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09JK279)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海霞张积玉更多>>
- 相关机构: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江南文人李渔的陕西之行考略
- 2012年
- 江南文化名人李渔与陕西有着很深的渊源。李渔在游历秦地期间,对以长安文化为代表的陕西文化印象深刻,陕西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淳朴、好客,以及秦地的方言都被记录在他的笔端。李渔对陕西文化的接受及其互动代表了南北文化的一种交融,在当今推进文化发展和繁荣中仍有一定的表率和借鉴作用。
- 赵海霞
- 关键词:方言
- 李渔戏曲理念对秦腔创作的影响
- 2012年
- 秦腔的发展和繁荣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实现的。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戏曲理念对秦腔剧本创作、剧情、人物等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李渔把小说改编为戏曲的成功经验值得秦腔创作者学习。通过分析发现,秦腔创作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或暗合了李渔重视戏曲结构的主张。
- 赵海霞
- 关键词:明末清初秦腔改编
- 李渔编辑出版活动及思想考论
- 2010年
- 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潮及仕途的不顺催生了一批文士编辑出版家,他们既从事文学创作又跻身编辑出版行业,李渔便是其中的一员。李渔一生编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在编辑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渔力求创新、以读者为本、注重寓教于乐的编辑理念,使他以及他的书坊芥子园编辑出版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文化价值,在当时为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经济收益,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芥子园画传》(《芥子园画谱》)、《闲情偶寄》以及"四大奇书"等让后学受益无穷。
- 赵海霞张积玉
- 关键词:芥子园编辑出版
- 论蒲松龄的儒者情怀——以小说《聊斋志异·黄英》为中心的考察
- 2009年
- 身处明清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大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松龄认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儒"是正统。《聊斋志异.黄英》中蒲松龄在传统的菊花意象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价值的赋予和消解过程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遵从。陶弟化菊,黄英不复业菊都表明,虽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最终都要由商回归儒,从中折射出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在这篇小说中蒲松龄还叙写了黄英与马子才之间理性掺杂其中的一段典型的儒家式的婚姻。作者在抒写爱情和婚姻之际,少了"心学"对个性的张扬,多了儒家固有的理性和温柔敦厚。
- 赵海霞
- 关键词:儒家婚姻
- 李渔的尚奇意识——以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 2010年
- "尚奇"之风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中由来已久,从上古的寓言到明清小说,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例证。明清时期"尚奇"的内涵有了新变,关注点有所下移,日常生活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李贽、公安三袁、冯梦龙、凌濛初和李渔等人都是践行者。李渔在小说创作和实践过程当中,借鉴戏曲创作中的某些质素(特别是"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李渔对新奇的追求有着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也与他作为一个文化领域多面手的身份有关。李渔肯定四大奇书,评点《三国演义》,体现了他对"奇"的认同和尊崇。但是李渔在小说创作中,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求"奇",而是有一定的分寸。这凸现出李渔独特的审美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身为一个受过儒家教育的文人,对自己群体的坚守。
- 赵海霞
- 关键词:尚奇审美小说四大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