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1-2-326)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谯雁彬聂昕易虹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分支静...
  • 1篇水肿
  • 1篇体腔
  • 1篇腔注射
  • 1篇曲安奈德
  • 1篇注射
  • 1篇网膜
  • 1篇联合激光
  • 1篇联合激光治疗
  • 1篇静脉阻塞
  • 1篇黄斑
  • 1篇黄斑水肿
  • 1篇激光
  • 1篇激光治疗
  • 1篇分支静脉阻塞
  • 1篇BRVO
  • 1篇玻璃体
  • 1篇玻璃体腔
  • 1篇玻璃体腔注射

机构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作者

  • 1篇易虹
  • 1篇聂昕
  • 1篇谯雁彬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联合激光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及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最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0.3LogMAR的BRVO斑水肿患者43例(43眼),其中符合分支静脉阻塞研究(BVOS)指南的患者先行黄斑格子样光凝术,术后BCVA提高低于2行再行玻璃体腔内1mg IVTA注入术;不符合BVOS指南的患者直接行玻璃体腔内1mg IVTA注入术。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行玻璃体腔注药者27例,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第1月CMT明显下降,且这种改变能持续到随访周期第6个月。而后行玻璃体腔注药者16例,视力提高并不显著,CMT在随访周期6个月内有明显的下降(P<0.05)。随访期间8眼(18.60%)出现了眼压高于25mm Hg,在予以药物治疗后眼压皆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IVTA及联合激光治疗能明显减轻因BRVO所致的黄斑水肿,但玻璃体腔注射IVTA的作用并不持久。
谯雁彬易虹聂昕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曲安奈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