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3B02)

作品数:37 被引量:312H指数:8
相关作者:黄洪辉杨红生齐占会毛玉泽朱长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养殖
  • 6篇刺参
  • 5篇大鹏澳
  • 4篇养殖区
  • 3篇营养盐
  • 3篇溶藻细菌
  • 3篇溶藻效应
  • 3篇摄食
  • 3篇水环境
  • 3篇污染
  • 3篇海域
  • 3篇复合污染
  • 3篇JAPONI...
  • 2篇底播
  • 2篇养殖生态
  • 2篇叶绿素A
  • 2篇原甲藻
  • 2篇植物
  • 2篇沙蚕
  • 2篇生态

机构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山东大学(威...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威海职业技术...
  • 1篇山东蓝色海洋...

作者

  • 8篇黄洪辉
  • 7篇毛玉泽
  • 7篇齐占会
  • 7篇杨红生
  • 6篇朱长波
  • 6篇戴明
  • 6篇田梓杨
  • 6篇葛长字
  • 5篇方建光
  • 5篇史荣君
  • 5篇郭永坚
  • 4篇陈素文
  • 4篇王海青
  • 4篇张汉华
  • 3篇李俊伟
  • 3篇颉晓勇
  • 3篇廖秀丽
  • 2篇王兆礼
  • 2篇刘辉
  • 2篇蒋增杰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4篇南方水产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9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鹏澳牡蛎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对中国南海典型的浅海养殖区——大亚湾大鹏澳牡蛎养殖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牡蛎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 460.52万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7.30万元/hm2。在各项服务价值组成中,供给服务中的养殖生产服务价值(3 158.00万元)占主要份额(91.26%);此外,文化服务中的休闲娱乐(124.00万元)和科研服务(71.52万元)也比较可观,分别占价值总量的3.58%和2.07%;其他服务价值,如氧气生产(31.34万元),气候调节(61.06万元)以及废弃物处理(14.60万元)所占份额较小。2013年,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为814.10万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降为4.07万元/hm2。在各项服务中,养殖生产服务价值(540.00万元)较2012年出现大幅度降低,但仍占主要份额(66.33%);氧气生产(31.34万元),休闲娱乐(124.00万元)和科研服务(71.52万元)价值与2012年持平,但其所占份额有所提升,分别占服务价值总量的3.85%,15.23%和8.79%;调节服务(包括气候调节与废弃物处理)价值相较2012年有大幅度下降,而其所占份额却有所上升。2013年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养殖生产服务价值的大幅度降低造成的,而养殖规模过大和海区环境老化是造成该结果的直接原因。总体来说,牡蛎养殖大大提升了海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但是必须对养殖模式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实现大鹏澳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于宗赫江涛夏建军马艳娥张涛
关键词:牡蛎海水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大鹏澳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底播区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积聚通量及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大沽河河口潮滩菲律宾蛤仔的年产量为3.4kg/m2·a,为评价菲律宾蛤仔的底播增殖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于2009年的2、5、8和11月,在胶州湾大沽河河口采集了长12cm的柱状沉积物,研究其有机物含量、积聚通量.结果显示,贝类的生物扰动、生物沉积和收获蛤仔的耙网的扰动导致养殖潮滩的含水率升高、沉积物干容重降低,有机物含量和有机物积聚通量增加.12cm长的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所表现出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表层沉积物(≤2cm)所反映的有机物分布特征类似,但非养殖潮滩中有机物含量沿沉积物深度的变异程度高于养殖潮滩的.该潮滩的贝类底播增殖并不存在食物限制,即养殖规模没有超出由食物供给确定的养殖容量;在当前规模下,菲律宾蛤仔的底播增殖使碳在沉积物中积聚.
葛长字张帆
关键词:有机物含量菲律宾蛤仔底播增殖
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分类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湛江港海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出现了硅藻、甲藻、蓝藻和金藻等4门17科87种,绝对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其次是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组成呈现明显的热带及亚热带海湾及沿岸种类区系特征,以暖水性沿岸广盐性种为主;浮游植物密度较高,平均达294.74×104 cells/m3,多数站位的密度在100×104~400×104 cells/m3之间,以硅藻类占绝对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414,种类均匀度为0.525;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开展湛江港海域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张汉华戴明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59
2016年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的特点包括以增加渔业资源量为目的、具有明确的边界和权属、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或驯化、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海域、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和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等。早在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就原创性地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牧场经历了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到系统化的海洋牧场发展过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以及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应在"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杨红生
关键词:海洋牧场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海洋农牧化
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研究
2015年
