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GB04064)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段华平何少颖李艳华赵陵波钱扬迅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福州大学321名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除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呈现高相关。结论贫困生倾向于采用自责、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加强引导贫困生的应付方式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李艳华何少颖赵陵波段华平
- 关键词:心理健康贫困生
- 福建省高校贫困生人格及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福建省高校贫困生应付方式及其人格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福建省高校2092名学生(其中贫困生530名)进行16PF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福建省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一些人格因素和应付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贫困生面对困难多采取混合型和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并且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
- 钱扬迅赵陵波何少颖
- 关键词:贫困生人格
- 福建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人格特征。方法:于2005-09/11随机抽取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闽江学院2002-2004级学生2400名。男1478名,女922名,平均(20±1)岁。根据2004-11-04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的《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区城镇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中的规定,即城镇多人户每人每个月210元、单人户230元;农村多人户每人每月155元、单人户175元,本文把家庭人均月收入较少,有一定数额债务,只能缴纳部分学杂费,基本生活费接近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如上规定,本文以230元为基准)的学生定为“贫困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和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11份。其中贫困生539份。①贫困生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总症状指数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1.61±0.56,2.02±0.64,1.92±0.63,1.71±0.56,1.65±0.58,1.73±0.68,1.57±0.62,1.81±0.65,1.67±0.54,1.76±0.63,1.74±0.49;非贫困生:1.48±0.45,1.89±0.56,1.79±0.57,1.61±0.51,1.54±0.50,1.61±0.56,1.44±0.49,1.66±0.54,1.54±0.46,1.61±0.53,1.62±0.41,P<0.01)。男女贫困生之间各因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福建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4.5%,其中轻度心理问题(2≤因子分<3)为22.6%;中度心理问题(3≤因子分<4)为1.7%;重度心理问题(4≤因子分<5)为0.2%。心理问题以强迫、人际敏感、偏执、忧郁、敌对、焦虑等心理问题最为突出。③16种人格因素问卷中,贫困生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上得分低于非贫困生,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5.20±1.77,4.70±1.93,5.49±1.87,6.46±1.79,4.29±1.71,4.60±1.63,6.64±1.8
- 何少颖林晓桂蒋苾菁段华平
-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