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598)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牛忠英包博汤楚华李彦郑燕华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模拟失重30 d后再超重对猴牙龈组织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30 d后再超重对猴牙龈组织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表达的影响。方法:23只雄性猕猴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失重组(B)、超重组(C)、模拟失重30 d后再超重组(D)。其中,D组根据载荷量大小又分为4个亚组,即+11Gx/270 s组(D1)、+13Gx/230 s组(D2)、+15 Gx/200 s组(D3)和+13 Gx/230 s恢复9 d组(D4)。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牙龈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Q-PCR方法检测牙龈组织中CCL20、CCR6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中牙龈结构均未见明显损伤,但实验组中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多。对照组牙龈组织几乎不表达CCL20,但弱表达CCR6;实验组CCL20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牙龈上皮组织的基底层,CCR6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除失重组的CCL20外,各实验组牙龈组织中的CCL20和CCR6在蛋白水平、mRNA水平上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失重30 d后再超重环境中,猴牙龈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改变,但牙龈组织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表达明显增强。
- 汤楚华牛忠英郑燕华包博洪彪陈宇晖
- 关键词:超重失重牙龈CCL20CCR6
- 三维培养模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三维培养条件下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PDLCs。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建立三维培养环境。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三维培养组、IGF-Ⅰ组)、实验组(三维培养加IGF-Ⅰ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1、3、5、7 d。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LP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三维培养加IGF-Ⅰ组细胞增殖自3d时显著增加(P<0.05),且高于三维培养组(P<0.05)。在培养3、5、7 d时,三维培养加IGF-Ⅰ组ALP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三维培养组相比,三维培养加IGF-Ⅰ组ALP活性在3、5、7 d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IGF-Ⅰ在三维培养条件下仍可显著促进hPDLCs增殖及其ALP活性。
- 李彦牛忠英汤楚华包博师天鹏司少艳
- 关键词: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
- 三维培养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早期成骨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d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三维培养环境中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生长、分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牙周组织的再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手术拔除的8颗前磨牙或第三磨牙中获取牙周膜组织,利用有限稀释法培养获得hPDLC.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建立三维培养环境,根据培养液中加入IGF-Ⅰ的不同质量浓度分为对照组(0 μg/L)和5个实验组(0.1、1、10、50及100μg/L),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成骨诱导培养中加入上述不同质量浓度的IGF-Ⅰ,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ine phosphatase,ALP)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钙素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三维培养下,各实验组IGF-Ⅰ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GF-Ⅰ 0.1μg/L组细胞增殖活性(0.219±0.021)与50μg/L组(0.287±0.011)、100 μg/L组(0.293±0.01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μg/L组(0.304±0.020)与10 μg/L组(0.310±0.0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μg/L组(0.347±0.011)与100μg/L组(0.344±0.0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50、100 μg/L组显著高于1、10μg/L组,且四组均显著高于0.1 μg/L组(0.212±0.011),P<0.05.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的产物表达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呈现随浓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在本实验三维培养条件下,IGF-Ⅰ对hPDLC的促增殖作用在0.1~100μg/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强;100 μg/L IGF-Ⅰ在三维培养条件下具有明确的促hPDLC成骨向分化的作用.