为探究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实验通过分别设置4个栽培密度(1、2、3和4 g/L),3个营养盐梯度(中营养、富营养和极富营养),跟踪检测了培养液中硝氮(NO_3-N)、亚硝氮(NO_2-N)、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变化;并对印度小竹节草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盐的衰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具有很强的营养盐去除能力,栽培密度为4 g/L时,TN和T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50%和93.45%,各处理组间的TN和TP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营养程度对印度小竹节草N、P吸收速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N、P吸收速率随着各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极富营养处理组TN和TP吸收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11和0.15μmol/(g·h)。同时,极富营养处理组TN和TP去除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高达99.46%和90.75%。共培养实验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藻率高达99.89%。实验组TP浓度后期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印度小竹节草可考虑作为生态修复物种在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种植,同时在铜绿微囊藻水华预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姜娓娓毛玉泽房景辉杜美荣隋海东李敏方建光
关键词:氮磷去除率吸收速率铜绿微囊藻
碳源和氮源加富对脆江蓠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碳源(添加CO2)和氮源(添加Na NO3)加富对大型海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影响。设置碳源加富(800μL/L CO2)和对照(400μL/L CO2)2个碳源处理组,氮源加富(100μmol/L、300μmol/L和500μmol/L 3NO?-N)和对照(10μmol/L3NO?-N)4个氮源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共进行10 d,测定不同处理组藻体的生长及可溶性总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藻红蛋白(PE)、叶绿素a(Chla)、总碳(TC)和总氮(T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加富都会促进脆江蓠的生长,在800μL/L CO2和100μmol/L 3NO?-N处理组,脆江蓠的瞬时生长率(SGR)最大(11.70%/d);高浓度CO2会降低藻体SP、PE和Chla的含量,但提高了SS的含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大,PE和SP含量逐渐增加,而SS含量逐渐降低,Chl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藻体的TN含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TC和C/N比值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藻体的TN和TC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本实验证实添加碳、氮会引起脆江蓠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但其能耐受较高的CO2浓度和氮浓度。
隋海东毛玉泽郭晓亮沈淑芳方建光
关键词:CO2生化组分
茅尾海夏季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2011年6月茅尾海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叶绿素a变化范围1.384~4.060mg/m3,平均值为2.143mg/m3,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范围为0.006~0.740mg/kg(湿重),均值为0.124mg/kg;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均呈现自河口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单位面积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上方水柱叶绿素a平均含量的129.44%,沉积物对该海域初级生产力有显著的潜在贡献。相关分析表明,海水和沉积物叶绿素a均与无机氮及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O.05或P〈O.01)。
廖秀丽黄洪辉刘华雪戴明于杰田梓杨
关键词:叶绿素A沉积物
大鹏澳不同区域尿素浓度与浮游植物脲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2014年8月对大鹏澳的核电温排区、人工鱼礁区和水产养殖区,以及连接大鹏澳的南涌河口、龙岐河口和王母河口等6个区域的尿素浓度(以氮浓度表示,Urea—N)和浮游植物脲酶活性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其他环境因子,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尿素分布特征及其与脲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大鹏澳湾内和河口Urea—N浓度相差较大,范围分别为0.28—1.21 μmol·L-1和0.38~3.50 μmol·L-1,相当于溶解无机氮(DIN)的6.30%-24.31%和3.13%~6.77%,氮源以DIN为主。龙岐河口和王母河口的尿素浓度最高,养殖区次之。湾内和河口的脲酶活性(以NH4-N表示)范围分别为0.61~1.03 μmol·(L·h)。和0.82~1.07 μmol·(L·h)-1,其活性除了与尿素浓度呈正相关外,还受无机营养盐和浮游植物量的影响。在氮、磷没有限制的鱼礁区、养殖区和南涌河口,叶绿素a(Chl-a)浓度高可促进脲酶的诱导调节。尿素为养殖区的重要氮源,脲酶活性与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温排区、龙岐河口和王母河口存在磷限制,抑制脲酶的诱导调节。
韩婷婷齐占会戴明廖秀丽吴风霞巩秀玉付贵权黄洪辉
关键词:大鹏澳尿素脲酶夏季
深澳湾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10
2014年
分析深澳湾浅海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28058-2011)对该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深澳湾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分为:食品供给、原材料供给、氧气产生、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和科研服务。2011年深澳湾浅海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 959万元,平均单位海域面积的服务价值为598万元/km2。在评估的6项服务中,食品供给4976万元,占总服务价值的62.52%,突显了食品供给为养殖型海湾的主要服务功能。其次为原材料供给(1 933万元)、氧气产生(484万元)、气候调节(249万元)和科研服务(214万元),废弃物处理最低,为103万元。牡蛎和龙须菜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79%,表明龙须菜和牡蛎养殖在深澳湾浅海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龙须菜养殖对于维持和提升养殖生态系统的服务有重要意义。
王兆礼张汉华朱长波郭永坚黄洪辉齐占会陈利雄
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深澳湾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研究网箱养殖对周边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于2012年6~8月对距深澳湾网箱区边缘0、20、50、100、200、500、1 000 m和EN0m的水质和牡蛎进行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距网箱区边缘20 m以内的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和POM的浓度较50 m以外的高。0 m处的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6.11、1.01μmol/L,网箱边EN0m和0 m处的溶氧最低;牡蛎的生长表明,网箱边缘0 m处牡蛎壳高特定生长率为0.76%/d,显著高于50 m以外的区域,网箱区20 m以内牡蛎湿重的特定生长率高于50m以外的区域,但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网箱养殖对20 m范围内水环境和牡蛎生长的影响较50 m以外的区域大。
王兆礼朱长波张汉华罗昭林郭永坚粟丽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环境牡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