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38)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保峰李钢刘小虎李保峰吴耀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孝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化学工程更多>>
- 形式追随生态被引量:2
- 2006年
- 回顾历史,建筑的发展与社会思潮和技术营建体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度发达的技术体系使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成为了可能。在今天“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走向生态已是必经之路,也即建筑师对当今时代建筑本源的深刻领悟——形式追随生态。
- 李钢李慧蓉王婷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
- 窗户的革命被引量:9
- 2003年
- 数千年的时光锻造出不同时代的建筑,窗户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材料的进步,结构的更新以及科技的发展促成了窗户的三次“革命”。高技术与生态的结合是建筑发展的时代趋势,窗户将在这股洪流中呈现全新的面貌。
- 李保峰谯华芬
- 关键词:建筑窗户建筑材料生态设计节能
- 从“表皮”到“腔体器官”——国外3个建筑实例生态策略的解读被引量:31
- 2004年
- 生物体通过完善的表皮功能和腔体器官以适直环境的变化,维持自身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分析了国外3个建筑实例,揭示通过发展和完善建筑“表皮”、“腔体器官”功能及两者协同作用的生态策略。
- 李钢吴耀华李保峰
-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物体建筑仿生学建筑空间
- “美丽”的代价——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玻璃应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4
- 2005年
- 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用数字揭示了我国当前建筑创作中因玻璃使用不当而导致能耗激增的严重问题,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试图从理论上澄清某些存在于建筑师头脑中的关于玻璃表皮的模糊概念,同时指出了一些建筑师“基于感觉”的工作方法之于生态环境的隐患。文章论述了建筑表皮的本质、建筑的“经济性”之于甲方及整个生态环境的意义以及生态伦理对新时期人们建筑审美观的影响,作者认为,建筑师不应以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破坏为代价去创造“美”。
- 李保峰张卫宁
- 关键词:建筑表皮建筑创作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环境建筑师
- 武汉市沿江夜景观调研及城市沿江夜景观评价初探被引量:2
- 2004年
- 城市夜景观建设在全国上下广泛开展起来,沿江城市在塑造特色景观的同时该如何利用滨水优势,进行科学的照明设计、细致的考虑对人的关怀,创造出合理、美观、舒适的夜景观?着重强调沿江夜景观评价体系及时出台的重要性,从武汉市沿江夜景观的调查入手,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试图从照明技术和环境心理感知两方面对沿江城市夜景观的评价进行探讨。
- 熊燕李保峰
- 网络合作设计
- 本文指出,培养学生更强的协作能力是知识经济生产方式的要求,并介绍了借助网络的建筑设计教学实例——合作设计·武汉。结合实例,本文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建筑设计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优势、教学经验,以及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
- 刘小虎
- 文献传递
- 从自然通风到多样化的生态建造体系被引量:11
- 2004年
- 提出用自然通风取代空调这一生态建筑的理念也还是广泛使用的传统的建筑手段.进一步提出生态建造应该强调对传统的提炼,同时发挥地域多样性,避免单一性,形成丰富的"建造食物链",最终形成具有多样性的生态建造体系.最后从文化层面论证这也是对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倡导.
- 刘小虎
- 关键词:空调自然通风多样性
- “生态”不是漂亮话被引量:18
- 2003年
- 归纳出一系列存在于不同社会角色认识中的关于“生态建筑”或“生态城市”的误区,尝试揭示生态设计的本质,呼吁一种全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
- 秦佑国李保峰
- 关键词:生态设计生态建筑生态城市传统居住模式
- 对适用、经济、美观的再本土化解读被引量:2
- 2005年
- 在信息时代对适用、经济、美观的理解应该立足于全球化所需要的融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再本土化”过程,从“再本土化”角度具体诠释了这三个原则,指出中国建筑应警惕邯郸学步的覆辙。
- 刘小虎冰河
- 滨水城市景观塑造的探索——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概念规划方案评价被引量:5
- 2004年
- 以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规划方案为例 ,从滨水用地、环境质量、空间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 ,就该设计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 ,以期探索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一些要点。
- 陈宇青
- 关键词:滨水城市滨水景观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