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204)

作品数:76 被引量:509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强马代夫张允刚后猛王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56篇甘薯
  • 12篇性状
  • 12篇选育
  • 12篇栽培
  • 11篇栽培技术
  • 11篇甘薯新品种
  • 8篇淀粉
  • 8篇克隆
  • 7篇高产
  • 5篇选育及栽培技...
  • 5篇植物
  • 5篇块根
  • 5篇基因
  • 4篇育种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紫薯
  • 3篇栽培技术研究
  • 3篇生淀粉糖化酶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江苏徐州甘薯...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9篇龙岩市农业科...
  • 6篇中国热带农业...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烟台市农业科...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江苏徐淮地区...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上海辰山植物...
  • 4篇泰安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徐州生物工程...
  • 3篇重庆三峡农业...
  • 3篇江苏徐淮地区...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海县农业技...

作者

  • 19篇李强
  • 15篇张允刚
  • 15篇马代夫
  • 14篇后猛
  • 13篇王欣
  • 11篇闫会
  • 11篇唐维
  • 10篇谢一芝
  • 10篇边小峰
  • 10篇郭小丁
  • 10篇贾赵东
  • 10篇刘亚菊
  • 10篇马佩勇
  • 8篇唐忠厚
  • 6篇彭明
  • 6篇李洪民
  • 6篇辛国胜
  • 5篇孙海彦
  • 5篇曹清河
  • 5篇商丽丽

传媒

  • 10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分子植物育种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

