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09D-5006-01-05)
-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云峰王春香李晶王国强付宝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被引量:15
- 2011年
- 利用地震相、测井相、地质录井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的宏观发育模式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单一断层控制型和多级断层调节型2种沉积模式;认为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有密切关系,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微相是2种主要的含油微相;沉积水动力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部的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和河口坝微相顶端的交错层理砂岩相储层物性和含油性最好.
- 文全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储层物性
-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储层非均质性是沉积、成岩和构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储层非均质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剩余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储层沉积学原理,利用测井、钻井资料对研究区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研究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其中扶Ⅲ油层组非均质性最弱,杨Ⅰ油层组非均质性相对较强;扶杨油层的非均质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
- 赵荣刘朋远何成山宋晓伟
- 关键词: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隔层
-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源外斜坡区油成藏规律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油藏解剖分析及其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对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分布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主要分布FⅠ油层组,平面上,沿断裂密集带分布,由构造低部位至构造高部位含油层位由多变少;剖面上,上油下水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北部,上水中油下水和上水中气、油下水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南部.油运聚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源断裂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在浮力作用下通过2个断裂密集带输导通道向长10区块侧向运移,主要在断块和断层岩性等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2个断裂密集带分布控制着油聚集区域;(2)断裂密集带内断层—岩性和断块圈闭有利于油聚集成藏;(3)距三肇油源区越近越有利于聚集成藏.
- 由辉
- 关键词:扶余油层成藏模式主控因素断裂密集带
- 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成因被引量:23
- 2011年
- 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开展了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分布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进一步消失,而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明显起到改善储集性质作用。纵向存在2个异常高孔带,有机酸及CO2酸性水溶蚀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 张云峰王国强付宝利李晶王春香
- 关键词:长岭断陷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二氧化碳溶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