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

作品数:246 被引量:954H指数:13
相关作者:黄建文谷倩谢伟平李学锋张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5篇建筑科学
  • 26篇交通运输工程
  • 23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理学
  • 8篇水利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篇混凝土
  • 18篇建筑
  • 13篇城市
  • 10篇有限元
  • 9篇纤维
  • 8篇水泥
  • 8篇抗震
  • 7篇陶粒
  • 7篇桥梁
  • 5篇地源
  • 5篇地源热泵
  • 5篇瑞利波
  • 5篇基坑
  • 5篇建筑设计
  • 4篇受力
  • 3篇冻融
  • 3篇冻融循环
  • 3篇性能试验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有限元数值分...

机构

  • 4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9篇三峡大学
  • 19篇武汉大学
  • 18篇武汉科技大学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湖北工业大学
  • 15篇武汉工程大学
  • 12篇长江大学
  • 12篇江汉大学
  • 11篇武昌理工学院
  • 10篇中南建筑设计...
  • 10篇武汉轻工大学
  • 9篇湖北第二师范...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武汉工业学院
  • 6篇湖北理工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长江职业学院

作者

  • 10篇黄建文
  • 7篇谢伟平
  • 7篇谷倩
  • 7篇李学锋
  • 6篇张慎
  • 6篇闫晗
  • 5篇方俊
  • 5篇徐礼华
  • 5篇王小平
  • 5篇柯杨
  • 4篇贾善坡
  • 4篇杜国锋
  • 4篇胡波
  • 4篇温芳
  • 4篇胡平放
  • 3篇伊盼盼
  • 3篇程英伟
  • 3篇蒋沧如
  • 3篇孙启明
  • 3篇何晓鸣

传媒

  • 9篇工业建筑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6篇岩土力学
  • 5篇建筑结构
  • 5篇新型建筑材料
  • 5篇华中建筑
  • 5篇中国水运(下...
  • 5篇湖北理工学院...
  • 4篇硅酸盐通报
  • 4篇建筑经济
  • 4篇建筑技术
  • 4篇施工技术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4篇砖瓦
  • 4篇混凝土
  • 4篇三峡大学学报...
  • 4篇湖北第二师范...
  • 4篇土木工程与管...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年份

