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01CB108904)

作品数:12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季伦陈三凤林敏赵德华姜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固氮
  • 3篇斯氏假单胞菌
  • 3篇基因
  • 2篇单胞菌
  • 2篇相互作用
  • 2篇螺菌
  • 2篇酵母
  • 2篇假单胞菌
  • 2篇固氮活性
  • 2篇固氮螺菌
  • 2篇固氮酶
  • 2篇巴西固氮螺菌
  • 2篇PSEUDO...
  • 2篇STUTZE...
  • 2篇A1501
  • 2篇NIFA
  • 1篇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定植
  • 1篇玉米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国家人类基因...

作者

  • 5篇李季伦
  • 4篇陈三凤
  • 3篇林敏
  • 2篇陈明
  • 2篇平淑珍
  • 2篇姜伟
  • 2篇赵德华
  • 1篇关锋
  • 1篇宛煜嵩
  • 1篇王珍芳
  • 1篇张维
  • 1篇陈立宏
  • 1篇张保明
  • 1篇徐玉泉
  • 1篇朱玉
  • 1篇田杰生
  • 1篇董杰
  • 1篇于中连
  • 1篇杨毅
  • 1篇杨剑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C...
  • 1篇Acta B...
  • 1篇Scienc...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甘膦生物抗性和生物降解及其转基因研究被引量:58
2003年
草甘膦 (N phosphonomethyl glycine ,glyphosate)毒性作用机理是竞争性抑制莽草酸途径中的 5 -烯醇丙酮莽草酸 - 3-磷酸合成酶 (5 -enolpyruvyl shikimate - 3- phosphatesynthase ,简称EPSP合成酶 )的活性。EPSP合成酶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芳香族氨基酸 (包括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由aroA基因编码。抗草甘膦微生物或植物中EPSP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相同或相近位点发生了突变。将编码EPSP合成酶的突变基因导入大豆和烟草等作物中 ,均能获得转基因的抗草甘膦作物。草甘膦的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 ,C N断裂生成氨甲基磷酸 (AMPA)或C P键断裂生成肌氨酸 (sarcosine) ,然后两种中间代谢物进一步代谢为磷酸。
朱玉于中连林敏
关键词:草甘膦生物降解转基因除草剂
N_2和H^+在固氮酶活性中心金属原子簇中还原位点的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前研究表明,固氮酶的生理底物氮气(N_2)和质子(H^+)在钼铁蛋白中的铁钼辅因子(FeMo-co)上被还原,但其确切的还原位点尚未确定.对比分析了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Av)野生型(WT)与5种突变株(包括FeMo-co附近2个保守氨基酸α-191^(Gln)和α-195^(His)单突变菌株(Qα191K和Hα195Q)、FeMo-co上钼原子相连的高柠檬酸突变株(nifV^-)以及α-191^(Gln)和α-195^(His)与高柠檬酸的双突变菌株(Qα191K/nifV?和Hα195Q/nifV^-))固氮酶催化还原N_2和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_2在靠近FeMo-co中心硫原子(S2B)的Fe2和Fe6上络合和还原,FeMo-co上的钼原子是H^+还原的位点.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8Fe7S]和FeMo-co之间可能存在两条平行的电子传递通路.
关锋赵德华潘淼姜伟李季伦
关键词:AZOTOBACTER固氮酶
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反硝化相关基因结构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在A1501株的基因组上鉴定了4个反硝化相关的基因簇:nar,nir,nor和nos,共40个基因,基因的转录产物与其他种群中物质运输、基因调控以及还原酶类蛋白高度同源.nir,nor和nos基因簇在染色体上位置靠近,与nar基因簇相隔较远.与其他反硝化细菌比对的结果表明,A1501株中的40个反硝化基因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反硝化催化系统.在A1501株中,该系统有以下特点:(ⅰ)nar基因簇中,narK基因只发现一个拷贝.(ⅱ)在narK与narG之间有一个narM基因.(ⅲ)在narX,narL基因的下游鉴定了两个基因dnrE和orf1,其中dnrE基因是一个属于FNR家族的转录因子.(ⅳ)A1501株中nir基因有16个,是所有已知反硝化细菌nir基因数量最多的.(ⅴ)在A1501株中,同时也是在假单胞杆菌属中首次报道norR基因.(ⅵ)nos基因簇相对保守,无论在基因组成还是排列方式与参照的菌株都完全一致.
