇朱维铭
  • 10篇李玥
  • 10篇吕红
  • 8篇李宁
  • 5篇吴东
  • 5篇舒慧君
  • 5篇黎介寿
  • 5篇李景南
  • 5篇龚剑峰
  • 5篇谭蓓
  • 5篇张伟
  • 4篇周炜洵
  • 4篇李毅
  • 4篇曹磊
  • 3篇徐晓帆
  • 3篇韦明明
  • 3篇彭承宏

传媒

  • 1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1篇胃肠病学和肝...
  • 8篇肠外与肠内营...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动期与缓解期手术对克罗恩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观察处于活动期与缓解期的克罗恩病(CD)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情况,并加以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因CD相关并发症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肠切除吻合手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缓解期CD(47例)与活动期CD(43例)患者术后内镜复发、临床复发、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9%和51.2%,X2=6.979)、拆线时间(t=4.124)、术后住院时间(t=8.837)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术后1年累计内镜下复发率分别为8.5%和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P=0.032),术后2、3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缓解期C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伤口愈合快,住院天数短,住院花费少,且术后早期内镜下复发率低;但疾病处于活动期与缓解期CD患者在术后远期复发率方面没有差异。
左芦根李毅王宏刚朱维铭曹磊张伟龚剑峰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CROHN病结肠切除术复发
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糖皮质激素抵抗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入院的成人UC患者27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用药的差异.结果 39例(14.3%)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08),其中28例(71.8%)手术组患者疾病处于重度活动状态.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患者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更高[47.6%(10/21)比10.9%(11/101),P<0.001],糖皮质激素抵抗比例更高[60.0%(15/25)比10.7% (18/168),P<0.001],环孢素A使用率更高[28.2% (11/39)比7.3% (17/234),P<0.001],而5-氨基水杨酸制剂服用率较低[82.1%(32/39)比95.3%(223/234),P=0.007].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活动性CMV感染和糖皮质激素抵抗是UC患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和0.030,OR值分别为6.040和17.928).结论 活动性CMV感染和糖皮质激素抵抗是UC患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骥韦明明谭蓓李玥杨红吕红王丽瑛李景南朱峰钱家鸣
关键词:溃疡性激素抵抗巨细胞病毒感染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及囊液癌胚抗原分析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细胞学检查、囊液癌胚抗原(cEA)分析对区分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行EUS-FNA细胞学检查和囊液CEA分析,绘制囊液CE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通过Youden指数确定诊断临界值,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EUS、EUS-FNA细胞学及囊液CEA分析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确诊良性病变14例、潜在恶性/恶性病变13例。EUS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21/27)、69.2%(9/13)、85.7%(12/14)、81.8%(9/11)、75.0%(12/16);EUS-FNA细胞学上述指标分别为85.2%(23/27)、76.9%(10/13)、92.9%(13/14)、90.9%(10/11)、81.3%(13/16);以囊液CEA值22.24ng/ml为诊断临界值,上述指标分别为74.1%(20/27)、84.6%(11/13)、64.3%(9/14)、68.8%(11/16)、81.8%(9/11)。结论EUS-FNA细胞学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度,而囊液CEA分析(诊断临界值22.24ng/m1)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较高,选择合适的胰腺囊液CEA分析诊断临界值结合EUS-FNA细胞学检查可以基本满足临床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需要。
王海郦徐莹王舒蓓叶延军诸琦孙蕴伟
关键词:胰腺癌胚抗原
非免疫缺陷个体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肠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非免疫缺陷个体中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肠炎(CAEAE)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收治的6例CAEA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6例CAEAE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4岁,均无免疫缺陷病史及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史。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6/6)、腹痛(6/6)、便血(6/6)、腹泻(5/6),病程中常出现急性消化道大出血(5/6)。全部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明显升高。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道多发溃疡(6/6),形态呈多样性,最常累及结肠(5/6),其次为小肠(3/6)、上消化道(2/6)。病变处肠黏膜行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小RNA(EBER)为阳性(6/6)。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3/6)、肠穿孔(2/6),急诊手术率为3/6。全部患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药物包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及细胞毒性药物,效果不明显。全部患者在诊断后0.5~13个月内死亡。结论非免疫缺陷个体中出现的CAEAE临床罕见,表现危重,预后不佳;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对于出现高热、便血、结肠溃疡而病因不明的患者行EB病毒血清学及组织学检测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董旭旸李骥李玥吴东张炎曹玮周炜洵杨红钱家呜
关键词:肠炎EB病毒感染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细胞学检查对于胰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间117例因胰腺病变行EUS-FNA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病史资料,最终确诊依据参照病理及随访结果.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及CMH卡方检验.结果 经病理检查及随访明确的良恶性病变共95例,其中良性47例,恶性48例.EUS-FNA对于胰腺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70.83%、89.36%.67例患者经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胰腺实性肿瘤46例,胰腺囊肿15例,其他疾病(如胰腺炎)6例.EUS-FNA细胞学检查对于实性肿瘤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0%、71.74%、100.00%,对于胰腺囊肿的诊断价值偏低,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13%、53.33%、78.85%.结论 EUS-FNA细胞学检查能有效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对于胰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更高.
