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05)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关庆丰蔡杰邹阳季乐张在强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强流脉冲
  • 2篇强流脉冲电子...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奥氏体
  • 2篇AISI
  • 2篇不锈
  • 2篇不锈钢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材料
  • 1篇热循环
  • 1篇微孔
  • 1篇微孔结构
  • 1篇铝合金
  • 1篇孔材料
  • 1篇孔结构
  • 1篇合金
  • 1篇钢表面
  • 1篇奥氏体不锈钢
  • 1篇2A12铝合...
  • 1篇不锈钢表面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浙江工贸职业...

作者

  • 3篇关庆丰
  • 2篇万明珍
  • 2篇张在强
  • 2篇季乐
  • 2篇邹阳
  • 2篇蔡杰
  • 1篇李光玉
  • 1篇吕鹏
  • 1篇彭冬晋
  • 1篇牛丽媛
  • 1篇顾倩倩
  • 1篇李艳
  • 1篇苏一畅
  • 1篇史子木

传媒

  • 2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微孔结构的强流脉冲电子束快速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强流脉冲(HCPEB)电子束技术,对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辐照处理,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HCPEB诱发的空位簇缺陷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CPEB辐照金属可在辐照表层诱发大量的过饱和空位,并形成空位型位错圈和堆垛层错四面体(SFT)。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非接触式光学轮廓仪,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发现电子束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形成了高密度、弥散分布和尺寸细小的微孔,表面微孔是由于HCPEB轰击诱发的大量空位(簇)缺陷,以线或面等结构缺陷为路径,向表层迁移导致空位的累积而形成的。采用HCPEB技术,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辐照工艺参数,可以成功地制备出表面多孔金属材料。
蔡杰邹阳万明珍彭冬晋李艳顾倩倩关庆丰
关键词:强流脉冲电子束微孔多孔材料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结构与腐蚀性能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表面辐照处理,详细考察了辐照前、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HCPEB辐照后,材料表面的抗腐蚀性能有所改善;表面喷发形成熔坑实现清除夹杂物的净化作用,以及表面形成厚而致密的钝化膜可有效地阻碍点蚀,均是提高材料抗腐蚀性能不可忽视的因素。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HCPEB辐照材料表层时,诱发了大量的过饱和空位缺陷以及类型丰富且密度很高的线、面晶体缺陷,空位缺陷的凝聚形成了空位型位错圈和堆垛层错四面体等空位簇缺陷。这些缺陷有助于形成厚而致密的表面钝化膜,进而阻止阴离子穿过表面钝化膜,延迟腐蚀进程,提高受辐照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史子木张在强牛丽媛苏一畅季乐李光玉关庆丰
关键词:强流脉冲电子束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结构
热循环作用下2A12铝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考察低地球轨道卫星运行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冷热疲劳损伤机制,采用模拟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XRD、TEM及显微硬度仪分析研究热循环作用下2A12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200次以内的热循环过程中,样品硬度有所降低;200~300次循环样品则出现循环硬化现象;300次循环后,样品硬度迅速下降,出现循环软化现象。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热循环过程中,2A12铝合金的性能变化与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行为关系密切,300次热循环时,样品中形成了大量尺寸细小的针状S’相(A12CuMg);而500次循环样品中,S’相消失,代之以粗大s相(A1,CuMg)的形成。此外,500次热循环后,析出相附近区域形成大量的空穴,这些空穴容易成为冷热疲劳裂纹萌生的有利位置。
万明珍张在强吕鹏季乐邹阳蔡杰关庆丰
关键词:热循环2A12铝合金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