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200)

作品数:21 被引量:199H指数:11
相关作者:武密山赵素芝白霞李恩李爱英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骨质
  • 12篇骨质疏松
  • 8篇补肾
  • 6篇肾方
  • 6篇细胞
  • 6篇骨细胞
  • 6篇方药
  • 6篇补肾方
  • 6篇补肾方药
  • 5篇实验性骨质疏...
  • 5篇骨密度
  • 5篇归经
  • 5篇成骨
  • 5篇成骨细胞
  • 3篇信号
  • 3篇信号转导
  • 3篇血清
  • 3篇增殖
  • 3篇受体
  • 3篇器官

机构

  • 2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6篇石家庄市桥东...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中医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桥东...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作者

  • 20篇武密山
  • 18篇赵素芝
  • 15篇白霞
  • 11篇李恩
  • 9篇李爱英
  • 4篇任立中
  • 3篇李彬
  • 2篇王茹
  • 2篇朱紫薇
  • 2篇李小林
  • 2篇韩红伟
  • 2篇叶圆圆
  • 2篇郝秀红
  • 1篇郑刚
  • 1篇贾英民
  • 1篇郭英杰
  • 1篇孟云辉
  • 1篇王桂英
  • 1篇许广军
  • 1篇武博文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黄活性成分梓醇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被引量:39
2010年
目的检测地黄活性成分梓醇对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浓度地黄活性成分梓醇提取液。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作为药物筛选的细胞模型;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梓醇溶液的促细胞增殖作用;采用ALP活性和骨钙素定量检测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梓醇溶液的促细胞分化作用;以Vonkos-sa钙化染色法了解不同浓度的梓醇溶液的促细胞钙化作用。结果梓醇在1×10-7~1×10-9mol·L-1浓度范围内培养24及48h促进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增殖。梓醇在浓度1×10-5~1×10-6mol·L-148及72h提高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梓醇在浓度1×10-5~1×10-6mol·L-1培养8及12d时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骨钙素合成和分泌。梓醇在浓度1×10-5~1×10-6mol·L-1培养19d时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的矿化结节(mineralized bone nodular structure,MBNS)数目增多。结论梓醇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株MC3T3-E1增殖和分化能力,梓醇可能是地黄治疗骨质疏松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
武密山赵素芝李恩白霞
关键词:梓醇地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在A组35例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B组34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加服钙剂(2 g/d)。对照组C组,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肌注鲑鱼降钙素,同时加服钙剂(2 g/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1,25(OH)2D3、YoungZ、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肾阳虚组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BMD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肾阴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绝经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武密山赵素芝武中建张洁
关键词:肾阳虚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1,25(OH)2D3
柚皮苷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为探讨柚皮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OB)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将柚皮苷以不同浓度分别加入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培养液中,作用不同时间后,研究它们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柚皮苷的促细胞增殖作用;采用ALP活性和骨钙素定量检测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柚皮苷的促细胞分化作用;柚皮苷在浓度1×10^-5mol/L 24h,1×10^-5-1×10^-7mol/L浓度范围内48h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浓度1×10^-9mol/L48h能提高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浓度1×10^-5mol/L10d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骨钙素合成和分泌。柚皮苷体外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武密山赵素芝白霞
关键词:柚皮苷大鼠成骨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小肠钙结合蛋白mRNA表达与菟丝子黄酮的干预被引量:12
2014年
背景: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 Lam.的成熟种子,为温补肾阳的要药,前期研究表明,由菟丝子组成的补肾复方在抑制骨量丢失,改善骨密度方面有明显疗效。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含量、小肠钙结合蛋白(CaBp-D9K)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6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维生素D3组和菟丝子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其余5组分别行卵巢切除,1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维生素D3(2 mg/kg)以及小、中、大剂量菟丝子黄酮连续给药3个月。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出肾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OH)2D3含量。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股骨,测定骨密度;取出第2腰椎,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定腰椎和肾脏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表达。取出小肠,采用RT-PCR测定小肠CaBp-D9K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黄酮中、大剂量组和维生素D3组均可使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增加。菟丝子黄酮能够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促进肠钙吸收与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量。
李小林武密山朱紫薇邓勇存叶圆圆赵素芝任立中李彬
关键词:菟丝子黄酮1,25-二羟基维生素D3钙结合蛋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细胞“阳杀阴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背景:根据“体表穴位-经络-内脏-靶器官”相关,采用外贴穴位和口服药物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测均会“归入肾经”而发挥调节作用,但实际上是否会有“靶向给药”的特异性呢?目的:本实验将补肾方药分别制成“外贴剂”和“口服剂”,检测“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肾、骨、子宫、甲状腺、睾丸等靶器官的雌、雄激素受体,观察″归经与受体″的相关性,探讨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细胞“阳杀阴藏”的影响。设计:以骨质疏松大鼠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的对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和生化教研室,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中医科。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5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清洁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每组雌雄各10只。补肾方药主要含有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甙,每克流浸膏含生药量为9.543g。抗骨松穴位贴剂由熟地、丹皮、淫羊藿等组成。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不给药;补肾方药口服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外贴膀胱经组大鼠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穴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肾经组大鼠在肾经选太溪、大钟穴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大鼠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给药13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动、静态参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给药后各组大鼠雌二醇、睾酮、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
