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JYB012)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雷秀雅兰岚邹泓金灿灿陆秋婷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应用行为与其社会能力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探索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应用行为特征并研究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选取河北省某幼儿园大班的5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幼儿群体游戏应用行为评估表对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分,并使用问卷测量其社会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参与性与活跃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活跃度与规则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参与性和活跃度均与总体表现呈显著的正相关;(2)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规则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幼儿在群体游戏中的总体表现及参与性均与社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并对社会能力有预测作用。
- 兰岚雷秀雅
- 关键词:幼儿社会能力
- 小学生幼小衔接阶段人际关系生态化的研究——以北京市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调研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幼小衔接阶段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采取问卷法,以北京市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6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及其16名班主任为调查对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地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态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即宏观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影响着父母的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外观系统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处于外观系统的父母期望虽未直接影响儿童,但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互动。
- 陆秋婷兰岚雷秀雅
- 关键词:小学生幼小衔接生态系统人际关系
- 自悯的心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自悯是一个来自佛教思想的概念,由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和正念三个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研究发现,自悯比自尊更能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能帮助个体更好的克服负性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增强幸福感;同时,自悯对个体的动机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 赵梓晴雷秀雅
- 关键词:情绪动机人际交往
- 犯罪和普通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同伴积极影响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双重调节效应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同伴积极影响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预测中的调节效应,并分析这一调节效应在犯罪和普通青少年两类群体中不同表现。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同伴积极影响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来自上海和昆明的561名犯罪青少年和358名普通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1家庭结构和被试类型在同伴积极影响和问题行为得分上存在交互效应。2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同伴积极影响和问题行为间存在显著相关。3同伴积极影响可以调节生活事件对普通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影响,但对犯罪青少年却不存在相应的作用。结论:同伴积极影响是缓冲生活事件对普通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预测的重要因素,但对犯罪青少年并未起到类似作用。
- 金灿灿邹泓
-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