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L0805)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金学松任尊松刘志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道岔
  • 1篇低值
  • 1篇踏面
  • 1篇踏面磨耗
  • 1篇磨耗
  • 1篇高速道岔

机构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任尊松
  • 2篇金学松
  • 1篇刘志明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心轨轨顶降低值对轮岔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能够准确反映轮岔接触特性的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从轮岔振动和轮岔接触几何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岔心区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对高速道岔系统动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长短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可以明显降低轮岔动态相互作用,达到道岔区低动力作用目的。针对现有某种高速道岔心轨轨顶高度设置,提出心轨关键截面新的轨顶降低值方案。与既有轨顶高度设置相比,本文建议方案在不影响轮岔接触特性前提下降低了轮岔动态相互作用,有利于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任尊松刘志明金学松
关键词:高速道岔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新方法曲线通过验证被引量:10
2010年
建立包含多点接触轮对振动方程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轮轨多点接触计算和判定新方法—迹线极值法进行车辆曲线通过验证,给出曲线通过接触点在车轮踏面上位置、轮轨接触点数和轮轨法向力。结果表明,迹线极值法能够解决轮轨多点接触问题并获得准确的轮轨多点接触几何参数和系统振动特性;当发生轮缘根部和轮缘两点接触时,采用多点接触方法得到的结果比采用单点接触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可信,当不发生轮缘根部和轮缘两点同时接触时,多点接触法与单点接触法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与新用车轮踏面相比,测试得到的磨耗后车轮踏面在其名义直径位置凹陷区域附近容易形成踏面两点接触。证实了轮轨多点接触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任尊松金学松
关键词:踏面磨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