  • 6篇2017
  • 6篇2016
  • 24篇2015
  • 18篇2014
  • 20篇2013
  • 3篇201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花青苷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4年
紫肉甘薯中的花青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医疗保健和工业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紫肉甘薯块根花青苷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甘薯花青苷生物合成与积累的众多因素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花青苷生物合成的相关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黄烷酮3-羟化酶(F3H)、二羟基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苷合成酶(ANS)以及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UFGT)、转录调控因子(MYB,bHLH和WD40)、MicroRNA和可溶性糖,以及光照、温度、钾元素等重要环境因子。归纳分析发现,甘薯花青苷的合成和积累与相关酶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有直接的关系,MicroRNA活性、可溶性糖、光、温度、钾元素等通过不同调控机制以促进花青苷的合成。通过对这些影响甘薯花青苷合成途径内外因子的分析和汇总,可以明确甘薯花青苷代谢机制,为紫甘薯品质育种提供思路和方向。
李霞王欣刘亚菊后猛闫会李强马代夫
关键词:甘薯花青苷结构基因转录因子MICRORNA环境因子
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氮素供应形态的响应被引量:25
2013年
为探明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不同氮素形态供应的响应特点,以徐薯18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甘薯叶光合特性、块根产量与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移栽后30 d和50 d时,酰胺态氮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CCI)为最高,70 d时,铵态氮处理的CCI最高;铵态氮处理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与有效辐射(PAR);氮素处理明显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其中,铵态氮处理较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块根产量分别增加10.6%与17.2%,增产显著(P<0.05);铵态氮处理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而酰胺态氮处理增加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增加甘薯淀粉最高粘度值(PKV)、崩解值(BDV)和回复值(CSV),而硝态氮处理促进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的上升。
唐忠厚李洪民张爱君史新敏魏猛陈晓光丁艳锋
关键词:甘薯氮素形态
甘薯新品种‘龙薯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13号’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密度、栽插期、不同苗段和施肥量4个因素对‘龙薯13号’产量的影响,以期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栽插期、不同苗段对甘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量对甘薯产量有显著影响,适当提高密度(40005-49995株·hm^-2)、提早栽插、采用茎蔓顶端苗和适当提高施用复合肥量(150-525 kg·hm^-2)都能提高甘薯的产量。在中等地力水平条件下,当栽插密度为49995株·hm^-2、7月18日栽插(生育期133 d)、采用顶端苗、施用进口复合肥525 kg·hm^-2是最佳组合,能取得比其他组合更高的甘薯产量。
林子龙杨立明郭其茂陈根辉黄艳霞
关键词:甘薯正交试验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徐州甘薯种植区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发生趋势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徐州地区甘薯生长期金龟子发生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金龟子发生规律及气象因子对其发生活动的影响,为甘薯田蛴螬的防治提供借鉴及指导。监测结果表明,徐州甘薯种植区金龟子主要有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阔胫红绒金龟、毛黄褐金龟4种。毛黄褐金龟在甘薯栽插初期已进入发生末期,发生量少;薯蔓并长期正值阔胫红绒金龟、铜绿丽金龟成虫盛发,诱捕数量多;暗黑鳃金龟盛发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周期长,且成虫出土表现出"多—少—多—少"的规律性变化。气象因子对各种金龟子的活动影响差异较大,温暖无风的晴天各种金龟子均活动频繁;阴雨天暗黑鳃金龟、毛黄褐金龟、阔胫红绒金龟3种金龟子基本不活动;铜绿丽金龟阴天成虫诱捕数量甚至高于晴天,雨天则活动较少。
闫会薛程张允刚马代夫李强
关键词:甘薯金龟子气象因子
Aspergillus nigerF-01生淀粉糖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从Aspergillus niger F-01中克隆到了生淀粉糖化酶菌基因的DNA及c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生淀粉糖化酶基因DNA序列编码区长2 169 bp,c DNA编码区长1 920 bp,该基因含有4个内含子,共编码639个氨基酸,前1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该氨基酸序列中共含有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软件预测出该酶的分子量约为68.36 k D,等电点为4.2。该研究为今后构建高产的生淀粉糖化酶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孙海彦黎娟华刘恩世彭明
关键词:黑曲霉生淀粉糖化酶克隆
甘薯茎尖快速剥离及成苗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进行不同茎尖剥离方式对比试验、茎尖成苗对比试验、病毒检测试验、试管苗快繁试验以及产量对比试验,研究甘薯高效脱毒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采用"一刀切"的茎尖剥离技术平均茎尖成活率和成苗率比常规的层层剥离技术分别高219.2%和429.7%,茎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8 mg/LIBA+0.06 mg/L6-BA;经病毒检测,采用"一刀切"技术病毒脱除率为50%,而常规技术为25%;通过6种不同快繁培养基配方的试验发现,MS+0.04 mg/LIBA+0.05 mg/LGA为最理想的快繁培养基;经田间产量对比分析,脱毒苗鲜薯产量比不脱毒苗平均增产19.9%、薯干增产19.6%,单株结薯数增加0.6块,大中薯率提高3.8%。
辛国胜邱鹏飞商丽丽韩俊杰张磊李美玲王鹏刘庆昌
关键词:甘薯脱毒快繁
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差异被引量:1
2014年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甘薯品种龙薯13号等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龙薯15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 235.3kg/667m2,比金山57(ck)高12.03%,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低;龙薯24号鲜薯产量最低,为2 395kg/667m2,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高,分别为792.75和537.27kg/667m2。龙薯14号和龙薯24号的食味很好,其他4个品种食味差别不大。龙薯24号的干物率、蛋白质、蔗糖、维生素C、总磷、钾的含量在6个品种中都最高。龙薯21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龙薯1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龙薯14号铁的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薯品种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林子龙杨立明郭其茂黄艳霞陈根辉
关键词:甘薯农艺性状营养成分
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是以浙薯60-2为母本、广薯88-7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用型新品种,2008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鉴定。其主要特征特性:鲜薯产量为28.16~43.80 t·hm-2,是对照金山57或广薯87的82.10%~103.90%;薯干产量为8.05~11.30 t·hm-2,是对照的96.50%~109.10%;淀粉产量为5.21~7.51 t·hm-2,是对照种的98.80%~110.83%。薯块干物率、淀粉率分别约为30.00%、19.00%,都高于对照金山57和广薯87,食味评分分别比金山57、广薯87高为3.2分和1.3分,其大部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都高于金山57,食味品质很好。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红皮淡黄肉、薯形光滑美观、商品性好。栽培技术要点:密度5.25万~6.00万株·hm-2,全生育期控制在140 d以上,施足基肥、后期注意追肥。
林子龙郭其茂杨立明陈根辉黄艳霞
关键词:甘薯选育栽培技术
高产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龙薯601’选育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龙薯601’(原系号60-1)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以‘四季红’与‘龙薯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龙薯601’平均鲜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薯干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薯形美观,抗甘薯蔓割病,较耐贮藏,是一个理想的食饲兼用型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5002)。
郭达伟
关键词:甘薯选育
Why mosaic?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African cassava mosaic virus-infected cassava reveals the effect of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on symptom development被引量:3
2014年
Cassava mosaic disease,caused by cassava begomoviruses,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for cassava in Africa.However,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poorly understood.We employed high throughput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based on the Illumina Solexa sequencing techn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global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of cassava to African cassava mosaic virus infection.We found that 3,210 gen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virus-infected cassava leaves.Gene ontology term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es implicated in photosynthesis were most affected,consistent with the chlorotic symptoms observed in infected leaves.The upregulation of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genes,including the genes encoding chlorophyllase,pheophytinase,and pheophorbide a oxygenase,and downregulation of genes encoding the major apoproteins in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II were confirmed by qRT-PCR.Thesefindings,together with the reduction of chlorophyll b content and fewer grana stacks in the infected leaf cells,reveal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chlorophy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frican cassava mosaic virus symptom development.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oad map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into viral pathogenesis.
Jiao LiuJun YangHuiping BiPeng Zhang
关键词:叶绿素B花叶病毒木薯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