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0804NKCM058)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施万喜更多>>
相关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冬小麦
  • 2篇小麦
  • 2篇陇东黄土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AMMI模型
  • 2篇AMMI模型...
  • 1篇冬小麦新品种
  • 1篇杂粮
  • 1篇杂粮产业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可持续发...
  • 1篇农业资源
  • 1篇品种(系)
  • 1篇资源特点
  • 1篇晚熟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性
  • 1篇稳定性分析

机构

  • 4篇陇东学院

作者

  • 4篇施万喜

传媒

  • 1篇种子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AMMI模型分析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丰产稳产性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评价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利用AMMI模型对11个品种(系)6、个试点组成的2005-2006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间平均产量变幅2 354.56-5 045.47 kg/hm^2,品种间的平均产量变幅2 994.80-3 756.68 kg/hm^2;基因型间、环境间和GEI引起的产量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的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5.19%、79.45%、15.36%,表明环境和GEI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IPCA1I、PCA2I、PCA3累计解释了88.20%的GEI信息,用显著主成分计算基因型稳定性参数(Di),其最大相差达8.09倍。属于丰产、稳产的品种有:陇鉴386、宁麦5号、陇育216,丰产、稳产性较差的品种有康庄891、静9717、陇原031。试点以泾川、灵台分辨力较高,西峰、镇原较低,灵选3号在泾川、灵台、平凉,陇麦977在静宁、平凉等县(市)具有特殊适应性,可在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施万喜
关键词:冬小麦AMMI模型陇东旱地
利用AMMI模型分析甘肃陇东晚熟冬小麦新品种产量稳定性
2009年
运用AMMI模型对1997~1999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原961、西峰27号、庆农8号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陇鉴223属于低产稳产品种;8821-45-58、9038-1、陇鉴215属于低产不稳产型品种;陇原935高产但不稳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从AMMI互作效应值可看出:庆农8号、陇原961、陇鉴223三个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西峰27号除在通渭县外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陇原935对除静宁县、通渭县两个相对低产区域外,在正宁、镇原、西峰、宁县等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88(3)-8-5-1、8821-45-58对通渭县、静宁县具有特殊的适应性。
施万喜
关键词:冬小麦AMMI稳定性分析
陇东黄土高原特色小杂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09年
陇东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产区,生产环境洁净,品质优良,在该区畜牧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种植分散、生产水平低;商品质量差;加工工艺落后,出口市场狭窄,产业化体系不健全是小杂粮产业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此立足于小杂粮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现状,构建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要注重建设基本农田,改善耕地质量;强调保护性耕作和种植,加快小杂粮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和推广进程,辅以合理的轮作倒茬技术。同时突出绿色产品特色,持续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促进加工增值增效,确保小杂粮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施万喜
关键词:小杂粮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资源特点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陇东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水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消耗型农业向产业增值型、科技创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实现陇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突出发展草畜业,主要途径为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扩大绿色植被覆盖率,抓好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创建,强化服务职能,完善配套措施等。
施万喜
关键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