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01)

作品数:36 被引量:354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晓平曹杰顾东风何森李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血压
  • 11篇高血压
  • 10篇代谢
  • 9篇患病
  • 8篇代谢综合
  • 8篇代谢综合征
  • 8篇综合征
  • 7篇患病率
  • 7篇肥胖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队列研究
  • 5篇发病
  • 4篇中老年
  • 4篇前瞻性队列
  • 4篇老年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血脂
  • 3篇脂肪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郑州大学
  • 6篇四川省疾病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福建省立医院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南通市疾病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通州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北华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深圳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陈晓平
  • 10篇曹杰
  • 9篇顾东风
  • 7篇何森
  • 6篇陈纪春
  • 6篇王重建
  • 6篇李建新
  • 6篇胡东生
  • 5篇邓颖
  • 5篇张卫东
  • 5篇黄建凤
  • 4篇吴凯
  • 4篇米杰
  • 4篇吕政兵
  • 4篇万里艳
  • 4篇俞玲
  • 3篇杨自力
  • 3篇沈洪兵
  • 3篇赵小元
  • 3篇李莹

传媒

  • 5篇华西医学
  • 3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不同诊断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一致性比较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诊断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MS)的一致性。方法运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修订)]、国际糖尿病联盟[CDS(2004)]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IDF(2005)]诊断标准对石港镇18~74岁人群进行MS患病率调查。结果石港镇人群MS的患病粗率分别为15.8%(IDF),8.5%(CDS)和15.8%(ATPⅢ),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ATPⅢ和IDF诊断标准在该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23。男、女性分别为0.917和0.924;CDS与ATPⅢ、IDF诊断标准的Kappa值分别为0.644,0.671;男性腰围切点为85 cm,女性为80 cm时,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ROC面积分别为0.74和0.68,其在所选择的切点中ROC距离最短。结论 3种MS诊断标准中,ATPⅢ标准诊断MS的患病率及检出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最高;适宜通州石港人群最佳腰围切点为男性85 cm、女性80cm。
嵇红黄建萍杨自力蓝绍颖卢亚清沈洪兵沈冲顾东风曹杰武鸣刘伟圣刘明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患病率
我国35~74岁成人肥胖发病率及其可控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 了解我国成人肥胖的发病率,并探讨肥胖相关可控危险因素.方法 以1998年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200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27 020名35 ~ 74岁成人的调查作为基线,进行平均7.9年的前瞻性随访,收集肥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指标;以BMI (kg/m2) 24.0~27.9作为超重,≥28.0作为肥胖,分别计算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南北方、城乡等基线相关因素后,计算各危险因素对于肥胖发病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我国35 ~ 74岁成人肥胖年发病率为6.97‰,女性(7.74‰)高于男性(6.10‰),北方(9.29‰)高于南方(5.10‰),农村(7.28‰)高于城市(6.52‰),超重年发病率为24.83‰.多因素调整后,与高中(12年教育)以下学历人群相比,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肥胖发病风险降低18%;中等收入人群肥胖发病相对风险是低收入人群的1.28倍;与从事中-重度体力工作人员相比,从事轻度体力工作和非在岗(家务劳动和退休)人员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2%和63%;常饮牛奶和食用中等量水果,分别可以降低38%和19%的肥胖发病,而食用较多红肉可增加肥胖发病风险,常饮花茶者肥胖发病相对风险是不饮茶者的1.34倍.结论 我国35~ 74岁成人肥胖发病率达6.97‰.为了预防与控制肥胖流行,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鼓励喝牛奶,适量食用水果,减少红肉的摄入和花茶的饮用,尤其是在低学历和中等收入人群中.