陈柯王海郦徐莹王舒蓓郁柳刘倩倩叶廷军诸琦孙蕴伟
关键词:胰腺疾病腔内超声检查细胞学
克罗恩病并发肠管膀胱瘘患者18例的护理被引量:2
2013年
肠管膀胱瘘是克罗恩病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5.6%,临床表现为粪便不自主地由尿道溢出及由尿道排气,尿道皮肤及黏膜组织受到粪便内的胆汁成分刺激,可导致会阴充血、水肿,同时粪便中的细菌可导致感染。正确的护理对提高肠管膀胱瘘的治愈率有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克罗恩病患者412例,其中18例(4.37%)并发肠管膀胱内瘘,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曹媛媛黄益金彭南海徐晓帆朱维铭
关键词:克罗恩病护理
免疫抑制治疗对HBsAg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HBV再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IBD患者,筛选出其中HBs Ag阳性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一般情况、IBD的诊断及治疗方案、HBV感染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案,以及IBD治疗前后患者肝功及HBV临床类型的变化。结果 共检索到IBD患者1 259例,其中HBs Ag阳性者54例,IB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为4.29%;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89%和8.28%(P〈0.001)。在临床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中,38例应用免疫抑制治疗,8例出现HBV再活动,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组6例,激素灌肠组1例,类克治疗组1例,再活动出现在免疫抑制治疗后3周~12个月;21例免疫抑制治疗前开始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4.76%)出现HBV再活动,而17例未抗病毒的患者中7例(41.18%)出现HBV再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1例患者中26例在IBD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其中7例(26.92%)出现HBV再活动,不同IBD治疗方案对HBV再活动的总体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8),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组与美沙拉嗪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高于UC患者;激素灌肠、全身激素治疗及类克治疗均可导致HBV再活动,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的再活动率最高;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HBV再活动。
舒慧君李骥杨红钱家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免疫抑制治疗慢性HBV感染
炎症性肠病患者肺部异常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总结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肺部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IBD合并肺部异常患者11例,并随机抽取另外33例无肺部受累的IBD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1例患者中男8例(72.7%),年龄24~72岁,平均(48.0±19.7)岁。病因包括IBD相关性肺疾病5例(肉芽肿性肺炎1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1例、哮喘1例、肺栓塞2例)和机会性感染6例(肺结核2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1例、曲霉菌肺炎1例、卡式肺孢子菌肺炎1例、巨细胞病毒肺炎1例)。研究组的住院时间(46.7±21.4)d,手术率为54.5%(6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受累可加重IBD病情,增加医疗花费,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诊断IBD相关性肺疾病之前应先排除感染。
吴东杨红李玥李景南钱家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机会性感染肺栓塞
骨代谢指标可用于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骨密度状况吗?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我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和骨密度状况以及评估IBD患者骨密度状况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方法收集5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2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钙(Ca)、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检测IBD患者骨密度。结果 UC组和C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正常组分别下降27.88%和15.31%(P<0.001、P=0.047)。UC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分别为22.81%和3.51%,CD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分别为23.08%和3.85%。UC组、CD组和正常组间PINP、ALP、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BD患者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和(或)骨质疏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5(OH)D3水平及骨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BD患者存在VitD缺乏,易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但血清骨代谢指标PINP、ALP、β-CTX并非评估和监测我国IBD患者骨密度状况的理想指标。
谭蓓李攀吕红王鸥邢小平钱家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维生素D骨密度骨代谢指标
超声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对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对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CTE)对比,探讨超声检查诊断CD病变部位及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C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和CTE,比较其影像学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73例CD患者中,1例超声检查和CTE均阴性。73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共有139处,其中14例为吻合口复发;回肠型17例,结肠型9例,回结肠型32例。超声检查和CTE诊断CD小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8.0%和100.0%,诊断CD结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7.6%和100.0%。超声检查诊断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100.0%、93.8%,CTE诊断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敏感度均为100.0%。超声检查诊断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98.0%、100.0%、90.9%、88.2%、72.7%。超声检查和CTE对肠瘘的敏感度分别为95.7%和93.6%,对腹腔脓肿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检查发现肠腔狭窄18处,与CTE所显示数量及部位一致,敏感度为100.0%。结论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肠瘘等肠外并发症,与CTE的诊断一致性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妙倩李文波朱庆莉刘炜庄楠周炜洵杨红吕红李骥李玥舒慧君钱家鸣
关键词:CROHN病炎性肠疾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