- 李彦牛忠英汤楚华司少艳
- 关键词:细胞增殖人牙周膜细胞
- 口腔急诊颞下颌关节脱位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中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防治颞下颌关节脱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口腔急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94例。以问诊调查方式研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关节脱位的类型、性质、原因及治疗方法等。用x^2检验,SPSS16.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急诊患者中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占3.60%;年龄分布为8-92岁,20-29岁为40.42%;双侧前脱位为83例(88.30%);急性脱位61例(64.89%);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史、张口过大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74例(78.72%)。结论:在口腔急诊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以急性、双侧前脱位多见,以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史加上张口过大,如打哈欠、咬硬物、大笑为诱因居多,手法复位加绷带制动为有效治疗手段,及时诊治颞下颌关节疾病,强化口腔健康宣教对防治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十分必要的。
- 孙磊包博牛忠英郭杨胡秀英
- 关键词:口腔急诊颞下颌关节脱位
- 模拟失重后高+Gx暴露对猴腮腺组织唾液淀粉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对猕猴腮腺组织中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表达的影响,为航天员口腔健康维护和保健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选用雄性猕猴23只,依据文献综述及航天飞行实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3只);②模拟失重30 d组(3只);③+13 Gx/230 s暴露组(3只);④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组(D组),14只,依据+Gx峰值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11GJ270 s暴露组(D1组,3只),+13 Gx/230 s暴露组(D2组,4只),+15 Gx/200 s暴露组(D3组,4只),+13 Gx/230 s暴露后恢复9d组(D4组,3只).建立失重模型时,使猕猴头-10°低位卧床.建立高+Gx暴露模型时,将动物固定于58型动物离心机上,在计算机控制下模拟抛物线型过载曲线,进行相应峰值的+Gx暴露.各组实验暴露后1d取猕猴腮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sAA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猕猴腮腺组织sA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81,P<0.01).模拟失重后再高+Gx暴露,猕猴腮腺组织sAA表达呈现随着+Gx值增大而减弱的趋势,而恢复9d后表达回升.sAA在mRNA水平上与其蛋白水平变化一致. 结论 模拟失重30 d后高+Gx暴露,可造成猕猴腮腺组织中sAA表达减少,唾液成分和功能发生改变.
- 郭杨牛忠英汤楚华张建中郑燕华
- 关键词:失重模拟猕猴属腮腺
-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2
- 2016年
- 基于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学检查的特殊优势,在疑难牙体牙髓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就CBCT在疑难牙体牙髓病精准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刘彦牛忠英闫澍
- 关键词:锥形束CT牙体牙髓病
- 模拟失重30d后再超重对猴牙龈组织中IL-17A及IL-23mRNA表达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30 d后再超重对猴牙龈组织中IL-17A、IL-2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3只雄性猕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失重组(B组,n=3)、超重组(C组,n=3)、失重30 d后再超重组(D组,n=14);D组根据再超重载荷量分为4个亚组:+11Gx/270 s(D1组,n=3)、+13Gx/230 s(D2组,n=4)、+15Gx/200 s(D3组,n=4)、+13Gx/230 s恢复9 d后(D4组,n=3)。用Q-PCR技术检测各组猕猴牙龈组织中IL-17A、IL-2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D2、D3组的IL-17A、IL-2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A、B组(P<0.05);且IL-17A与IL-23之间的mRNA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4,P<0.05)。结论:在模拟失重30 d后再超重作用下,猴牙龈组织中IL-17A、IL-23 mRNA表达明显增强。
- 汤楚华牛忠英郑燕华陈宇晖王睿
- 关键词:失重超重牙龈IL-23
-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慢病毒载体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能稳定且高效地转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应用于其他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从慢病毒载体的分子构造、遗传毒性、细胞工程应用及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方面就慢病毒载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 陈彩云刘亚京牛忠英
- 关键词:慢病毒慢病毒载体遗传毒性细胞工程转基因动物
- Cardiomyocyte differentiation of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synergism of biochem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imuli
- <正>Objective: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AECs) posses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embryonic and adult stem cells,an...
- Jun FengXiao-jing LiuXiao-yu HanWen-chao WuLiang Li
- 文献传递
- 微重力环境下Smads信号通路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Smads信号通路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自手术拔除的人牙周膜中培养获得牙周膜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培养获得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重力组)、模拟微重力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ads信号分子表达及加入Smads抑制剂后成骨标志物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磷酸化Smad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微重力组Smads 2、3、4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在2h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Smads7在2h时开始上升,观测时间内未捕捉到其下降。流式细胞检测发现,p-Smads在30min时开始出现高表达(29.39%),2h时达到峰值,表达量为91.32%。加入Smads抑制剂后,p-Smads表达下降至5.3%,成骨标志物COL1、ALP、OCN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下,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hPDLSCs成骨向分化。
- 李彦李石牛忠英包博石馨
- 关键词:人牙周膜干细胞模拟微重力SMADS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