李建新樊森李莹陈纪春曹杰黄建凤赵连成刘小清俞玲邓颖陈娜萦郭东双阮连生顾东风
关键词:肥胖发病率可控危险因素
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以参加2000年~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15540名成人受试者作为基线,获得其每13看电视时间、身体活动情况和其他各项调查数据,2007年。2008年对该人群进行随访。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8174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男性3807人,女性4367人。将研究对象按照看电视时间的长短分为0-1h/d组、1.1-2h/d组、2.1-4h/d组和〉4h/d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7.0年的随访(57541.0人年),共发生2型糖尿病548例。调整年龄、性别、南北方、城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和身体活动水平后,0-1b/d组、1.1~2h/d组、2.1-4h/d组和〉4h/d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0(参照组)、1.12(0.90~1.40)、1.14(0.90~1.44)和1.62(1.14~2.29).将看电视时间作为连续性变量代入模型,结果显示,每13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h,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9.2%(95%可信区间:3.1%~15.7%)。结论:每日长时间看电视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为减少糖尿病发生,成年人应控制或减少看电视时间,尤其是每日超过4h的人群。
樊森陈纪春黄建凤李建新曹杰俞玲邓颖陈娜萦徐丽华胡一河李会仓井斌顾东风
关键词:看电视时间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
肥胖类型与儿童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肥胖类型与儿童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调查总样本中3508例(男1788例,女1720例)6-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外周型肥胖组226例,腹型肥胖组192例,复合型肥胖组1004例,非肥胖组20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空腹血浆胰岛素、血清瘦素、血清抵抗素和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肥胖与非肥胖组间脂肪因子的差异;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脂肪因子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不同类型肥胖预测脂肪因子异常的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合型肥胖组胰岛素、瘦素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和其他肥胖类型,脂联素水平相反,抵抗素水平腹型肥胖组最高;在所有依据BMI诊断为肥胖的儿童中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偏回归系数(β)显示,空腹胰岛素[β(WC)=0.158 P〈0.001;β(BMI)=0.137 P〈0.01]、瘦素[β(WC)=0.243 P〈0.001;β(BMI)=0.109 P〈0.05]和脂联素[β(WC)=-0.106 P〈0.05;β(BMI)=0.023 P〉0.05],WC均比BMI作用大;而WC[β(WC)=-0.004 P〉0.05)和BMI[β(BMI)=0.075 P〉0.05]与抵抗素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按非肥胖、外周型肥胖、腹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组的顺序,胰岛素、瘦素和脂联素异常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趋势检验,χ2(胰岛素)=640.065 P〈0.001;χ^2(瘦素)=932.667 P〈0.001;χ^2(脂联素)=131.174 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性别、年龄和青春发育期,以非肥胖组为参照,外周型肥胖、腹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预测高胰岛素血症的OR(95%CI)分别为3.46(2.44-4.91)、5.41(3.87-7.57)和10.10(8.26-12.35);高瘦素血症OR(95%CI)为5.83(4.02-8.45)、7.07(4.97-10.05)和20.82(16.49-26.28);低脂联素血症OR(95%CI)为1.47(1.05-2.07)、2.0(1.
张美仙米杰黎明赵小元程红侯冬青
关键词:肥胖类型腹型肥胖儿童
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脉压(pulse pressure,PP)及脉压指数(pulse presure index,PPI)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方法利用2007年5月代谢综合征研究调查资料(共1 061人),依据PP[≤60mm Hg(1mm Hg=0.133kPa)、>60mm Hg]和PPI(≤0.450、>0.450)将人群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分析两组人群尿酸水平及HUA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PP及PPI与HUA关系。结果①PP/PPI增高组血浆尿酸水平明显高于PP/PP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PP/PPI增高组HUA患病率明显高于PP/PP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27)。③单因素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皆提示PP及PPI与HUA呈正相关。结论成都地区PP及PPI与血浆尿酸水平关系密切,PP/PPI增高可能是HUA的危险因素。
吴凯王斯陈晓平高音陈小妮张昕何森刘凯吕政兵
关键词:脉压脉压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尿酸高尿酸血症
我国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方式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了解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我国江苏、山东、河北、甘肃和四川省整群抽取10个城乡社区,对社区居民中8326例年龄在35~ 75岁的高血压患者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结果 高血压健康知识状况:只有25%的高血压患者知道正常血压范围,危险因素为长期膳食高盐、超重肥胖和长期过量饮酒的知晓率是50.6%、45.8%和42.0%,知道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比例为58.2%.行为方面:28.0%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男性健康行为比例(包括完全戒烟、戒酒和控制饮食)低于女性,OR (95%CI)值分别为0.50(0.38~0.65),0.34(0.27~0.42)和0.77(0.70~0.85).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更能够经常测血压、完全戒烟和适当锻炼,其OR (95% CI)值分别为1.97(1.70~2.29),1.31(1.02~1.69)和2.14(1.87~2.44).年龄长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水平较低,但是更能够积极采取一些健康行为.文化程度与健康知识和行为(除戒烟戒酒)均呈正相关.与体力劳动者相比,技术性工作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高并常测血压,退休及从事家务者更能够经常测血压、控制饮食和适当锻炼.结论 我国高血压患者相关健康知识较为缺乏.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受性别、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