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王桂英白霞李爱英
关键词:骨质疏松补肾药破骨细胞
骨靶向亲和性引经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肾主骨"符合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引经报使"和"骨靶向亲和性"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在骨质疏松症虽取得较好效果,应用大、小药引子不同比例配伍补肾复方临床观察骨质疏松症指标,有望阐明大、小药引子两种争论的观点。目的:通过大、小药引子不同配伍比例的补肾方药靶向给药治疗经络辨证的骨质疏松患者,观察引经药对不同经络病症是否存在主动靶向特异选择性差异?方法:将180例经络辨证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6组。大剂量药引子肾经、肝经、脾经组分别口服牛膝20g,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10g/次,3次/d;小剂量药引子肾经、肝经、脾经组分别口服牛膝10g,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10g/次,3次/d。各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进行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6组患者的骨痛等症状与腰椎骨密度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尿钙、尿肌酐、雌二醇、睾酮等指标,评价综合疗效。结果与结论:大药引子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可有效治疗经络辨证属于肝、肾经的骨质疏松症,能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提高骨痛缓解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大、小药引子相比较,"大药引子"疗效更好。
武密山武博文任立中王茹白霞韩红伟李彬赵素芝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引经药经络辨证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 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11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淫羊藿总黄酮组和雌二醇(E2)组。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淫羊藿总黄酮组、E2组分别用淫羊藿总黄酮、E2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下丘脑和海马ERα,ERβ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E2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下丘脑和海马ERα,ER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E2治疗后血E2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升高,下丘脑和海马ER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下丘脑和海马ERβ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淫羊藿总黄酮治疗后,血E2水平、椎骨骨密度、下丘脑和海马ERα,ERβ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对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有防治作用,对子宫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上调下丘脑和海马ERα,ERβmRNA的表达有关。
武密山赵素芝任立中
关键词:淫羊藿总黄酮卵巢切除术下丘脑海马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
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垂体-甲状腺轴及其骨密度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1
2005年
背景:将补肾方药分别制成“外贴剂”和“口服剂”,根据“体表穴位-经络-内脏-靶器官”相关,分别用外贴穴位和口服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测均会归入肾经”而发挥调节作“用,但实际上是否会有“靶向给药”的特异性?检测“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肾、骨、子宫、甲状腺、睾丸等靶器官的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观察归经与受体的相关性。“”设计:以骨质疏松大鼠为研究对象的完全随机设计,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对照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1/2004-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300±20)g。实验动物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在实验室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病理模型组(10只);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膀胱经穴位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肾经穴位组(10只);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10只)。方法:采用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用抗骨松穴位贴剂(antagonismosteoporosisacupointpaste,AOAP)外贴穴位、非经非穴位、并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OP)。
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白霞李爱英孟云辉
关键词:骨质疏松补肾方药垂体甲状腺骨密度
阴中求阳法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阴中求阳法"和"阳中求阴法"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虽取得较好效果,但是滋补肾阴药与温补肾阳药配伍比例需要进行骨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目的:对比观察依照阴中求阳法组成的补肾方药中滋补肾阴药与温补肾阳药不同配伍比例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2009-01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90只,只随机分成9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91组、82组、73组、64组、55组、补肾复方组,每组10只。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方法: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造模,其余各组均切除卵巢造成骨质疏松症模型。91组、82组、73组、64组、55组分别按补肾阴药地黄∶补肾阳药淫羊藿为9∶1,8∶2,7∶3,6∶4及5∶5的比例配伍;生药含量均为960g/L,每天灌服7μL/g。补肾复方组按照地黄∶淫羊藿∶淮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于8∶4∶4∶3∶3∶3的配伍比例制成的口服剂,生药含量约为1010g/L,每天灌服7μL/g,以上给药,1次/d,连续6d,休息1d后,再连续灌服6d,如此至3个月止;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于卵巢切除1周后给药。主要观察指标:3个月后处死大鼠。普通光镜下观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及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荧光镜下观察活性生成表面百分比、骨小梁矿化率及骨小梁骨生成率。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切除卵巢3个月后,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以及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活性生成表面百分比、�
武密山赵素芝武中建白霞郝秀红
关键词:卵巢切除术骨质疏松
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被引量:7
2008年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归经作用途径需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探讨。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 1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70只,体质量(300±20)g,喂食低钙饲料,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补肾方药口服组造模大鼠按8g/kg补肾方药灌胃给药;依普拉封口服组造模大鼠按10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膀胱经外贴组造模大鼠取肾俞、飞扬穴,肾经外贴组选太溪、大钟穴,非经非穴位外贴组选非经非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1次/d。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造模各组和不造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水平,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结果:7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骨密度明显增加(P均<0.01),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均有
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白霞李爱英
关键词:骨质疏松补肾方药归经转化生长因子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