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304)

作品数:3 被引量:21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徐生韩志勇杨达源王永波杨守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博物院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鄱阳湖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稀土元素地球...
  • 1篇下蜀黄土
  • 1篇下蜀土
  • 1篇末次冰期
  • 1篇化学风化
  • 1篇风尘沉积
  • 1篇风尘堆积
  • 1篇冰期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博物院

作者

  • 3篇杨达源
  • 3篇韩志勇
  • 3篇李徐生
  • 1篇陈英勇
  • 1篇杨守业
  • 1篇房迎三
  • 1篇王永波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0
2006年
稀土元素(REE)作为示踪元素在各种岩石的成因、物源、演化及形成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对镇江大港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REE变化于193.7~214.9μgg^-1之间,平均值为207.7μgg^-1下蜀黄土REE绝对丰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这主要是由于下蜀黄土中粘粒组分含量较高,对REE特别是轻稀土元素(LREE)产生较强的吸附作用造成的。镇江下蜀黄土和黄土高原黄土的REE特征参数及配分模式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它们均与上陆壳(UCC)具有相近的REE组成;下蜀黄土剖面不同时代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几乎完全一致。这些特征为下蜀黄土的“风成说”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并揭示了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区可能是一个广泛而开放的空间范围,下蜀黄土粉尘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过了高度的混合。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主要继承了原始物质的特征,粉尘物质堆积后虽经过较强的风化成土作用,轻重稀土间的分馏强于黄土高原黄土,但总体来说化学风化对REE的分馏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古土壤层与黄土层样品的REE组成差异不大,没有产生明显的Ce和Eu再分馏。
李徐生韩志勇杨达源陈曰友
关键词:稀土元素下蜀黄土
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与元素迁移特征被引量:143
2007年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洛川黄土以及古土壤,显著弱于宣城风成红土,而与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非常接近。下蜀土的化学风化过程及其与其他风成堆积剖面风化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气候条件的控制,气候条件通过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对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环境起重要的影响,其中降水因素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制约作用。(2)镇江下蜀土剖面风化过程中,绝大部分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迁移淋失,仅Fe和Ti轻微富集,元素的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P>Na>Ca>Mg>K>Fe2+>Si>Mn>Al>Ti>Fe3+;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揭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的去Ca、Na过程,并初步进入到去K风化的中级阶段;微量元素除Sr、Ga迁移淋失外,Th、Ba、Cu、Zn、Co、Ni、Cr、V等均表现出富集特征,这可能与下蜀土风化成壤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粘粒、有机质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有关。(3)元素迁移在剖面中的变化特征揭示,在0.24Ma之前的中更新世早、中期,该区气候较为暖湿,兼有干湿交替的特征;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偏干凉,风化淋溶最弱;至晚更新世早期则又出现一段明显暖湿的成壤时期,形成下蜀土剖面中的S1古土壤层。总之,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整体上向干凉的方向发展。
李徐生韩志勇杨守业陈英勇王永波杨达源
关键词:下蜀土化学风化
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被引量:28
2006年
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李徐生韩志勇杨达源房迎三
关键词:风尘沉积末次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