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2)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征何力朱祥云李晓莉王雪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新品种选育
  • 1篇选育
  • 1篇养殖
  • 1篇养殖鱼
  • 1篇养殖鱼类
  • 1篇鱼肠
  • 1篇鱼类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材料
  • 1篇杂交
  • 1篇杂交配套
  • 1篇杂交配套系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工酶分析
  • 1篇配套系
  • 1篇品种选育
  • 1篇纤维素酶产生...
  • 1篇现代生物
  • 1篇现代生物技术

机构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西省水产科...

作者

  • 2篇何力
  • 2篇张征
  • 1篇许映芳
  • 1篇罗晓松
  • 1篇谢从新
  • 1篇郝勃
  • 1篇贺刚
  • 1篇王雪光
  • 1篇李晓莉
  • 1篇朱祥云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主要种类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0
2009年
从我国特有的草鱼肠道内分离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4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测量了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棉花酶和滤纸酶(FPase)活性,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能来自于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草鱼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高酶活性;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相同纤维素酶的活性存在差异;其中,X7的CMCase活性最高,达0.83U/mL,X5的棉花酶活性最高,达0.87U/mL,X8的FPase活性最高,达0.54U/mL.4种菌株的菌落形态有差异,经16S rRNA基因鉴定,X5、X6、X7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8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何力郝勃谢从新罗晓松张征朱祥云
关键词: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
湘西盲高原鳅群体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洞穴鱼类——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其肌肉、心脏、肝脏、脑、脾脏和肾脏等6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等7种同工酶进行分析,检测到26个座位,其中多态座位4个(Ldh-3、Ldh-4、s-Mdh、m-Mdh),多态座位比例为15.38%,观察杂合度0.0398,预期杂合度0.0411,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0316,存在杂合子缺失。结果表明,湘西盲高原鳅群体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纯合度较高。
贺刚何力许映芳王雪光李晓莉张征
关键词:同工酶
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选育被引量:1
2014年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关键词:新品种选育养殖鱼类罗非鱼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材料杂交配套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