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025519)

作品数:18 被引量:95H指数:7
相关作者:朱旻昊蔡振兵彭金方沈明学刘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微动
  • 11篇合金
  • 9篇磨损
  • 8篇微动磨损
  • 4篇微动疲劳
  • 3篇扭动微动
  • 3篇微动损伤
  • 3篇铝合金
  • 3篇合金钢
  • 2篇丁腈
  • 2篇丁腈橡胶
  • 2篇杂化
  • 2篇润滑
  • 2篇阻尼复合材料
  • 2篇橡胶
  • 2篇复合材料
  • 2篇690合金
  • 2篇7075铝合...
  • 2篇复合材
  • 1篇电化学腐蚀

机构

  • 19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上海核工程研...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南车青岛四方...
  • 1篇中国铁建重工...

作者

  • 17篇朱旻昊
  • 11篇蔡振兵
  • 10篇彭金方
  • 5篇沈明学
  • 5篇刘建华
  • 3篇宋川
  • 3篇张林
  • 3篇左孔成
  • 2篇钱浩
  • 2篇彭旭东
  • 2篇刘大伟
  • 2篇周琰
  • 2篇谢永诚
  • 2篇李晨
  • 2篇金学松
  • 2篇肖新标
  • 2篇林修洲
  • 2篇田来
  • 2篇易敬华
  • 1篇王正国

