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41098)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牛侨张勤丽王海洋郭卫伟葛翠翠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氧化铝
  • 4篇纳米
  • 4篇纳米氧化铝
  • 3篇细胞
  • 2篇染毒
  • 2篇自噬
  • 2篇线粒体
  • 2篇小鼠
  • 1篇单细胞
  • 1篇电泳
  • 1篇亚慢性
  • 1篇亚慢性染毒
  • 1篇氧化应激
  • 1篇乳大鼠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元
  • 1篇体外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 1篇皮质

机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勤丽
  • 4篇牛侨
  • 2篇王海洋
  • 2篇葛翠翠
  • 2篇郭卫伟
  • 2篇丁勇
  • 2篇李欢
  • 1篇宋静
  • 1篇席华星
  • 1篇张琦
  • 1篇路小婷
  • 1篇吴晓兵
  • 1篇彭慧婷
  • 1篇张玲
  • 1篇武文慧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氧化铝亚慢性染毒致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对ICR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ICR小鼠分别滴鼻暴露纳米氧化铝(<50 nm)25,50和75 mg·kg-1,连续1个月。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神经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并测量线粒体直径;采用定磷法测定脑皮质Na+-K+-ATPase与Ca2+-Mg2+-ATPase活力;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Ⅳ(COXⅣ),Bcl-2结合蛋白1(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Ι蛋白(LC3Ι)和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0 mg·kg-1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明显肿胀,内嵴结构排列稀疏,核周线粒体呈空泡化;线粒体平均直径明显增加〔(0.49±0.02)μm,P<0.05〕;75 mg·kg-1组线粒体大多呈微球形,嵴结构排列紧密,线粒体平均直径显著降低〔(0.36±0.02)μm,P<0.05〕。脑皮质线粒体酶活力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50和75 mg·kg-1组的Na+-K+-ATPase与Ca2+-Mg2+-ATPase活力显著降低,分别为6.37±0.22,5.48±1.53和3.21±0.99,(3.28±0.15)kU·g-1蛋白(P<0.05);50和75 mg·kg-1组的Ca2+-Mg2+-ATPase活力显著降低(P<0.05)。75 mg·kg-1组COXⅣ蛋白表达量为1.35±0.66,显著低于其他2个剂量组(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75 mg·kg-1组Beclin表达量为2.23±0.20,自噬特异蛋白LC3Ⅱ/LC3Ⅰ的比例为0.45±0.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线粒体功能紊乱可能是纳米氧化铝神经毒性机制之一,而神经细胞可能通过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
郭卫伟常丽俊丁勇李欢葛翠翠王海洋张勤丽牛侨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线粒体自噬
纳米氧化铝的体外DNA损伤及氧化应激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粒径及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铝颗粒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DNA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索纳米氧化铝颗粒遗传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3、50 nm和10μm 3种粒径的氧化铝颗粒为3个粒径组,每种粒径氧化铝又分别设低剂量(15μg/ml)、中剂量(30μg/ml)、高剂量(60μg/ml)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染毒24h后处理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y 5.5荧光标记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的情况。用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损伤,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评估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结果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在细胞核周围分布。SCGE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染毒剂量组Olive尾矩有增加趋势,中、高剂量组Olive尾矩均明显增加(P<0.05)。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各种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变化,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氧化铝颗粒可以引起CHL细胞DNA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导致遗传毒性的机制之一。
王海洋席华星彭慧婷张勤丽牛侨
关键词:DNA损伤氧化应激
纳米氧化铝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粒径氧化铝对小鼠进行染毒,探讨纳米氧化铝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进而判断染毒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3月龄ICR种系雄、雌性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每天滴注生理盐水),10μm、50 nm、13 nm氧化铝组,每组4只雄鼠,4只雌鼠。采用鼻腔滴注法连续染毒60 d,3次/d,染毒剂量均为50 mg/kg,制备细菌悬浮液,内眦取血,将血液与菌液混匀,制作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观察,阅片计数150个中性粒细胞;同时另取管做血常规分析。[结果]吞噬百分比:3个氧化铝染毒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P<0.05);与10μm组比较,50 nm氧化铝组无明显变化(P=0.06),13 nm氧化铝组明显降低(P=0.01);与50 nm组比较,13 nm氧化铝组无明显变化(P=0.08)。吞噬指数:3个氧化铝染毒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P<0.05);与10μm组比较,50、13 nm氧化铝组明显降低(均P<0.05);与50 nm组比较,13 nm氧化铝无明显变化(P=0.85)。13 nm氧化铝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百分比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数目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氧化铝可降低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影响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随粒径的减小,吞噬功能降低越明显,可能存在粒径效应;纳米氧化铝可能会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武文慧张琦李欢丁勇路小婷吴晓兵宋静张玲牛侨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纳米氧化铝对新生Wistar乳大鼠皮质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铝对新生Wistar乳大鼠皮质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神经元原代培养4 d进行纯度鉴定,13 nm纳米氧化铝0.5 mmol·L-1染毒12,24和48 h,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线粒体自噬体;单丹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结合蛋白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蛋白的表达;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和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共染色观察溶酶体与线粒体的融合。结果神经元培养4 d,经纯度鉴定95%以上为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铝0.5 mmol·L-1染毒12和24 h组上清液中LDH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但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LDH活性呈下降趋势。MMP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MMP逐渐降低(P<0.01)。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纳米氧化铝组有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形成,并可检测到线粒体自噬体。MDC荧光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仅见极少量的MDC阳性荧光颗粒,纳米氧化铝组可见明显的MDC阳性荧光颗粒。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Ⅰ的表达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0.05)。荧光共染色显示,纳米氧化铝组线粒体与溶酶体融合。结论纳米氧化铝可引起神经元发生自噬以及线粒体损伤,受损的线粒体可能通过线粒体自噬作用清除。
常丽俊郭卫伟葛翠翠牛侨张勤丽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自噬线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