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60245)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姜除寒李佑祥吴中学汪阳杨新健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塑形
  • 1篇微导管
  • 1篇床突旁
  • 1篇床突旁动脉瘤

机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杨新健
  • 1篇汪阳
  • 1篇吴中学
  • 1篇李佑祥
  • 1篇姜除寒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分类指导的微导管塑形技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采用床突旁动脉瘤的改良分类指导微导管塑形,根据介入治疗结果分析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介入治疗126例142个囊性床突旁动脉瘤。术前将动脉瘤分为I型(眼动脉动脉瘤)和Ⅱ型(垂体上动脉动脉瘤)。每一类动脉瘤被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间的假想等分线分为两类,Ia和Ⅱa是位于等分线的近心端,Ib和Ⅱb是位于等分线的远心端。每一种动脉瘤的分型都有相应的微导管塑形形态,Ia使用直管,Ib使用“S”型导管,Ⅱa使用“C”型(〈90°)导管,Ⅱb使用大弯型(≥90。)导管。塑形后导管的可操作性使用1~5分评级。分析微导管的可操作性与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142个动脉瘤中,有56个(39.4%)动脉瘤属于I型,86个(60.6%)动脉瘤属于Ⅱ型。24个(16.9%)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18个(83.1%)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初始栓塞程度:完全栓塞62个(43.7%),瘤颈残留47个(33.1%),部分栓塞33个(23.2%)。各型动脉瘤微导管的可操作性难度为Ib〉Ⅱa〉Ia〉Ⅱb。Ib型动脉瘤微导管的可操作性最差(P〈0.01)。结论改良分类指导的微导管塑形可用于床突旁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汪阳李佑祥姜除寒吴中学杨新健
关键词: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微导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