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566)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成雨李静李金才宋贺程备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兖州市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氮肥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抗倒
  • 2篇抗倒性
  • 2篇抗倒性能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效率
  • 1篇氮肥施用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素
  • 1篇稻茬
  • 1篇稻茬小麦
  • 1篇多效唑
  • 1篇淹水
  • 1篇玉米品种
  • 1篇施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硝态氮

机构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兖州市农业局

作者

  • 5篇王成雨
  • 2篇李金才
  • 2篇程备久
  • 2篇宋贺
  • 2篇李静
  • 1篇张文静
  • 1篇石玉华
  • 1篇黄正来
  • 1篇魏凤珍
  • 1篇张一
  • 1篇周晓楠
  • 1篇米璐
  • 1篇马尚宇
  • 1篇肖伟伟
  • 1篇刘国勇
  • 1篇张丽琼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化控剂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植株整齐度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2008/2009、2009/2010年度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分别在田间设置3个化控处理试验,于冬小麦起身期(3月1日前后)进行喷雾处理,处理1喷多效唑(PP333,15%粉剂)、处理2喷矮壮素(CCC,50%水剂),用量分别为600g·hm-2和1000m L·hm-2,处理3将多效唑和矮壮素浓度减半并复配后进行喷施(P+C),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乳熟期对不同处理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厚度、充实度和机械强度及小麦基部第二节间的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含氮量和碳氮比(C/N)进行观测,于成熟期调查各小区实际倒伏面积,计算抗倒指数和倒伏率,通过考种分析小麦产量和植株整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株高、基部第2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以及增加基部第2节间直径、厚度、充实度和机械强度方面,P+C处理最优,其次为PP333和CCC处理。在反映基部第2节间抗倒性能的生化指标如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C/N和含氮量指标方面,也以P+C最优,PP333次之,CCC较差。在抗倒伏方面,P+C处理的抗倒指数最高,田间未出现倒伏现象,其次为PP333处理,田间亦未出现倒伏,CCC抗倒指数最低,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田间倒伏率分别达到11.3%和6.7%。在大田长势均匀度方面,P+C处理的作用最强,显著高于CK,其次为PP333,CCC略差。在产量方面看,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而且各处理小麦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重整齐度与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多效唑与矮壮素配合施用处理可显著提高大田小麦的长势均匀度并进而提高产量。
王成雨李静张一张一魏凤珍
关键词:多效唑矮壮素冬小麦抗倒性
玉米品种耐淹形态指标筛选及其耐淹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16个生产上主推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玉米品种耐淹性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不同耐淹型品种的光合生理差异。结果表明,淹水后玉米穗粒数下降,千粒重上升,产量下降;根据产量与相对受害率的关系,16个玉米品种可以分为高产耐淹型、低产耐淹型、低产不耐淹型和高产不耐淹型4类;叶片重、根冠比和叶茎比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品种耐淹能力的重要形态指标;高产耐淹型玉米品种在不淹水和淹水条件下,均表现为开花期最早;高产耐淹型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淹水后10 d已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他3类品种。
王成雨宋贺胡玲惠李金才肖伟伟刘国勇程备久
关键词:玉米耐淹性
氮肥施用对稻茬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3
2018年
