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130)

作品数:53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谢世坚陈洁黄兴运路艳玲张晓琳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东理工学院韶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语言文字
  • 18篇文学

主题

  • 30篇隐喻
  • 30篇莎剧
  • 17篇莎士比亚
  • 15篇修辞
  • 13篇概念隐喻
  • 12篇汉译
  • 6篇隐喻认知
  • 5篇颜色词
  • 5篇莎士比亚十四...
  • 5篇莎士比亚四大...
  • 5篇十四行诗
  • 5篇四大悲剧
  • 5篇哈姆雷特
  • 5篇翻译
  • 5篇悲剧
  • 5篇《哈姆雷特》
  • 4篇修辞研究
  • 4篇意象
  • 3篇新奇隐喻
  • 3篇意象图式

机构

  • 5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韶关学院
  • 2篇桂林航天工业...
  • 2篇广东理工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3篇谢世坚
  • 6篇陈洁
  • 3篇黄兴运
  • 3篇路艳玲
  • 3篇唐小宁
  • 3篇张晓琳
  • 2篇向心怡
  • 2篇黄莉萍
  • 2篇孙立荣
  • 2篇邓霞
  • 2篇陈秀琪
  • 1篇朱春燕
  • 1篇谢春辉
  • 1篇嵇志梅
  • 1篇罗丽丽
  • 1篇郭帆
  • 1篇刘希
  • 1篇何秀梅
  • 1篇曾艳萍
  • 1篇李小翠

传媒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长春大学学报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喻认知视角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修辞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双关既是修辞,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选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运用隐喻认知理论,从语音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一词多义的角度对其双关的认知特点进行考察,认为剧中语音双关的理解是基于双关词语的语音相似性而产生的"跨域映射"过程,语义双关的理解是听众或读者心理空间整合的结果。
谢世坚朱春燕
关键词:隐喻认知《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关一词多义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莎剧的动物比喻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动物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莎士比亚通过修辞手段在其戏剧中使用了数量可观的动物意象。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尝试从隐喻认知视角解读分析莎剧的动物比喻。研究发现,莎剧的动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种;按比喻的本体划分,可以分为以人为本体的比喻和以事物为本体的比喻。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对动物比喻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探究。
谢世坚孙立荣
关键词:动物比喻莎剧概念隐喻
莎剧中的变体颜色词及其修辞被引量:2
2014年
颜色词是展现一个民族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修辞功能,这类词除了本身的词汇意义之外,还具有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修辞特征。以莎剧中的变体颜色词为研究对象,从修辞的角度考察莎剧中变体颜色词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认识莎翁独到的语言魅力。
唐小宁谢世坚
关键词:莎剧修辞
《哈姆雷特》疾病隐喻的汉译认知探析
2014年
疾病隐喻是《哈姆雷特》突出悲剧氛围的重要手段,并且体现出剧中人物的独特认知方式。通过对比田汉、朱生豪和卞之琳的三个译本对疾病隐喻的处理方式,发现卞之琳的译本最为贴近原文,再现了原文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研究认为中英两个民族对于疾病的体验是相似的,因此,译者应该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文的疾病意象,才能重现原作的风貌。
嵇志梅谢世坚
关键词:《哈姆雷特》疾病隐喻
莎剧中的通感修辞及其汉译研究——以《哈姆莱特》和《李尔王》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明珠,而通感修辞便是其中灵动的一笔。然而,国内对莎翁四大悲剧的通感修辞研究尚少。以《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中的通感修辞为语料,发现莎剧中的通感修辞有三个作用:一是使语言更具魅力;二是更有助于人物塑造;三是深化戏剧的主题。而从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和卞之琳的莎剧译本出发,发现朱生豪主要采用直译法,忽略了通感修辞的形式;梁实秋主要采用意译法,也并未关注通感修辞的特点;孙大雨和卞之琳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忠实原文,也保留了通感修辞的特点。因此,翻译莎剧通感这一修辞的时候,既要忠实原文,又要保留其修辞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译文的流畅。
谢世坚罗丽丽
关键词:莎剧汉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战争”隐喻认知研究——基于美与爱主题被引量:1
2019年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大量隐喻,"战争"隐喻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美即战争"与"爱即战争"。诗人以"战争"为始源域,结合"战争"这一人类活动的特点,通过"战争"概念来描写、构造"美"和"时间"以及两者中人与时间、人与人冲突与对立的关系,着重表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较量与抗争、过程惨烈,表现了要留住美的不易、得到爱的艰辛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隐喻系统中,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其内容都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中心,人文主义色彩浓厚,隐喻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表达上更具连贯性,主题更加鲜明。
谢世坚马洁
关键词:十四行诗
明喻成语中的双喻体概念整合被引量:2
2012年
英语明喻习语通常由一个喻体构建,汉语明喻成语可以通过两个喻体识解本体。双喻体成语的主要结构类型为"喻词—喻体1—喻词—喻体2"。多数喻体语义相似,少数相关或相反,明喻提取喻体的相互联系对本体进行识解。典型的喻体整合类型是兼具照映网络性质的双畴网络整合。整合方式按喻体的语义关系及结构特征构成"糅合—截搭"连续体,更多的成语处于两者的中间地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发掘双喻体成语喻体整合的认知机制,对于从汉语出发探寻习语构建及认知的普遍规律与民族差异,提升对明喻与隐喻、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陈洁谢世坚
关键词:成语
认知视阈下《哈姆雷特》的修辞识解被引量:3
2015年
修辞既是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知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认知为视角,系统归纳分析《哈姆雷特》的修辞运用。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大量运用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并通过这种"银盘"般的修辞和"金桔"般的用语营造出一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氛围。识解这些修辞不仅能深入了解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对于探寻莎翁在修辞建构中的认知思维更有重要意义。
黄兴运谢世坚
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修辞
莎剧中的Paradox修辞及其汉译被引量:3
2016年
Paradox是将两个意义对立的概念置于一处,看起来"非"实际上"是"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莎士比亚戏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语料来源,采用较为简洁、清晰的方法,将paradox分为单词相对、短语相对和句子相对3种形式,并参照"辞格翻译方法模型",选取梁实秋、朱生豪等5种代表性译本,对paradox在不同译本中的翻译方法进行统计发现:梁实秋、朱生豪等5位译者均倾向于同时保留原文辞格的"修辞格式"和"修辞内容";在对paradox汉译操作的影响上,修辞格式大于修辞内容,辞格的特点大于译者的特点。
谢世坚路艳玲
关键词:PARADOX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译
莎剧中的天气隐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莎剧中的天气词除了用于描述天气这一自然现象外,还被作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从句法结构层面来说,莎剧中的天气隐喻可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和介词性隐喻。天气的隐喻认知及其句法结构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从认知视角研究莎剧天气意象,有助于剖析语言背后的人物性格、情感等抽象概念。
谢世坚陈秀琪
关键词:隐喻认知莎剧语言表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