燕永亮杨剑陈立宏杨帆董杰薛颖徐星晔朱雅芳姚志健林敏王忆平金奇
关键词:基因组成基因数量FNR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四碳二羧酸转移酶DctPQM的跨膜结构分析与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四碳二羧酸转移酶系由dctPQM基因编码。基因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dctP,dctQ和dctM紧密连锁,并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与自生固氮菌棕色固氮菌的四碳二羧酸结合蛋白基因dctP和转运蛋白基因dctQM高度同源。经分析表明,DctP不含跨膜区,DctQ包含5个跨膜区,DctM包含12个跨膜区。为验证四碳二羧酸转运系统对固氮能力的增强作用,将含有完整dctPQM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在自杀性转移质粒载体pSZ21的Tn5转座区域中,获得重组质粒pSZY6.采用三亲接合方法,经Tn5转座作用将dctPQM基因随机插入到野生型菌株A1501的染色体上,构建了重组菌株 A-142.经nptⅡ基因的PCR扩增实验证明,该重组菌株确实携带了额外拷贝的dct结构基因。该重组菌株以不同浓度的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20,10和 5 mmol/L)为惟一碳源生长时,其固氮活性均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A1501,表明额外拷贝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系编码基因dctPQM能增强受体菌的固氮能力。
闫春玲林敏宛煜嵩侯胜强平淑珍陈明张保明C.Elmerich
关键词:固氮活性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n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research in China被引量:5
2003年
This presentation introduces the advances in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research abroad, in particular,describes the great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n itsresearch in China as follows: collection of rhizobial resource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Rhizobium inChina, cor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hizobium taxonomy in international; discovery of a couple of nif genes,identific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linkage among the nif gene opero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finding of regulative mechanism of positive regulation nif gene and its sensitivity to oxygen, temperature; finding of the activity of nodulation gene nodD3 product in Sinorhizobium meliloti which is notcontrolled by flavonoid produced from its host alfalfa;finding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of genes coding the products for carbon utilizati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their regulations; chemical synthesis of nodulationfactor of Sinorhizobium meliloti; constructions of engineered nitrogen fixers and utilization in practice based on theresearch of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chemicalsim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itrogenase and bringing forward the model of nitrogenase active cent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international and synthesis of modelcompounds which were paid attention by colleagues abroa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nitrogen fixation research inChina in future has been put forward, suggesting that the nifgene regulation and its role in providing crops with nitrogen element,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Rhizobium and legume, coupling between carbonand nitrogen metabolisms, nitrogen fixation andphotosynthesi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of nitrogen-fixing nodule symbiosis, etc., would be actively worked on.
SHEN Shihua & JING Yuxiang 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Plant-Environment Molecular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关键词:固氮酶基因表达相互作用化学模型
细菌Ⅱ型分泌途径控制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 aligenes)S2中卵磷脂酶的分泌被引量:1
2005年
从水稻根际分离筛选出1株降解卵磷脂的有机磷降解细菌菌株S2,通过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性状、16SrDNA序列、(G+C)含量以及DNA-DNA杂交分析,鉴定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采用双亲接合的方法将带有Tn5转座子的质粒导入产碱假单胞菌S2菌株中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从5000个卡那霉素抗性的Tn5插入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丧失解磷能力的突变株(M808,M1329和M1400)和1株解磷能力增强的突变株(M20).对Tn5插入位点的基因进行DNA测序表明,丧失解磷能力突变株中被突变的基因分别是xcpS,xcpX和xcpW,它们分别编码XcpS,XcpX和XcpW蛋白,这些蛋白是细菌Ⅱ型分泌途径中的主要成分.将xcpS,xcpX和xcpW基因分别构建在pLAFR3载体上,通过双亲接合的方式分别导入上述M808,M1329和M1400三个丧失解磷能力突变株中进行功能互补实验,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都能使各自相对应的突变株恢复解磷能力.以上结果表明,在产碱假单胞菌中卵磷脂酶的分泌是通过Ⅱ型分泌途径来完成的.解磷能力的丧失可能是由于Tn5插入xcp基因簇中的某一基因破坏了卵磷脂酶向胞外的分泌,造成突变株不能降解有机磷.在解磷能力增强突变株M20中,被突变的基因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O1中的chpA基因(参与细菌的颤动)同源性达88%.
