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GXNSFAA053204)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庆发唐秀伟陈青林罗先伟韦才寿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南大学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新锰矿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大新锰矿西北重叠矿体矿石运搬工艺系统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矿石运搬工艺系统的连续性、经济性是矿山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大新锰矿西北采场重叠矿体开采现状,分析了现有矿石运搬工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在初选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4种运搬工艺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方案的技术经济和系统性比较分析,综合确定出下盘脉外运输巷道b方案(Ⅰ矿与Ⅱ、Ⅲ矿采用瀑布式共用溜井)为最优的运搬工艺系统方案。最优方案具备的优点:减少了Ⅰ矿的电耙级数,提高了出矿效率;整合了Ⅰ矿和Ⅱ、Ⅲ矿溜井结构,体现了出矿结构布置的系统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大了矿石回采率,经济上实现了最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多层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矿石运搬工艺系统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唐秀伟李建文韦志兴吴贤图陈青林陈庆发
- 逐层回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建筑物采动损害评价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开展地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对建筑物采动损害程度研究,对于地表建筑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的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程序构建多层缓倾斜薄矿体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多层矿体逐层回采模式下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并比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评价地表重要建筑物的采动损害。研究表明: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逐层回采过程地表移动幅度不断增大,但由于矿体埋藏深、厚度小,开采结束后地表最大倾斜变形、曲率变形、水平变形指标量值分别为0.008 2 mm/m、0.001 48 mm/m2、0.017 2 mm/m,均远小于国家有关规定的最大允许变形值,不会对地表建筑物的安全稳定产生显著影响。
- 罗先伟陈庆发韦才寿
- 关键词:地表移动规律建筑物采动损害FLAC3D
- 巷道三点收敛观测法测点布置的复变函数解析
- 2015年
- 针对均质岩体巷道两帮或圆弧段上的三点收敛观测法的测点布置主要依靠工程师经验确定,随意性较强,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对均质岩体巷道两帮与圆弧段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行精确解析,确定出竖向位移为零而水平位移值最大的形变特征点,并将其作为巷道两帮或圆弧段上的测点布置位置,从而解决了测点布置的理论依据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均质岩体巷道围岩稳定性收敛观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庆发钟琼英王拓
- 关键词:巷道测点布置复变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