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246)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文岗苏昭杰陈福真黄军利王博亮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胆管
  • 5篇胆管癌
  • 4篇胆管癌细胞
  • 4篇动脉
  • 4篇三维可视化
  • 4篇肿瘤
  • 4篇可视化
  • 4篇癌细胞
  • 3篇切除
  • 2篇胆管癌细胞Q...
  • 2篇胆管癌细胞株
  • 2篇胆管癌细胞株...
  • 2篇蛋白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增殖
  • 2篇三维可视化技...
  • 2篇三维可视化系...
  • 2篇通路

机构

  • 13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 1篇厦门强本科技...

作者

  • 11篇李文岗
  • 6篇陈福真
  • 6篇苏昭杰
  • 5篇黄军利
  • 3篇王博亮
  • 3篇李明
  • 2篇谷乐
  • 2篇段朋
  • 2篇刘斌
  • 2篇向丹
  • 2篇提爱军
  • 2篇李凤鸣
  • 1篇胡素贤
  • 1篇郑志刚
  • 1篇张龙
  • 1篇高鹏
  • 1篇陈志强
  • 1篇万云燕
  • 1篇沈东炎
  • 1篇邵志鸿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9
2015年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报道越来越多,其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腔内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但目前尚未达成相关共识。因此,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就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方案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消化道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李文岗刘斌陈福真
关键词:腔内治疗
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7年
目的分析及探索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5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患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的70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区别,将其中单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行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调查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CR率、获益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长(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郑志刚黄利勇程华勇郑富霖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算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进行术前评估。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组织、肿瘤组织、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20例评估后行精准肝癌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1 856.10±255.8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1 817.02±251.1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呈正相关(r=0.972,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巨大肝癌进行术前可切除性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昭杰李文岗黄军利陈福真王博亮
关键词:肝肿瘤肝脏体积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通过减少上皮-间充质转化来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迁移能力
2015年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4μg PTEN质粒转染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PTEN对QBC939细胞迁移能力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PTEN质粒转染72 h后,其通过基质膜细胞数目比较对照组数目减半(P<0.01),迁移能力减弱,与EMT相关分子标志物Slug、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PTEN可以通过抑制EMT进而影响胆管癌细胞迁移,PTEN对EMT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的.
向丹郑富霖李明提爱军张龙李文岗
关键词:胆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PHOSPHATASETENSINHOMOLOG
9-顺式视黄酸抑制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Wnt信号通路和细胞迁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9-顺式视黄酸(9-cis RA)抑制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QBC939细胞株,采用噻唑蓝(MTT)、TOPflas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细胞划痕、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9-cis RA对QBC939存活率、Wnt信号通路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表达影响,以及抑制Wnt信号通路对QBC939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9-cis RA处理后,其增殖、迁移能力和Wnt信号通路活性减弱,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抑制Wnt/β-catenin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9-cis RA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可能与9-cis R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提爱军向丹李磊华李明邵志鸿庄少勇李文岗
关键词:胆管癌9-顺式视黄酸WNT信号通路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通过调控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和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能力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4 μg PTEN质粒或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或下调PTEN表达对QBC939细胞增殖能力、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PTEN质粒转染72 h后,其吸光度(A)值(0.216±0.013)较对照组(0.243±0.002)降低(P=0.026),表明增殖能力减弱,同时AIB1蛋白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用siRNA下调PTEN表达,其A值(0.403±0.011)较对照组(0.490±0.033)降低(P=0.013),表明增殖能力减弱,同时上调AIB1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
郑志刚石志源欧阳玲李明苏昭杰林茜李凤鸣李文岗
关键词:胆管癌增殖
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胰头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胰头癌与部分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血管壁无间隙,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局限受压、移位或部分狭窄。术中采用动脉优先技术探查的同时,充分显露胰头部所有动脉血供并优先离断,然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整块切除肿瘤。结果13例胰头癌患者中,成功完成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序贯性根治性全胰腺切除1例;血管局部楔形切除直接修复重建4例,节段切除联合端端缝合5例,节段切除联合人工血管移植重建4例。1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7.2±65.5)min,术中出血量为(472.6±226.4)ml。患者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1例,胰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瘘、胃肠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腹泻、低血糖、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直径为(4.2±1.5)cm。胰周淋巴结切除(13.6±2.5)枚,转移(3.8±1.5)枚。11例血管外膜见肿瘤细胞浸润,2例血管内膜见肿瘤浸润,切除标本所有切缘均阴性。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及18个月因肝转移死亡,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带瘤生存,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提高手术的R0切除率。
黄军利李文岗陈福真苏昭杰李凤鸣刘斌
关键词:胰腺肿瘤血管处理外科治疗
有核红细胞数在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有核红细胞数(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count,NRBCs)在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本院)诊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120例,检测其NRBCs并进行危险度分层,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其NRB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危险度分层为低危40例,中危60例,高危20例。低危组和中高危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突变、骨髓原始细胞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外周血原始细胞、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kinase 3,FLT3)突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 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值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的NRBCs为3.94±0.29个,显著低于中高危组(11.87±2.11个,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危险度分层与NRBCs、外周血原始细胞、APACHEⅡ评分、FLT3突变、PLT有显著相关性(r=0.823、0.566、0.494、0.578、0.7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BCs、外周血原始细胞、APACHEⅡ评分、FLT3突变、PLT为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不同危险度分层的白血病患者的NRBCs具有显著差异,其与患者的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也是影响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主要因素。
尚碧莲王厚照陈涌泉郭春华沈松坤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危险度分层
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了解结石的位置及与周围毗邻关系。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测量肝脏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采用传统方法取石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行胆管探查、冲洗,胆道镜下碎石、取石。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复查CT计算结石残留率,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结果清楚地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其中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管狭窄成形+胆管空肠Roux-eB-Y吻合术16例。三维重建测得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5例患者肝脏体积为(1390±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275±156)mL。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胆管、结石及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30例患者实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肠吻合16例。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00.0%(30/30)。患者均常规进行胆道镜探查,其中经胆道镜取石23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261±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5.4%。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患者手术时间为(121±65)min,术中出血量为(158±78)mL。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汁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1/30)。术后2周至3个月复查CT或胆道造影,证实
肖林峰苏昭杰李文岗沈东炎万云燕高鹏段朋黄军利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三维可视化系统纤维胆道镜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64岁PRPLS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腹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器官、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及测量肿瘤体积、手术模拟进行术前评估。术前手术方案拟采用分步减瘤逐步完全切除肿瘤的方法。术中沿着脂肪肉瘤的包膜分离粘连,精细操作,依次将肿瘤从右肾、下腔静脉、肝脏剥离,最终通过分步减瘤的方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对患者行cT检查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结果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肿瘤组织、腹腔实质器官、腹腔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术中证实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实际基本一致。患者手术时间为5.5h,术中出血量为1500mL,切除的肿瘤质量为7.512kg。患者术后2周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RPLS切除术前可行精确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订,减少术中的盲目性,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苏昭杰李文岗陈福真肖林峰黄军利黄枢王博亮林茜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三维可视化技术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