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X047)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大春徐晟徐晟崔增宝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现象学
  • 4篇哲学
  • 4篇列维纳斯
  • 2篇道德
  • 2篇道德意识
  • 2篇笛卡尔
  • 2篇身体现象学
  • 2篇生存论
  • 2篇实存
  • 2篇我思
  • 1篇单子
  • 1篇德勒兹
  • 1篇德里达
  • 1篇心灵
  • 1篇野蛮
  • 1篇欲求
  • 1篇拯救
  • 1篇知识
  • 1篇知性
  • 1篇肉身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3篇杨大春
  • 1篇崔增宝
  • 1篇徐晟
  • 1篇徐晟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3篇社会科学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象学的彻底化与物质现象学的主旨被引量:4
2009年
Phenomenology in M.Henry is named as Material Phenomenology or Phenomenology of the Life which is the radicalization or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phenomenality in the historical phenomenology. By criticizing the orientation of externa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philosophies of consciousness insisting on intentionality of consciousness and philosophies of Being concerning about Being-in-the-world, and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subjective body in Biran, Henry comprehends the subjectivity as the life or the revelation of the life. So it returns back to the so-called transcendental immanence, the material immediate affectivity of life.
杨大春
关键词:生命现象学实在性无意识肉身
观念主义、精神主义、物质主义与精神的命运被引量:5
2013年
早期现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先验观念主义,其文化特征是追求精神的理想化,它把一切都纳入观念的秩序中,倡导大写的理性精神、超然的创造精神。后期现代哲学不同程度地受到精神主义的影响,其文化特征是强调精神的处境化,它关注精神的具体活动,突出个体的情绪体验,用小写的精神取代了大写的精神。后现代哲学表现出物质主义倾向,其文化特征是强化精神的碎片化,它一方面把时代精神定格为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却为绝对道德主义提供了可能。
杨大春
关键词:物质主义
马塞尔哲学中的实存和身体概念
2012年
马塞尔哲学强调实存对于知性的优先性,它被归属于神秘而不是问题之列。受法国精神论传统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马塞尔赋予了精神或意识新的含义。精神就是直接意识,这意味着个体经验的直接性,意味着本己身体的中心地位;人的实存就是精神或意识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因而围绕本己身体展开的实存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心身关系问题是观念论传统的产物,它在实存哲学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它只不过是精神活动的派生形式。
杨大春
关键词:实存身体知性心灵
从“为己的人道主义”到“为他的人道主义”被引量:1
2011年
在现代欧洲大陆哲学及其后现代转折进程中存在着三种人道主义形态。早期现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的"为己的人道主义"从表象的角度揭示普遍理性主体面对假定的上帝、祛魅的自然和隐没的他人的命运与使命;后期现代哲学的自我中心论的"为己的人道主义"从享用的角度展示个体实存主体面对逝去的上帝、人化的自然以及相对的他人的命运与使命;列维纳斯后现代哲学的他人中心论的"为他的人道主义"从欲求的角度探讨个体责任主体面对超越的上帝、返魅的自然和绝对的他人的命运与使命。人道主义的这三种依次递进的形式展示了从人性解放到个性解放再到他性解放的演变。
杨大春
关键词:人道主义表象欲求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被引量:26
2010年
意识现象学被身体现象学所取代,这表明身体哲学在20世纪大陆哲学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导致了意识哲学的逐步解体。身体现象学是最典型的身体哲学,它关心的是物性和灵性在身体中的结合。在随后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中,通过批判身体现象学中残余的意识哲学成分,出现的是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身体的物性维度获得了极度强化,而其灵性维度被逐步抛弃。与此同时,20世纪英美哲学传统中的心智哲学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它们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通过消除身体的灵性维度,同样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于是在身体问题上合流,而身体哲学则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主导范式。
杨大春
关键词:身体现象学身体哲学
列维纳斯与现象学的实践转向被引量:1
2010年
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是观念论或唯心论,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延续并强化了这种倾向;而作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播者的列维纳斯却批判这种倾向。他先是借助于具有一定实践倾向的海德格尔式存在论来读解胡塞尔的认识论哲学,进而批判胡塞尔哲学的强烈理论化倾向以及海德格尔哲学隐含的理论化倾向,在创造性误读胡塞尔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现象学的实践转向要求。而在政治学和伦理学这两门主要的实践哲学中,列维纳斯主张伦理优先于政治。
杨大春
关键词:理论化伦理学
堕落还是拯救:列维纳斯对“不劳动,不得食”的现象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法国哲学的主导思潮是现象学,但明显围绕实存主义(l'existentialisme)而展开,身体和实存是其最核心的概念。列维纳斯尽管与实存论现象学家有很大的分歧,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并没有绕开这两个概念,这在《从实存到实存者》和《时间与他者》等著作中,在《存在论是基础的吗?》等论文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在《整体与无限》中也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
杨大春
关键词:现象学分析列维纳斯堕落法国哲学
他人与道德意识
在波伏瓦那里,作为意识的"我"与作为意识的"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冲突关系,其强调自我意识的"含混的道德"可以被归属于"没有道德的生存论";梅洛-庞蒂在文化共同体中探讨"我"与"他"的关系问题,与他人共在的道德意识导致的...
杨大春
关键词:生存论道德意识
文献传递
德勒兹与单子世界的复魅
2008年
褶子论是德勒兹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成功地将莱布尼茨哲学理论与巴罗克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断分叉、迷宫式的巴罗克世界,其中充满了不断变异的褶子。褶子意味着流动和生成,意味着差异性和多样性。整个世界都处于褶子化的过程之中,而心身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和谐。在此意义上,德勒兹的褶子论从艺术角度实现了对莱布尼茨单子世界的复魅。
崔增宝
关键词:褶子单子
思想的方法:从笛卡尔到现象学
2008年
笛卡尔关于"我思"的学说本身具有一定的含混性,对它的不同含义的强调,可以看作形而上学与现象学的分水岭。胡塞尔对原初直观之首要性的强调,实现了哲学方法从论证到展示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本身依然没有确认现象自己展示自身的自给予性,因此,一种彻底的现象学还应该进行第二次方法论的革新:从展示到自身展示的转变。
徐晟
关键词:我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