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973609311)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杨秀珍刘佩梅吴增强单连玉杨树森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弓形虫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 2篇小鼠
  • 2篇抗体
  • 2篇弓形虫抗体
  • 2篇包囊
  • 2篇PCR技术
  • 2篇SPA-EL...
  • 1篇蒜素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抗体
  • 1篇伍用
  • 1篇慢性
  • 1篇慢性感染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脑内
  • 1篇内感染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杨秀珍
  • 4篇吴增强
  • 4篇刘佩梅
  • 2篇刘俊燕
  • 2篇单连玉
  • 2篇杨树森

传媒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CR技术检测RH株弓形虫组织内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 ,以检测组织内弓形虫感染。方法 :优化PCR反应关键步骤的条件 ,以相同的B1引物扩增相近的病原体判断其特异性 ,扩增倍比稀释的DNA检测其灵敏度 ,并以PCR法检测实验鼠肝、血中DNA的动态变化 ,结果与免疫组化法进行比较 ,评价其检测生物学样本的可行性。结果 :实验建立的PCR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检测出一个虫体的DNA ,且特异性强 ,不扩增鼠DNA、人DNA、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鼠疟原虫的DNA。检测实验感染小鼠血、肝脏样本 ,在感染后2天 ,3只鼠血样本PCR结果阳性 ,3只小鼠肝标本2只阳性 ;感染后3天至濒死前所有小鼠检测结果均阳性 ;血样本阳性检出率100 % (11/11) ,肝脏组织样本阳性检出率81.8 % (9/11)。结论 :PCR方法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 。
单连玉杨秀珍刘佩梅
关键词:PCR技术弓形虫聚合酶链反应弓形虫感染
PCR技术监测大蒜素及其与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伍用治疗小鼠弓形虫病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评价大蒜素及其与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SMZco)伍用治疗小鼠弓形虫病的疗效.方法昆明系小鼠147只,以2×104RH株弓形虫速殖子感染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35只.A组和B组为大蒜素与SMZco联合用药组:其中A组两药用至7 d后停用SMZco,大蒜素继续用至21 d;B组两药用至14d后停用SMZ-co,大蒜素继续用至21 d;C组为大蒜素单药组连续用药21 d;D组为SMZco单药组连续用药7 d;E组7只小鼠为未用药对照组.剂量:SMZco 400 mg/kg每天1次,大蒜素35 mg/kg每天1次.于感染后5、10、15、20、25、30、40和50 d从各组随机取3只小鼠,眼眶取血以及取肝实质组织分别提取DNA,PCR检测各组疗效.从各治疗组随机取9只小鼠观察其治疗后存活情况.结果实验小鼠感染后5 d血样,除大蒜素组有特异性194 bp带,其余各组均未见扩增带.感染后10 d到观察结束,均未见特异性扩增带.感染后5 d到50 d,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有特异带,感染后5 d扩增带较亮,治疗结束后到观察终止,扩增带较弱.分析结果表明,小鼠存活率,联合用药的A组为77.8%,B组为88.9%;C组小鼠在急性期即很快死亡;D组为44.4%.结论大蒜素与SMZco联合应用治疗弓形虫病具有协同作用,大蒜素单药治疗作用不明显,PCR技术可用于监测疗效及检测弓形虫隐性感染状态.
单连玉杨秀珍刘佩梅
关键词:PCR技术大蒜素弓形虫病
检测弓形虫抗体SPA-ELISA被引量:6
2000年
为了制备SPA ELISA弓形虫抗体诊断试剂盒 ,优选了最佳的实验条件 ,包括反应时间、SPA HRP浓度及待测血清标本浓度。观察了封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酶保护剂对SPA HRP活性的影响 ,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破坏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本试剂盒方法简便快捷 ,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可 4℃保存 3个月 ,- 2 0℃保存半年 ,其活性不变。检测了 5 0份孕妇及可疑病例血清或脑脊液 ,阳性率为 4% ,与IHA检测结果一致。
刘佩梅杨秀珍吴增强
关键词:弓形虫SPA-ELISA试剂盒特异抗体
不同途径感染弓形虫小鼠在脑内形成包囊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用3种不同途径感染Fukaya株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脑内的成囊过程,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5×104个)分别以腹腔、皮下和口服途径感染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并与不给药组做对照,于感染后第3d、6d1、4d2、1d、28d、42d和90d,取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统计脑内虫体数量及形成包囊情况。结果不给药组第3d、6d与给药组第6d,3种感染途径的腹腔含虫数比较:均为腹腔感染>皮下感染>经口感染。比较小鼠脑内虫体分布:腹腔感染组,第28d的脑内虫体达到高峰,此时脑内包囊最多。皮下感染组,第21d的脑内虫体最多,脑内包囊也多。经口感染组,第21d脑内虫体最多,但脑内偶见包囊。经口感染Fukaya株速殖子似不易成囊。经腹腔、皮下和口服感染虫体的小鼠存活率在第42d分别为100%、66%、80%。结论弓形虫感染慢性期小鼠脑多被累及。腹腔与皮下感染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比口服易成囊,经腹腔感染方式建立弓形虫慢性感染动物模型较稳定。
刘俊燕杨秀珍吴增强杨树森
关键词:弓形虫包囊
弓形虫慢性感染鼠形成包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分别采用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和包囊感染小鼠 ,观察其脑内成囊情况 ,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立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 ,为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 :用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4×104个和包囊5~10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 ,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 ,统计小鼠的死亡率、脑内包囊数和成囊率。结果 :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组小鼠的死亡率为30 % ,脑内包囊数约为15个 ,成囊率为42.9 % ;感染弓形虫包囊组小鼠的死亡率、脑内包囊数、成囊率分别为0、40个和100 %。接种包囊比速殖子小鼠死亡率低 ,脑内包囊数多 ,成囊率高。结论 :接种虫体感染阶段 (包囊或速殖子 )是影响成囊的重要因素 ,感染包囊小鼠脑内易成囊。
刘俊燕杨秀珍吴增强杨树森
关键词:弓形虫包囊慢性感染
SPA-ELISA检测弓形虫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制备 SPA- ELISA弓形虫抗体诊断试剂盒供临床使用。方法 :优选最佳的实验条件 ,包括反应时间、SPA- HRP浓度及待测血清标本浓度。观察了封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酶保护剂对 SPA- HRP活性的影响 ,并对该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破坏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本试剂盒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可 4℃保存 3个月 ,- 2 0℃保存 6个月 ,其活性不变。结论 :本试剂盒方法简便快捷 ,结果可靠 。
刘佩梅杨秀珍吴增强
关键词:弓形虫SPA-ELISA试剂盒弓形体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