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G23450)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平靳莉君章颖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降水
  • 1篇亚洲-太平洋...
  • 1篇遥相关
  • 1篇涛动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率
  • 1篇夏季
  • 1篇南海季风
  • 1篇环流
  • 1篇季风
  • 1篇降水影响
  • 1篇变率
  • 1篇长江中下游
  • 1篇长江中下游降...
  • 1篇大气环流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2篇赵平
  • 1篇靳莉君
  • 1篇章颖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夏季亚洲-太平洋遥相关季节演变与大气环流和降水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1981—2007年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5—9月)亚洲与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遥相关,并分析了其季节演变与夏季亚洲-太平洋大气环流和亚洲季风区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5—9月逐日对流层上层扰动温度场上,亚洲与北太平洋中纬度存在着类似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遥相关现象,即在季节尺度上,当亚洲大陆中纬度对流层上层偏暖时,北太平洋中纬度对流层上层偏冷,反之亦然;亚洲与太平洋对流层上层温度的反位相变化特征也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和平流层低层。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不仅可以指示夏季亚洲与太平洋中纬度纬向热力差异的变化特征,也可以较好地指示亚洲与热带印度洋经向热力差异的变化特征。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最大值常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初,并且从1981年到2007年该最大值出现时间有偏早趋势。当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偏高(低)时,亚洲大陆上空的南亚高压和其下方的亚洲大陆低压系统偏强(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弱)并偏北(南),亚洲—非洲上空的热带东风急流和低层的西南风偏强(弱),从印度到中国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华北以及东北亚等地降水偏多(少)。
章颖赵平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大气环流降水
夏季南海季风对长江中下游季风降水影响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ERA-40、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CMAP降水资料以及MM5v3中尺度模式,通过定义一个东亚热带季风强度指数,从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角度研究夏季(6—7月)南海季风异常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季风和降水的影响。从资料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年际尺度变率上,6—7月南海热带季风和降水与长江中下游的西南风和降水存在着反位相变化关系,当热带季风和降水偏强(弱)时,长江中下游西南季风偏弱(强)、降水偏少(多);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当改变南海季风强度时,长江中下游季风和降水都有显著的变化,其异常特征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这证明了热带季风对长江中下游季风降水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以得到物理过程的支持;此外,在年际变率上,当夏季热带季风偏强时,热带异常西风和降水正异常主要维持在热带地区,未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而未加强对中国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亦未引起中国南方西南气流和降水加强;相反,偏强的热带季风通过调整大气内部过程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减弱且位置偏南,使长江中下游的西南季风和降水强度减弱。
靳莉君赵平
关键词:南海季风长江中下游降水年际变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