传媒

  • 4篇摩擦学学报(...
  • 4篇功能材料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材料工程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填料形态对丁腈橡胶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在丁腈橡胶NBR/受阻酚类抗氧化剂AO-2246共混物中填充不同形态填料(玻璃纤维和炭黑),考察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分别填充两种不同类型填料于NBR/AO-2246共混物中,杂化阻尼复合材料阻尼值均呈下降趋势。填充炭黑相比短纤维,具有较为优异的阻尼性能,且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阻尼峰有被拓宽的趋势。结果表明,填料导致阻尼值下降主要归因于NBR与AO-2246生产的分子间氢键逐渐消失;填充不同形态填料,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呈现不同阻尼特性,归因于材料内部形成不同内部微观结构,即在其内部形成了大量界面,使分子间运动呈现不同的滞后现象;而不同粒径炭黑对阻尼峰的影响,可从界面区数量得到解释。
左孔成张林彭金方肖新标金学松朱旻昊
关键词:炭黑短纤维氢键
30CrNiMo8合金钢的弯曲微动疲劳特性被引量:2
2014年
在不同弯曲载荷水平下,对30CrNiMo8合金钢进行了系统的弯曲微动疲劳试验,建立了其微动疲劳S-N曲线,讨论了其弯曲微动疲劳特性及相关规律。结果表明:30CrNiMo8钢弯曲微动疲劳的S-N曲线明显不同于常规疲劳的,呈现"C"曲线特征;随着弯曲载荷的增加,微动依次运行于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和滑移区;在混合区,裂纹最易萌生且微动疲劳寿命最短;微动损伤区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弯曲微动疲劳裂纹的扩展表现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裂纹斜向扩展,以接触应力控制为主,第二阶段裂纹转向,受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共同控制,第三阶段裂纹扩展方向变为垂直方向,以弯曲应力控制为主。
刘大伟彭金方田来宋川刘建华朱旻昊
关键词:微动损伤
丁腈橡胶/有机小分子共混物阻尼材料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丁腈橡胶NBR/有机小分子AO-2 246共混物阻尼材料热稳定性欠佳的现象,借助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有机小分子AO-2 246的NBR/AO-2 246共混物,阻尼性能优异,但其稳定性欠佳。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阻尼性能下降与材料内部氢键逐渐消失有关,而氢键的消失会导致大量结晶体的产生,结晶体进一步对阻尼材料阻尼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在SEM微观形貌中发现,晶体易于沿着材料内部界面处优先生成,这归因于界面效应。随着退火温度提高,发现晶体形貌也发生了变化,即晶体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是氢键逐渐消失的结果。
左孔成张林彭金方肖新标金学松朱旻昊
关键词:热稳定性丁腈橡胶
沟槽型织构化表面摩擦噪声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在制动盘蠕墨铸铁材料表面加工出不同沟槽宽度和间距的沟槽型表面织构,在自行研制的新型摩擦噪声试验装置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选取直径10 mm的GCr15球为对摩副,对沟槽型织构表面和光滑表面进行摩擦噪声对比试验,研究沟槽型织构对摩擦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沟槽型表面织构的尺寸及分布对摩擦噪声具有重要影响,一定尺寸及分布的织构表面可明显降低摩擦噪声.本试验条件下的摩擦噪声产生主要归因于接触表面的不平顺、磨屑层不均匀分布以及犁削作用等界面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界面摩擦力高频成分的产生,当其与系统的自然频率耦合时,将引起摩擦系统强烈的自激振动并最终产生摩擦噪声.而摩擦界面存在尺寸分布合理的沟槽型表面织构,将能提高界面排屑能力并打断摩擦界面连续的接触,扰乱摩擦系统的自激振动,抑制摩擦噪声的产生.
王正国莫继良陈光雄朱旻昊
关键词:表面织构摩擦噪声摩擦力
7075铝合金在VG46油润滑工况下的扭转复合微动磨损特性
2014年
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考察7075铝合金在VG46油润滑工况下不同倾斜角度和角位移幅值对扭转复合微动磨损特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7075铝合金的磨痕表面及剖面形貌、磨损机制,用双模式表面轮廓仪分析磨损体积。结果表明:润滑油对扭转复合微动运行和损伤机制存在显著影响,润滑油明显改变微动运行区域,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微动的混合区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微动运行区域对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在部分滑移区,微滑仅发生在接触边缘,润滑油对微动的影响甚微;在混合区,润滑油渗入表面微裂纹加速了疲劳裂纹的扩展;在滑移区,接触界面间形成了润滑油膜,显著地减缓了微动损伤。
沈明学华彩虹蔡振兵彭旭东朱旻昊
关键词:7075铝合金微动磨损润滑油
40CrNi2MoA合金钢的弯曲微动疲劳特性被引量:2
2014年
在不同弯曲载荷下,对40CrNi2MoA合金钢进行弯曲微动疲劳试验,建立其弯曲微动疲劳下的循环次数-应力曲线;通过对微动损伤区的微观分析,研究该合金钢的弯曲微动疲劳特性。结果表明:40CrNi2MoA钢弯曲微动疲劳应力曲线不同于常规疲劳应力曲线,呈现"C"型曲线特征;随着弯曲载荷的增加,微动依次运行于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和滑移区;相对于另外两个区域,混合区试样的裂纹更易萌生、扩展且微动疲劳寿命最短;试样表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由于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弯曲微动疲劳裂纹的扩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接触应力控制阶段、接触应力与弯曲疲劳应力共同控制阶段和完全受弯曲应力控制阶段。
田来陈昊彭金方曹飞刘建华宋川朱旻昊
关键词:微动损伤微动疲劳
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被引量:5
2014年
扭动微动磨损是微动磨损的一种,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综述了典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天然软骨的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结果,包括扭动微动的摩擦运行行为、材料响应行为、界面的摩擦化学行为、损伤物理模型和演变规律等,对于不同种类材料在部分滑移区、混合区、滑移区的损伤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现了扭动微动运行区域特性具有与其它模式的微动磨损不同的特点等一系列现象,并探讨了其今后的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蔡振兵朱旻昊
关键词:微动磨损
saline溶液中钛合金扭动微动运行区域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自制的已获专利的恒温扭动磨损腐蚀试验装置上,对TC4钛合金在saline溶液中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扭动三维图、磨损形貌等特征对扭动微动运行区域进行了重点讨论。结果表明,与切向微动类似,在介质中的扭动过程中也出现了微动的3个运行区域,3个区域的摩擦扭矩曲线、扭动三维图、磨斑形貌及损伤机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扭动微动的混合区磨损形貌与切向微动不同,在扭动初期,磨斑表现为典型的微动环特征,随循环次数增加,损伤区域逐渐向心部扩展,并有完全覆盖接触区域,使整个接触区域都发生磨损的趋势。滑移区的Tf-θ曲线受频率影响明显,在低频率时为典型的平行四边形,随频率升高,逐渐变成椭圆形。
林修洲蔡振兵易敬华任平弟龚敏朱旻昊
关键词:钛合金
不同温度下690合金传热管与抗振条的微动磨损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在卧式高温微动磨损试验机(PLINT TE77)上,采取线接触方式,研究690合金传热管/405不锈钢抗振条在干态不同温度下的切向微动磨损特性。在试验参数为法向载荷40 N、位移幅值100μ、频率5 Hz和循环次数1次的条件下,分别在25、90、200和285℃这4种不同温度下进行切向微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微动工况均处于滑移区,90℃时稳态摩擦因数最高;当温度升高到200和285℃时,摩擦因数经过下降期后出现一个更加明显的下降阶段,这与界面的高温氧化有关。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磨痕表面在低温(25和90℃时的氧化程度比高温(200和285℃时的严重。90℃时的磨损量比其他温度时的都高,这可能与界面水蒸气蒸发和表面摩擦氧化有关。
王文秀蔡振兵钱浩李晨谢永诚米雪彭金方朱旻昊
关键词:690合金微动磨损传热管
剪切载荷下单/双螺栓连接结构的松动机理研究
螺栓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结构中。松动是螺栓连接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鉴于螺栓连接结构松动试验的重复性差、分散性大,松动机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探索螺栓连接...
周俊波
关键词:螺栓连接剪切载荷微动磨损相对滑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