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30828028)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蔡继业郜世隽金花黄飞程龚超群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淫羊霍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钙结节(Vonkossa)染色的方法对诱导21 d的淫羊霍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淫羊霍苷的形貌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0、5、10、15、21 d后的细胞形貌。结果表明,经成骨诱导分化21 d后,ALP染色呈强阳性,Vonkossa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AFM分析表明,淫羊霍苷在盖玻片上呈分散状分布,在细胞表面上聚集并呈微米域分布。实验发现,由于吸附在细胞表面时,被细胞膜分子包裹,更有利于在细胞表面的吸附,进入细胞内部,细胞表面的淫羊霍苷颗粒较在盖玻片上时增大,由淫羊霍苷颗粒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表面留下一些小孔,可知其通过进入细胞内部诱导成骨分化。分化后,细胞表面有小突触,是由成骨分化后细胞内形成钙结节造成。
- 伍时县孙国栋邢晓波金花黄训黄飞程蔡继业潘洁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淫羊霍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人外周血CD8^+T细胞形貌观察与力谱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体外分离人外周血CD8+T细胞,用植物凝结素(PHA)刺激活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CD8+T细胞的形貌,并结合针尖修饰技术对力谱进行分析,确定了CD8抗原分子的分布。结果表明,与静息的CD8+T细胞相比,活化后的CD8+T细胞直径和高度增大,细胞表面变得更粗糙;CD8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力大约是非特异性黏附力的5倍,活化后的CD8+T细胞上特异性黏附力(即CD8抗原分子位置)分布不均匀,其表面的CD8抗原分子分布以纳米团簇分布为主,CD8分子聚集更为明显,CD8+T细胞上CD8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力不随着活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说明CD8抗原-抗体之间具有高选择性。原子力显微镜为特异性T细胞的抗原识别和活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能够使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的机制得到更好地阐明。
- 黄飞程郜世隽邱思远蔡继业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CD8+T细胞抗原分子
- 重组质粒pIRES-EGFP-BCL 11B电转染幼稚T细胞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将BCL11B基因插入pIRES-EGFP构建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BCL11B,采用电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人幼稚T细胞,转染24 h后,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表面形态以及生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转染72 h后,用CCK-8试剂检测幼稚T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对空转的幼稚T细胞组、空载体转染组(pIRES-EGFP naked plasmid)、重组载体转染组(pIRES-EGFP-BCL 11B recombinant vector)、无电转无质粒的幼稚T细胞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4组幼稚T细胞的体积、高度、半宽度、粗糙度、表面颗粒大小等参数发生了变化,细胞杨氏模量以及细胞硬度也呈现很大变化,CCK-8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IRES-EGFP-BCL11B电转染人幼稚T细胞后影响细胞的增殖。
- 龚超群郜世隽蔡继业王秋兰
- 关键词:转染
- 正常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被引量:11
- 2009年
-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的形貌和机械性质,为进一步探讨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将体外培养的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用2.5%戊二醛固定,空气中干燥后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察。从AFM形貌图可知,细胞呈长梭形,膜表面布满颗粒状物质,由AFM附带软件IP2.1的线分析及面分析功能,得到细胞膜表面结构的几何参数,包括高低差Rp-v、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粗糙度Ra、平均高度Meant Ht。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可得出细胞膜的粘弹力、硬度和杨氏模量。AFM能对人眼角膜上皮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清晰地成像并提供更多更确切的表面信息,从另一层面增加对眼角膜上皮细胞的认识。
- 蔡小芳杨筱曦蔡继业邓华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形貌杨氏模量
- 植物血凝素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比较了植物血凝素(PHA)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刺激效果。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得到PBMCs,分别加入PHA及SEA进行刺激并孵育12 h,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量子点联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化后细胞膜表面CD3、CD69的分布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活化早期细胞分化抗原CD69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丝裂原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成群聚集,而超抗原SE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呈分散状,且二者形态有明显差异;两组活化后淋巴细胞的体积均大于静息组,且活化过程中发生极化作用,迁移淋巴细胞,形成膜突起;丝裂原和超抗原刺激淋巴细胞12 h后,使淋巴细胞表达CD69抗原分子,但在量表达上存在差异性(PHA:39.5%±8.7%;SEA:8.3%±1.8%),抗原分子CD3和CD69在膜表面呈不均匀分布,且SEA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3和CD69分子在空间上形成了微结构域;外周单个核细胞中其它非T细胞在丝裂原或者超抗原的刺激下也能表达活化抗原分子CD69。
- 龚超群郜世隽蔡继业黄飞程
- 关键词:植物血凝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仪
-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阿莫西林对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
- 2010年
- 目的:探测阿莫西林作用于沙门氏菌(G)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G^+)后2种菌体的形貌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探讨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和抗菌机理。方法: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细菌的失活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药物作用后细菌的表面形貌及细胞的硬度、粘附力做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得,25μg/mL的阿莫西林作用1h后,沙门氏菌的失活率较李斯特菌的失活率大。AFM测量显示,与低浓度阿莫西林作用后,沙门细菌表面出现孔洞,而李斯特菌表面出现裂缝,力曲线测量显示,药物作用后针尖和细胞壁之间的粘附力明显增加,而杨氏模量(E)显著降低。结论:结合AFM图像可知形貌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反映细胞壁的变化,细胞壁的成分由均一性变为异质性从而导致细菌的粘附力增加即F_(native)E_(amoxicillin)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探讨阿莫西林的杀菌机理和不同的细菌对阿莫西林的敏感程度。这些AFM数据为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支持。
- 黄训金花严琼琼蔡怀鸿蔡继业
- 关键词:阿莫西林沙门氏菌
-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AFM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倒置显微镜在细胞层次上观察了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与同种异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共培养的过程,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共培养前后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形貌和生物物理性质。结果发现:共培养后贴壁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表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聚合物。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发现共培养72h后培养上清中人外周单个核细胞、贴壁的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粘滞力分别是单纯培养72h的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2倍、5倍,而细胞的硬度分别是单纯培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5倍、2倍。CCK-8检测提示,共培养过程中,干细胞的生长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出现了竞争作用。通过AFM探测人外周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可视化数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相互作用。
- 龚超群蔡继业郜世隽王秋兰金花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原子力显微镜
- 原子力显微镜对中性粒细胞与K562细胞超微结构及机械性能的探测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下对正常中性粒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表面形貌及细胞的硬度、粘附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粗糙度(Ra=5.31±1.52 nm),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更为复杂,细胞表面平均粗糙度显著升高(Ra=26.54±8.01 nm)。此外,细胞的生物机械特性也有显著差别:中性粒细胞的硬度为9.5±1.3 kPa,AFM针尖与中性粒细胞的非特异性粘附力为135±23.4 pN;K562细胞的硬度为3.0±0.8 kPa,AFM针尖与K562细胞的非特异性粘附力为95±15.6 pN。AFM在单细胞水平上的探测表明,中性粒细胞和K562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机械特性均有明显差异。通过对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力学特性的探测可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子力显微镜有望成为临床肿瘤诊断的工具。
- 黄训金花赵宏霞伍时县蔡继业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K562细胞形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