吕静李繁陈三凤李季伦
关键词:PSEUDOMONASALCALIGENES分泌途径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斯氏假单胞菌固氮调节蛋白NifL和Nif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解志红杨毅平淑珍陈明张维陆伟徐玉泉刘洪娟王国英C.Elmerich林敏
关键词:调节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假单胞菌核苷酸序列分析固氮
巴西固氮螺菌Yu62在玉米根的定植(英文)被引量:6
2003年
将GFPmut2质粒中的gfp基因 (编码绿色荧光蛋白 )克隆到载体pVK10 0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pVK10 0 1。将pVK10 0 1通过电转化方法导入到联合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Yu6 2中 ,获得GFP标记的巴西固氮螺菌Yu6 2菌株。用标记菌株接种限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玉米 (农大 3318)幼苗 ,在接种后 8d、12d ,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Yu6 2菌株能定植于玉米根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用扫描电镜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 ,大多数细菌主要定植于根表 。
刘元陈三凤李季伦
关键词:巴西固氮螺菌定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Paenibacillus massiliensis T7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的克隆、序列分析及铵和氧对nifB启动子的调控被引量:1
2005年
Paenibacillus massiliensisT7是我室从北京郊区分离的一株革兰氏阳性、产芽孢的固氮菌.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种固氮生物nifH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324bp的nifH片段.用地高辛标记该片段为探针,对EcoRⅠ和PstⅠ消化的P.massiliensisT7染色体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DNA/EcoRⅠ杂交道1.1kb和9kb处,DNA/PstⅠ杂交道1.3kb和8kb处分别有两条杂交带,从而初步判断nifH可能有两个拷贝.在324bpnifH片段的基础上,采用反向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purD和nifBHDKENX基因.在nifB的上游有一个类似σ54型启动子的保守序列,在该启动子上游有一个类似激活蛋白NifA结合位点.分析表明,nifBHDKENX可能组成一个转录单元,共用nifB上游的启动子.将nifB启动子与报告基因lacZ相融合,构建成表达载体pnifB-LacZ,并转化到P.massiliensisT7中,研究铵和氧对该启动子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在无氧条件下,铵浓度为0%时,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最高,随着铵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即使铵浓度达80mmol/L时,酶活也相当于无铵时的73.12%,说明铵对nifB启动子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而铵浓度一定,氧浓度3%时,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高,提高氧浓度则酶活性开始下降,当氧浓度高于20%时,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仅几个Miller单位,说明氧对nifB启动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赵洪新赵洪新谢宝恩陈三凤
关键词:反向PCR启动子PAENIBACILLUST7固氮生物基因簇
巴西固氮螺菌NifA与P_Ⅱ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研究了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elense)NifA与PⅡ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Ⅱ蛋白能和完整NifA蛋白自身或其N-端结构域特异结合,不能与NifA的中间或C-端结构域相互作用;与PⅡ蛋白高度同源的Pz蛋白(即GlnK)也不能与NifA结合.将编码PⅡ蛋白的glnB基因进行移码突变后,突变的PⅡ蛋白失去了与NifA蛋白结合的功能.这说明NifA确实可与PⅡ蛋白特异地结合,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陈三凤杜金萍伍丽娴赵银锁李季伦
关键词:相互作用巴西固氮螺菌酵母双杂合系统NIFA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