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02-01)

作品数:12 被引量:311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华坤赵新全周立汪诗平李英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省草原总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草地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放牧
  • 2篇高寒草地
  • 2篇变暖
  • 2篇草甸
  • 1篇性别结构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演替
  • 1篇移民
  • 1篇植被演替
  • 1篇植被重建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运城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青海省草原总...
  • 1篇青海省牧草良...

作者

  • 10篇周华坤
  • 5篇赵新全
  • 3篇汪诗平
  • 3篇周立
  • 2篇刘汉武
  • 2篇徐世晓
  • 2篇赵亮
  • 2篇李英年
  • 2篇刘伟
  • 1篇刘晓东
  • 1篇李发录
  • 1篇汪新川
  • 1篇杜发春
  • 1篇姜朝阳
  • 1篇段吉闯
  • 1篇赵建中
  • 1篇王慧春
  • 1篇牛建伟
  • 1篇徐维新
  • 1篇赵久忠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Pedosp...
  • 1篇草业与畜牧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ies to Estimate Grass Yield and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Alpine Grasslands in Golog Prefecture,China被引量:32
2010年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Terra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nd geospatial data were used to estimate grass yield and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olog, Qing-hai, China. The MODIS-deriv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MODIS-NDVI) dat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aboveground green biomass (AGGB) data from the aboveground harvest method. Regional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the MODIS-NDVI and the common logarithm (LOG10) of the AGGB was significant (r2 = 0.51, P < 0.001), it was, there-fo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maximum carrying capacity in sheep-unit year per hectare. The maximum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was then adjusted to the theoretic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by the reduction factors (slope, distance to water, and soil ero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ssland conditions became worse, with lower aboveground palatable grass yield, plant height, and cover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1981.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the actual livestock numbers decreased, they still exceeded the proper theoretical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and overgrazing rates ranged from 27.27% in Darlag County to 293.99% in Baima County.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i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ditions of the alpine grassland, trend, and projected stocking rates could be forecasted for decision making.
YU LongZHOU LiLIU WeiZHOU Hua-Kun
春末夏初青藏高原植被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1982—2002年Pathfinder NDVI遥感数据,采用REOF和倾向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5~6月青藏高原地表植被变化区域特征及与全球变暖的关系。21年来高原区域春末夏初植被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存在一个位于高原南北呈带状分布的植被显著变化区域。该区域内植被对全球气温变暖响应显著,与前期5月北半球平均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7675,通过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植被NDVI随气温升高呈现出显著一致的增加趋势,增长速率超过10%/10 a,是全球变暖响应的显著区和敏感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植被全球变暖响应显著的区域基本上处于高山山脉或半荒漠NDVI值低于0.12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对变暖响应的对比表明,草地对全球变暖响应明显高于林地,其植被NDVI 21年约增加10%。
徐维新刘晓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REOF分析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被引量:30
2008年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呈现退化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定量方法度量高寒草甸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评估该系统的持久性,并结合系统现状提出避免系统崩溃的对策。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净初级生产力的动态行为以对降水和气温的即时直接响应为主。无论是净初级生产力对自身的"记忆"程度,还是主要气候因子对初级生产力的"滞后"作用,均比较微弱,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即有较强的持久能力。与世界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度量结果相比较,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显示较强的恢复能力。科学地利用高寒草地资源,积极恢复治理退化草地,是维持脆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持久的关键。
周华坤赵新全赵亮李英年汪诗平徐世晓周立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被引量:51
2010年