  • 18篇2023
  • 24篇2022
  • 9篇2021
  • 18篇2020
  • 20篇2019
  • 24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缓凝剂对高强磷酸镁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本文研究了一元缓凝体系和二元复合缓凝体系对高强磷酸镁修补砂浆凝结时间、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元缓凝体系中,与硼砂和三聚磷酸钠相比,单掺蔗糖的缓凝效果最优,但蔗糖掺量过高会显著降低磷酸镁修补砂浆的流动性能和早期力学性能;在二元复合缓凝体系中,硼砂和蔗糖组成的二元缓凝体系的缓凝效果优于硼砂和三聚磷酸钠组成的二元缓凝体系,在硼砂5%(质量分数)和蔗糖2.5%(质量分数)时,磷酸镁修补砂浆的凝结时间达到18 min,流动度为230 mm,1.5 h、3 d和28 d强度分别为22.6 MPa、56.8 MPa和62.4 MPa,实现了磷酸镁修补砂浆在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之间的动态平衡。
杨辉徐鹏袁伟李磊柯伟席田晓航周天正
关键词:磷酸镁水泥修补砂浆复合缓凝剂硼砂三聚磷酸钠流动度
组合方形灌浆套筒连接性能试验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套筒加工工艺、材料、成本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由标准无缝方形钢管与带肋钢筋以及螺旋箍筋通过组合拼装而成的新型组合方形灌浆套筒。利用该组合方形套筒,制作了9个7.5倍~12.5倍直径锚固长度的接头试件,通过轴拉试验对接头拉伸性能和工作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在接头外钢筋某处断裂,接头抗拉强度与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均大于1.10,满足规程JGJ 107—2010中对Ⅰ级接头单向拉伸强度要求,当试件的锚固长度达7.5 d(d为连接钢筋直径)即可满足条件;套筒内腔中四角嵌入的焊接钢筋以及螺旋箍筋对套筒的约束机理和应变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嵌入的焊接钢筋能承担接头传过来的部分拉力,从而降低方形钢管表面的应力,同时焊接钢筋表面的横肋能有效增加套筒内壁与灌浆料之间的黏结力;箍筋能进一步约束灌浆料从而提高接头的整体性;套筒表面应变基本均匀分布,不会出现因套筒截面加工变形导致应变反转等现象。
戴绍斌郑小林黄俊李玉博刘轩
关键词:方形钢管螺旋箍筋锚固长度黏结强度
高强度水凝胶的摩擦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高强度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软而湿类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低摩擦性能使其成为目前最适合的人体组织替代物材料。介绍了两种新型的高机械强度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摩擦特性,发现水凝胶表现出极低的摩擦系数(约10-3);同时分析化学结构、悬挂分子链和测试环境(介质、载荷和滑动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通过吸附-排斥模型对其摩擦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李学锋孙媛胡波江成
关键词:水凝胶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文中阐述了高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的发展状况。首先介绍了结构抗震加固的基本概念及国内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总结了目前常用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的基本特点及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抗震加固发展的基本趋势。
邓伟华
关键词:地震反应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措施加固技术
史青作品
2022年
作品说明:该设计是湖北乡村的一个旧房改造项目,村子空巢化情况严重,老人居多。该设计意在为当地老人创造一个舒适生态的居住环境。整个设计尊重乡村的原始气质,追求“功能性”的朴素,设计顺应自然环境,以生态养老为理念,就地取材作为家居的陈设装饰。
史青
关键词:居住环境自然环境旧房改造就地取材功能性
刘凯娜作品
2022年
作品说明:该设计是湖北乡村的一个旧房改造项目,村子空巢化情况严重,老人居多。该设计意在为当地老人创造一个舒适生态的居住环境。整个设计尊重乡村的原始气质,追求“功能性”的朴素,设计顺应自然环境,以生态养老为理念,就地取材作为家居的陈设装饰。
刘凯娜
关键词:居住环境自然环境旧房改造就地取材功能性
层状岩体单轴压缩破损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针对层状岩体的破损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层状岩体单轴压缩情况下的变形破坏特征,探讨倾角及夹层变化对岩体强度和破损的影响规律.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当岩层倾角较小时(θ<45°),岩体破坏主要为岩石先破坏,后层间错动破坏;当岩层倾角增大时(45°≤θ<75°),岩体的破坏以层间的剪切破坏为主,并伴有劈裂破坏;当岩层倾角增大到90°时,岩体的破坏为沿层间直接破坏,伴有局部的失稳劈裂.采用ABAQUS软件对上述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表明:岩体的压缩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分布,计算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贾善坡罗金泽吴渤席增强
关键词:层状岩体倾角数值模拟
基于PERT和蒙特卡洛法的建设工程完工概率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针对建设工程工期风险的分析方法(模糊网络计划、贝叶斯网络图、风险链、熵值法等)主要分析确定关键线路的完工概率,而不考虑非关键线路向关键线路转化的情况,采用蒙特卡洛法通过Excel对工序持续时间进行随机抽样,后经统计得到关键线路和总工期样本空间,计算各条关键线路的关键度指标,结合PERT法提出基于PERT和蒙特卡洛法的建设工程工期风险分析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考虑了多条线路成为关键线路的可能,相较传统MC法更贴合实际,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陈瑞
关键词:PERT工期
废弃建筑材料在绿道建设中的应用
2022年
将废弃建筑材料运用于绿道建设中,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对废弃建筑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鉴于此,以黄石市黄荆山登山绿道建设为背景,从路面材料结构强度、美观性评价以及经济性评价3个方面分析了废弃建筑材料在绿道建设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由废弃建筑材料修建的路面的强度能满足绿道使用要求,绿道路面美观、结实、耐用。使用废弃建筑材料修建路面,不仅可以节省废旧建筑材料的运输及处置费用,还可以减小购买路面建筑材料的购置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易舜张定邦王罗晓轩张志杰
关键词:绿道
基于价值工程的深水裸岩桩基围堰施工方案优选
2023年
深水裸岩围堰施工工序复杂、危险性较大,难以主观判断方案的经济适用性。将层次分析法及熵理论引入价值工程,构建AHP-熵权-VE评价模型,客观选择最优方案。依托武汉市某项目跨河悬浇梁深水裸岩桩基围堰工程,选取4个指标构建功能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各功能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价值工程,依次计算4种围堰施工方案的功能指数及成本指数,最后得出4个方案的价值指数。先桩后围堰方案价值指数最高,为1.07,确定为最优方案,通过最终方案投票,先桩后围堰方案得票率最高,与综合评价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张天宝陈永戴晓燕
关键词:价值工程深水围堰AHP熵权法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