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01001)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明曹祥玉袁安民赵辉梁俊更多>>
- 相关机构:空军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对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的结构和微加工,以及检测原理、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构建了对应于这种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的信号检测和处理系统.采用微细加工的方法制成了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的结构是多个磁隧道结组成的传感器阵列,单个磁隧道结尺寸为10μm×20μm,退火后磁阻效应可达86.5‰,检测灵敏度可达8×10-4 A/m,采用厚度小于100nm的PDMS作为器件的生物适应层,可将检测信号提高27倍以上.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主要应用于基因分析、医学诊断、免疫分析和药物筛选等领域.
- 王明吴昌哲宋涛
-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 具有分形特征的二维金属型光子晶体带隙特性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空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Vicsek-分形结构和Von-雪花分形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的二维金属型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结果发现采用分形结构后,光子晶体产生了与谐振无关的多频段带隙甚至出现了完全带隙,带隙宽度得到了进一步展宽,为设计多频段光子晶体带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郑秋容梁俊袁安民曹祥玉赵辉
- 关键词:光子带隙完全带隙
- 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研究
- 对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的结构和微加工,以及检测原理、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构建了对应于这种生物分子识别器件的信号检测和处理系统。采用微细加工的方法制成了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生物分子识别器件,...
- 王明吴昌哲宋涛
-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