文章在大量实地调研、政策研究和文献总结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三江源以及生态移民研究现状,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移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生产、生活方式传统落后,后续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滞后,迁入地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移民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撑是三江源移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认为只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强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培育后续产业,实现生态移民的顺利转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构建一套适合于三江源区的特殊生态移民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建立新的生态移民管理机制,实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周华坤赵新全张超远邢小方朱宝文杜发春
关键词: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
青海湖北岸草甸草原牧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被引量:37
2008年
2007年5—9月在青海湖北岸的高寒草甸草原,定位研究天然草地地下、地上和总生物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呈单峰曲线,生育初期地上生物量最小.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为223.0g/m^2;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为倒金字塔型,0~10cm层地下生物量占地下生物总量的65%,0~10、10~20和20~40cm层牧草地下生物量在5—9月均表现为“N”型变化规律;地下生物量周转值为0.45;在生长期内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峰值也比地上生物量峰值提前;群落根冠比先降后升,平均值为16.1。
朱宝文周华坤徐有绪李英年唐凯
关键词:生物量青海湖北岸
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交替出现的种群动态模型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有些生物的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交替出现,本文建立了描述这种生物种群动态的方程,并研究了在环境稳定、随机波动、定向变化的情况下种群的变化方式,还讨论了种群的危害及濒危情况,生长季节延长时种群增大,有害生物的危害加重,濒危生物濒危程度减轻;生长季节缩短时种群减小,有害生物的危害减轻,濒危生物更加濒危或灭绝.
刘汉武周立刘伟周华坤
关键词:种群动态环境变化濒危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07年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06年5月-12月观测的天然草地近地面层气象要素梯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廓线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近地层0.3-10.0m高度范围内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都呈现出明显的以24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各层温度最高和最低时的位相随高度增加而滞后,相对湿度和风速最大与最小时的位相随高度增加而提前;14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0时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降,温度廓线在4.0m高度存在一拐点,随后逐渐进入逆温状态,至8时逆温程度达到最大;不论白天还是夜间,相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朱宝文宋理明许存平姜朝阳马宗泰周华坤徐有绪
关键词:气象要素日变化近地层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植被对长期放牧强度试验的响应特征(英文)被引量:13
2008年
在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金露梅高寒灌丛草场植被开展了长期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分别在短期(4年)、中期(11年)和长期(18年)放牧阶段研究不同放牧干扰强度对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和草场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放牧阶段,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都降低。在中期放牧干扰阶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呈现典型的单峰曲线模式;在长期放牧干扰阶段,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占优势地位的灌木和禾草被典型杂类草替代,其中的重度放牧干扰简化了高寒灌丛植被群落结构,减少了地上现存生物量,特别是可食优良牧草生物量。植被对放牧的响应除了与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阶段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针对长期放牧干扰的反应特性可将金露梅灌丛草场中植物划分为增加型、敏感型、忍耐型和无反应型4种类型。除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外,其它一些特征参数并不支持著名的中度干扰假说。本研究发现,长期重度放牧促进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适度放牧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牧草利用;"取半留半"的放牧原则在青藏高原草场放牧管理实践中值得推荐,它将有利于防止草场退化,提高牧草利用率和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周华坤赵新全汪诗平赵亮徐世晓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结构放牧强度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型被引量:32
2008年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刘汉武周立刘伟周华坤
关键词:高原鼠兔性别结构灭杀数学模型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及其恢复被引量:55
2008年
述评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及其恢复治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著名的放牧生态系统之一,严重的草地退化正在危及着高原的生态环境,三分之一的高原草地已经退化。"黑土滩"退化草地,作为高原上严重退化草地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396.57×104公顷增加到90年代的703.19×104公顷。然而,迄今为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趋势仍然没有改变。研究表明高寒草地的退化是一种连续的过程,遵循如下的次序: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包括季节性过度放牧、盲目开垦草地、采矿、道路建设、开矿采金等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暖变干、鼠虫害影响、风和水的侵蚀、草皮层冻融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在许多高原地区过度放牧总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面临着这个严峻的形势,许多科学家和当地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充分重视退化草地恢复,以达到保护天然牧场和生态环境的目的。基于恢复生态学的原理,针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一些有效的实践及综合治理的对策已经在青藏高原得到发展。退化草地恢复的实践包括围栏封育、松耙、补播、施肥、草皮移植、啮齿类动物及杂草的控制、选择和筛选优良牧草、建植人工半人工草地、优化家畜结构等等。基于这些实践,退化草地的综合恢复,人工草地建植及持续利用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分布区应进一步加强。
贺有龙周华坤赵新全来德珍赵建中
关键词:草地退化过度放牧气候变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