陈纪春梁小华李建新曹杰朱坤邓颖周正元王仪万国生
关键词:高血压问卷调查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个体血脂异常患病危险度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个体血脂异常患病危险度的预测模型,探讨并评价预测个体血脂异常的新方法。方法选择8914例社区居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按3∶1分为训练集(6686例)与检验集(2228例),分别用于筛选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及对模型的检测和评价。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血脂异常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的优劣。结果 ANN预测模型的特异度(64.79%)较低,但灵敏度(94.86%)、约登指数(59.65%)、一致率(81.23%)均优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特异度=77.49%、灵敏度=53.51%、约登指数=31.00%、一致率=81.23%);ANN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z=0.824±0.009)明显大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Az=0.655±0.012)(P<0.05)。结论在预测个体血脂异常方面,ANN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判别效能。
王重建李玉倩胡东生张卫东杨少伟郗园林薛源李文杰
关键词:血脂异常人工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
通州市石港镇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通州石港地区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有效样本5494人,采用入户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糖、血脂检测。结果通州石港农村居民MS粗患病率为15.8%,男性为11.0%,女性为18.4%,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民MS的粗患病率为15.6%,男性为6.7%,女性为19.9%,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上学人群MS粗患病率为19.1%,男性为6.7%,女性为22.0%,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人群粗患病率为15.9%,男性为7.0%,女性为22.4%,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分中高甘油三酯+高血压患病率最高(4.7%)。结论通州石港地区农村居民MS患病率较高,应尽早开展MS的病因和农村人群MS综合防治研究。
黄建萍嵇红杨自力蓝绍颖沈洪兵顾东风曹杰武鸣刘伟圣刘明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
生活方式对中国35~74岁成年人中心型肥胖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调查我国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2007-2008年,对1998年和2000年建立的两个队列中27 020名35 ~ 74岁成年人进行随访,收集腰围及生活方式等相关指标;以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和≥80 cm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计算中心型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基线相关变量(性别、年龄、南北方、城乡及生活方式等)后,计算生活方式对中心型肥胖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我国35 ~ 74岁成年男性中心型肥胖(腰围≥90 cm)标化年发病率为2.19%,65岁前,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使用腰围≥85 cm和≥80 cm标准,女性中心型肥胖标化年发病率分别为2.64%和4.06%,更年期后(55 ~ 74岁)发病率明显升高.多因素调整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发病的相对风险较低[RR =0.84(95% CI:0.74 ~0.96)];中心型肥胖发病风险随着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升高而升高;与中-重度体力工作者相比,非在岗者(从事家务劳动和退休者)的发病风险较高[RR=1.17 (95% CI:1.01 ~ 1.36)];饮酒[RR=1.15(95%CI:1.01 ~ 1.32)]、饮花茶[RR=1.49(95%CI:1.28 ~ 1.72)]可以增加中心型肥胖的发病风险,而喝牛奶[RR =0.85(95% CI:0.74 ~0.97)]、饮红茶[RR =0.74(95% CI:0.58~0.95)]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结论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中心型肥胖最有效的途径,应在全社会中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摒弃不良习惯,以遏制中心型肥胖的流行.
李建新李莹陈纪春曹杰黄建凤赵连成刘小清俞玲邓颖陈娜萦杨军杨小平顾东风
关键词:发病率中心型肥胖
成都市成华区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成都市成华区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分布特点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 2007年5月在此区中老年(50~79岁)人群中随机抽取672人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调查,对其血脂水平及HOMA-I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群当中①女性各血脂项目的水平均比男性高,其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酰甘油(TG)升高的比例较高,其中男性为30.0%,女性为27.6%;大部分人群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处于合适范围,HDL-C降低的比例为6.0%,LDL-C升高的比例为7.3%;③随着TG水平的升高、HDL-C水平的降低,HOMA-IR呈升高趋势;LDL-C水平的升高,HOMA-IR呈升高趋势,仅在女性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TG与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5(P=0.000);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P=0.000)。LDL-C与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99(P=0.010)。结论 TG增高是成都市成华区中老年人群的显著特点,女性HDL-C比男性高;血脂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陈小妮陈晓平吴凯王斯李龙心万里艳
关键词: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代谢综合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