为给安徽省沿淮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选用当地小麦主栽品种济麦22(半冬性中筋品种)和烟农19(半冬性强筋品种)为材料,设置0、90、180、270和360kg·hm^(-2)5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两种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80kg·hm^(-2)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显著上升,群体截获更多光能,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显著增加,群体透光率显著降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400~725nm波段逐渐下降,在725~1 000nm逐渐上升;随着施氮量的进一步增加,360kg·hm^(-2)施氮处理的各冠层指标与270kg·hm^(-2)施氮处理之间差异未达到0.05显著水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2个小麦品种产量均以270kg·hm^(-2)施氮处理最高。穗数、穗粒数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都以360kg·hm^(-2)施氮处理最大,但180、270和360kg·hm^(-2)施氮处理间差异较小或不显著;千粒重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以90kg·hm^(-2)施氮处理最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提高,除2014-2015年270和360kg·hm^(-2)两个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两年不同施氮处理间均差异显著。综合高产、优质、低环境风险的选择条件,沿淮稻茬麦区小麦季氮素在180~270kg·hm^(-2)范围内偏下限施用较为适宜,强筋品种烟农19可适当提高施氮量。
张文静江东国黄正来周晓楠马尚宇米璐韩笑王成雨
关键词:小麦氮素冠层结构
宽行垄作增强苗期淹水夏玉米光合和抗倒性提高产量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明苗期淹水夏玉米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传统平作和宽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分别进行正常水分处理(模拟不淹水年型)和淹水处理(模拟淹水年型),分析了传统平作和宽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对苗期淹水夏玉米光合特性和抗倒性能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年型下,宽行垄作功能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恢复至不淹水年型水平与传统平作相比提前了10 d,宽行垄作与传统平作相比在淹水年型下可以快速改善夏玉米功能叶光合能力。淹水年型下,宽行垄作叶面积在淹水后15 d即可恢复至不淹水年型水平,而传统平作至淹水后30 d仍不能恢复至不淹水年型水平,宽行垄作与传统平作相比在淹水年型下提供了更大的绿色光合面积。淹水年型下,传统平作第3节间茎粗、刺穿强度和弯折强度等抗倒指标显著变差,两年平均值比不淹水年型分别降低了20.1%、16.1%和20.0%;宽行垄作第3节间抗倒指标在两种水分年型下差异不显著;同一水分年型下,两种种植方式抗倒性能差异不显著。淹水年型下,宽行垄作空秆率和千粒质量显著低于传统平作,两年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1.5%和5.7%。传统平作淹水年型下穗粒数显著低于不淹水年型(P<0.05),两年平均值降低了11.3%;宽行垄作在两种水分年型下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宽行垄作较传统平作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穗粒数。与不淹水年型相比,淹水年型下传统平作和宽行垄作均显著减产(P<0.05),两年减产平均值分别为1 349.6和547.3 kg/hm2,但无论淹水与否,宽行垄作产量均不低于传统平作;淹水年型下,传统平作减产率显著高于宽行垄作(P<0.05),两年分别高14.1%和6.8%,宽行垄作稳产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以为涝害易发生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王成雨张丽琼宋贺李静程备久
关键词:夏玉米抗倒性能
持续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连续两个生长季(2008/2009和2009/2010)对小麦(济麦22)进行不施氮T1、减量施氮T2(180kg·hm-2纯氮)和按农民习惯施氮T3(315kg·hm-2纯氮)3种施肥处理,2008/2009年度各处理分别为T11、T21、T31,2009/2010年度为T12、T22、T32。观测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分析连续处理两个生长季后各处理氮肥利用率RE N、氮肥农学效率AE N、氮肥生理效率PE N和氮肥偏生产力PFP N的差异。结果表明,(1)第一生长季T21与T31处理相比,第二生长季T22与T32处理相比,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和产量均未显著下降,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2)持续2a减量施氮处理(T22)后,小麦成熟期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T32和T21显著下降32.2%和26.7%(P<0.05)。(3)持续2a减量施氮处理T22的RE N、AE N、PE N和PFP N均显著高于T32,与第1年减量施氮处理T21相比,T22的RE N、AE N和PE N显著升高(P<0.05),但PFP N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连续减氮处理未显著降低小麦开花后旗叶的光合能力和产量,但降低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同时提高了各项氮肥利用效率指标,因而180kg·hm-2纯氮的施氮量可作为小麦持续高产条件下的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可为氮肥高效利用和冬小麦栽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王成雨石玉华井跃博
关键词:小麦硝态氮氮肥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