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10B158Z)
-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潘维王丽萍祝春水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蓝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科技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非晶态磷酸锡去除高盐介质中Cu^(2+)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合成的非晶态磷酸锡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多种因素(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Cu2+的吸附量随着pH(3.00~6.50)的增大、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Freundli-ch、Langmuir方程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处理,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更好,293K时饱和吸附量达到238.10mg/g。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的吸附能(Es)介于4.44~10.33kJ/mol,表明吸附过程是化学离子交换,吸附机制为非晶态磷酸锡中的H+与溶液中的Cu2+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Cu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高盐强度对非晶态磷酸锡吸附Cu2+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可以用于去除养殖海水中的Cu2+。所吸附的Cu2+可以用HCl解吸,说明非晶态磷酸锡具有重复利用的潜能。
- 祝春水王丽萍陈钦潘维
- 关键词:铜离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