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100200)
- 作品数:57 被引量:752H指数:16
- 相关作者:朱有勇何霞红高东冯建孟程序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稻OsCKX2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
- 2010年
- 从水稻花序分生组织总RNA中逆转录扩增总cDNA,PCR扩增OsCKX2基因中设计的目的片段,将纯化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9-TSimple载体中,PCR鉴定并测序分析,制备成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质粒标准品。对重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OsCKX2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达102拷贝;线性范围广,可达1.0×102~1.0×107拷贝;扩增效率高(E=95.9%);稳定性、重复性好,可靠性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仅为:0.14%~0.29%和0.16%~0.35%;循环阈值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可对OsCKX2基因表达进行准确实时定量。一个基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分析控制水稻谷粒数关键基因之一OsCKX2转录水平的技术体系被成功建立。该技术体系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基因OsCKX2的表达实时定量准确、可靠、便捷。
- 高东魏富刚何霞红孟国成刀丽云朱有勇
- 关键词:水稻基因表达实时定量RT-PCRTAQMAN探针
- 施氮量和蚕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9年
- 在田间条件下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N 0、75、150、2253、00 kg/hm2)蚕豆/玉米间作体系与其相应单作体系土壤无机氮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为河西走廊灌区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CaCl2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的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和蚕豆/玉米种间相互作用对土壤无机氮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灌漠土无机氮以NO3--N为主。蚕豆和玉米无机氮含量在蚕豆收获前种植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蚕豆收获后至玉米收获,间作显著降低了两种作物各层无机氮含量;无机氮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蚕豆收获后间作体系0—100 cm土层无机氮累积量略高于单作体系,且0—100cm土层无机氮累积量高于100—16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间作蚕豆和玉米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平均降低了51.7%和16.6%,在100—160 cm土层平均降低了42.1%和6.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蚕豆和玉米无机氮累积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了40.1%和81.5%,在100—16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69.6%和40.6%;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体系0—100 cm和100—16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分别降低43.4%和34.1%。因此,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累积,而豆科/禾本科间作减少了土壤无机氮的残留。
- 李玉英孙建好余常兵程序张福锁李隆
- 关键词:施氮无机氮灌漠土
- 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维尔中抗条锈病基因YrVir1的微卫星标记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维尔的抗条锈病基因及其遗传特点,建立与其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将病菌小种监测和抗病性分析提高到基因水平。【方法】由维尔为基因供体转育而成的含有小麦重要抗条锈基因YrVir1的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Vir1,用小麦条锈菌单胞菌系2E16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Vir1、轮回亲本Taichung29及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选用YrVir1所在2B染色体上的141对引物对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结果】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Vir1对2E16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引物Xbarc349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稳定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同时在近等基因系和基因供体维尔间存在相同扩增片段,经F2代群体200个抗、感单株检测证实,Xbarc349标记位点与抗条锈病基因YrVir1连锁,遗传距离为4.2cm。【结论】Xbarc349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DNA片段可作为抗条锈病基因YrVir1的SSR标记;根据小麦SSR遗传图谱,将YrVir1基因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上。
- 周艳丽蔺瑞明张建周王建华孙建锋徐世昌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 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变化及换种规律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为了评估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调查了元阳县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箐口村水稻种子的更换情况,结果显示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减少比发达地区缓慢的多。在婚姻状况和海拔梯度两方面,哈尼的换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68.6%的非本村互婚户从外村引种,55.1%的本村互婚户在村内互换种子,购买种子的农户极少;35%的农户从低海拔调换种子,40%的农户从高海拔调换种子,25%的农户种子来自几乎相同的海拔。结果暗示了频繁、规律的换种是保证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 高东何霞红朱有勇
- 关键词:水稻多样性哈尼梯田
- 云南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云南地区5285份稻种资源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密切相关;不同民族文化和稻作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对传统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 冯建孟何汉明朱有勇李成云
- 关键词:民族人口分布
- 水稻地方品种与改良品种内部遗传异质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云南是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不乏栽培历史悠久的地方品种,它们是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研究材料。本研究以3个栽种历史悠久的水稻元阳地方品种(白脚老粳、红脚老粳和月亮谷)以及3个曾经在当地推广但迅速被淘汰的改良品种(楚粳26、楚粳27和合系22)为材料,利用24对微卫星(SSR)引物对其内部遗传异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共检测出103个等位基因,各引物在元阳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均多于改良品种,后者丧失部分等位基因。可见元阳地方品种的内部异质性较高,带来的选择性压力较小,为地方品种提供了宽泛的适应性。
- 高东毛如志朱有勇
- 关键词:水稻
- 双核丝核菌融合群AG-R的分离鉴定
- 2011年
- 从采自成都、德宏、广西芋头球根上分离到丝核菌,经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该分离菌株属于双核丝核菌中的AG-R群。分离菌株对白菜幼苗有较强的致病力。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分离频率很高,从芋头球根外观上看,丝核菌对它没造成危害,植株生长正常。国内尚未见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AG-R的研究报道。
- 段春芳桂敏袁恩平方飞洪群艳杨根华
- 关键词:芋头丝核菌
- 优化水稻群体种植模式与稻瘟病控制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索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最佳种植模式,探讨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对稻瘟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汕优63与黄壳糯,采用混合间栽法,研究不同种群结构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结果】不同种群结构对黄壳糯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不同,相对防治效果随杂交稻群体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种群结构为1﹕15.01时对叶瘟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100%,种群结构为1﹕12.40时对穗颈瘟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100%。混合间栽的不同群体结构的复合产量都比净栽有所增加,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结论】黄壳糯与汕优63的群体比例为1﹕12.40~18.88是最优化的群体结构,不但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好,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
- 房辉周江鸿王云月周惠萍何霞红孙雁杨黎华朱有勇
- 关键词:水稻种群结构
- 水稻种胚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LOX3是主要的水稻种胚脂氧合酶同工酶。为了研究水稻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构建了LOX3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Kasalath,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鉴定证实基因已经导入水稻基因组中,种胚LOX3缺失鉴定和半定量RT-PCR分析证实反义RNA抑制了LOX3基因的表达。对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及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反义LOX3转基因植株对水分胁迫、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都表现敏感,说明水稻种胚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刘南南江玲张文伟刘玲珑翟虎渠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反义RNA转基因植株逆境胁迫
- 不同氮肥用量对元阳梯田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为研究元阳传统栽培品种和外来引入新品种对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在不同的氮肥处理下,对元阳地区月亮谷(传统品种)和楚粳26号(新品种)的氮素吸收量、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造成月亮谷减产,并引发了稻瘟病,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随氮肥投入量的增加而下降,处理2(7 500 kg/hm2有机肥)产量最高,分别比处理1(不施肥)、处理3(7 500 kg/hm2有机肥+75 kg/hm2氮肥)、处理4(7 500 kg/hm2有机肥+150 kg/hm2氮肥)增产14%,10%,11%。而对于楚粳26号,氮素用量最高的处理4(7 500 kg/hm2有机肥+150 kg/hm2氮肥)相比处理1(不施肥)、处理2(7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3(7 500 kg/hm2有机肥+75 kg/hm2氮肥)分别增产77%,46%,10%,氮素利用效率随氮肥投入量的增加呈上升状态。
- 陆旭杨志新续勇波何霞红朱有勇
- 关键词:元阳梯田水稻不同氮肥用量氮素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