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博士后基金(99547015D)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建新李兰芳李立萍尚涛李国风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肺损伤
  • 11篇脂多糖
  • 10篇多糖
  • 7篇L-精氨酸
  • 6篇线粒体
  • 6篇内毒
  • 6篇内毒素
  • 6篇精氨酸
  • 6篇氨酸
  • 5篇线粒体损伤
  • 5篇内毒素性
  • 4篇鼠肺
  • 4篇内毒素性肺损...
  • 4篇氨基胍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脂多糖诱导
  • 3篇细胞
  • 3篇活性
  • 3篇急性肺损伤

机构

  • 15篇河北省医学科...
  • 3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作者

  • 16篇张建新
  • 15篇李兰芳
  • 12篇李立萍
  • 7篇尚涛
  • 5篇李国风
  • 4篇张勤增
  • 4篇解丽君
  • 3篇董淑婷
  • 3篇郝娜
  • 2篇武宏敏
  • 1篇梁良
  • 1篇卢安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精氨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L 精氨酸和一氧化氮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 (LPS)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L 精氨酸高剂量 (5 0 0mg/kg)和低剂量 (2 5 0mg/kg)治疗组 ;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 ,定时测定血浆中NO含量 ,观察LPS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系数、肺水肿情况和肺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以及L 精氨酸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L 精氨酸可明显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 ,减少MDA含量 ,增强SOD活性 ,明显改善LPS引起的肺组织细胞损伤。结论 :L 精氨酸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张建新李立萍董淑婷李兰芳张勤增
关键词:肺损伤一氧化氮L-精氨酸脂多糖内毒素
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inine)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AG治疗组(50mg/kg)、L-精氨酸(500mg/kg)、(250mg/kg)和L-精氨酸(250mg/kg)+AG(50mg/kg)治疗组。经腹腔给药,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定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NO含量,于规定时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观察LPS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系数、肺水肿情况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和氨基胍分别单独给药和二者联合给药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氨基胍可明显升高MAP,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血浆中NO含量,可显著降低肺组织中NOS活性,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改善肺损伤;L-精氨酸可明显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L-精氨酸与氨基胍联合应用亦得到上述类似结果。结论:L-精氨酸和氨基胍分别单独给药以及二者联合给药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均具有治疗作用。
张建新李立萍董淑婷李兰芳解丽君梁良
关键词:肺损伤一氧化氮L-精氨酸氨基胍脂多糖
NG-硝基-L-精氨酸和L-精氨酸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fynthas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L-NA)和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L-NA治疗组和L-NA+L-Arg治疗组、每组8只。L-Arg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药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急性肺损伤3h给予不同药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肺脏线粒体肿胀降低、膜流动性增强,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显著改变,NO生成量有所不同(P<0.05或<0.01)。结论 L-NA和L-Arg能够通过抑制肺线粒体中iNOS活性,增强eNOS活性,改变NO的产生,对抗内毒素脂多糖导致的氧化损伤,有效的保护肺组织。
张建新李兰芳尚涛
关键词:肺损伤线粒体L-精氨酸脂多糖
提取分离肺脏线粒体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摸索一种简便可行,用来提取肺脏线粒体的方法。方法利用不同分离介质,通过低温离心机在不同转速下分离出肺脏线粒体,用固定液固定,在电镜下观察。结果两种方法都能分离出肺脏线粒体,但以氯化钾溶液作为分离介质提取的肺脏线粒体有肿胀、自溶和破碎,而以STE液为分离介质的方法能够分离出完整的肺脏线粒体。结论以STE液为线粒体分离介质来提取肺脏线粒体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实用方法,可用来观察药物对急性肺损伤时线粒体影响的研究。
尚涛张建新李兰芳
关键词:电镜
N^G-硝基-L-精氨酸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损伤时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NG-硝基-L-精氨酸(L-NA)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NA治疗组.模型组、L-NA治疗组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L-NA治疗组于注射LPS 3 h后给予L-NA 2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P-A mRNA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0.071±0.017比0.113±0.021),细胞凋亡率[(25.04±4.57)%比(11.37±3.08)%]、caspase-3蛋白表达(A值:298.64±37.11比110.24±14.35)、Bax蛋白表达(A值:0.145±0.011比0.076±0.010)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A值:0.064±0.011比0.073±0.009)和Bcl-2/Bax比值(0.447±0.086比0.976±0.157)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L-NA治疗组SP-A mRNA表达(A值:0.085±0.015)和Bcl-2蛋白表达(A值:0.070±0.087)明显增强(P〈0.01和P〈0.05),但细胞凋亡率[(20.67±1.35)%]、caspase-3蛋白表达(A值:268.75±42.56)、Bax蛋白表达(A值:0.142±0.012)和Bcl-2/Bax比值(0.498±0.069)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L-NA不通过抑制肺细胞凋亡来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程度,对调节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ax也无明显影响;而是可通过增强PS表达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
李立萍张建新李兰芳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细胞凋亡脂多糖
L-精氨酸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肺组织线粒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L-精氨酸(L-Arg)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组织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减轻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LPS组和L-Arg组。LPS组和L-Arg组静脉注射LPS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kg),S组给予生理盐水1ml/kg,5h后L-Arg组腹腔注射L-Arg50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kg),S组和ALI组给予生理盐水1ml/kg。注射L-Arg或生理盐水后3h,取肺组织,提取线粒体,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TPase、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一氧化氮(NO)的水平、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活力和线粒体膜流动性;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LPS组SOD、GSH.Px、ATPase、线粒体活力和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MDA、NOS、iNOS、NO及线粒体膜肿胀度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Arg组SOD、GSH-Px、ATPase、线粒体活力和线粒体膜流动性升高,MDA含量和线粒体膜肿胀度降低(P〈0.05)。L-Arg组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的程度轻于LPS组。结论L-Arg可减轻LPS诱导大鼠肺组织线粒体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抗过氧化能力有关。
张建新李兰芳尚涛
关键词:精氨酸内毒素血症线粒体
氨基胍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G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氨基胍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了大鼠肺脏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治疗药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肺损伤3h给予AG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改变,NO生成有所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AG能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AG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后线粒体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
尚涛张建新李兰芳李立萍李国风张勤增武宏敏
关键词:肺损伤线粒体氨基胍脂多糖
氨基胍和L-精氨酸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和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模型组)、AG治疗组(AG组)、AG+L-Arg治疗组(AG+L-Arg组)、L-Arg治疗组(L-Arg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3 h后,给药治疗3 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离心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0.01),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P<0.05或<0.01),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0.01)。急性肺损伤3 h给予不同药治疗3 h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NO生成有所变化(P<0.05或<0.01),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AG和L-Arg能够通过抑制肺线粒体中iNOS活性,增强eNOS活性,改变NO的产生,对抗LPS诱导的肺损伤,有效的保护肺组织。
张建新李兰芳尚涛
关键词:肺损伤线粒体氨基胍L-精氨酸脂多糖
L-Arg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和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和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肺损伤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组)和L-Arg治疗组(L-Arg组)(n=16)。分别于给予LPS 3 h或6 h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ip)和L-Arg(500 mg/kg ip)(L-Arg治疗组),治疗3 h。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mRNA的表达;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总蛋白(TP)。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以LPS(终浓度10 mg/L)处理巨噬细胞,观察L-Arg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SP-A mRNA表达减弱,BALF中TP增多(P<0.01)。肺损伤3 h用L-Arg治疗3 h后,SP-A mRN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强,BALF中TP较LPS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P<0.01),肺损伤减轻。体外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明显增高(P<0.01);L-Arg明显减少LPS所致的LDH的释放,降低TNFα-和IL-6浓度。结论:L-Arg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此机制可能与增强SP-AmRNA表达有关;LPS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和NO,L-Arg可抑制LPS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李立萍张建新李兰芳解丽君张勤增郝娜李国风
关键词:精氨酸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巨噬细胞
氨基胍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PS组、AG高剂量(100 mg/kg)、中剂量(50mg/kg)、低剂量(25 mg/kg)治疗组,LPS组、AG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治疗组手术后稳定1 h静脉注射LPS(5 mg/kg),空白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AG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治疗组于给予LPS 3 h后经腹腔给AG,空白对照组和LPS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于注射LPS后1、3和6 h时取静脉血0.4 ml测定血浆NO浓度,于注射LPS 6 h后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测定肺系数、肺含水量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在光镜下观察肺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LPS可明显降低MAP,升高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升高血浆中NO含量,可显著升高肺组织中NOS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引起肺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氨基胍可明显改善LPS引起的以上肺损伤,病理变化也表明:AG使肺泡萎陷明显减轻,肺间隔变窄,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肺间隔炎细胞浸润减轻,且高剂量比低剂量明显。结论静脉注射LPS(5 mg/kg)可成功制备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氨基胍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
张建新李立萍李兰芳董淑婷李国风卢安
关键词:内毒素性肺损伤氨基胍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