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2BAB204016)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盛军庆洪一江彭扣王军花林巧惠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池蝶蚌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线粒体基因
  • 2篇线粒体基因组
  • 2篇基因组
  • 1篇单性
  • 1篇曙红
  • 1篇全序列
  • 1篇全序列分析
  • 1篇重排
  • 1篇细胞
  • 1篇金属硫蛋白
  • 1篇金属硫蛋白基...
  • 1篇精子
  • 1篇精子存活率
  • 1篇精子活力
  • 1篇精子形态
  • 1篇克隆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篇彭扣
  • 6篇洪一江
  • 6篇盛军庆
  • 5篇王军花
  • 2篇林巧惠
  • 2篇史建伍
  • 1篇王诚远
  • 1篇曾柳根
  • 1篇范厚勇
  • 1篇徐灵
  • 1篇熊文芳
  • 1篇罗颖
  • 1篇何静
  • 1篇陈永玲
  • 1篇刘国凤
  • 1篇胡芳琴
  • 1篇罗春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池蝶蚌CyPA的应激表达及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分析了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 PA)诱导的应激反应和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嗜水气单胞杆菌诱导刺激池蝶蚌,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其肝脏、性腺和血淋巴中Cy PA基因m RNA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应激实验表明,在嗜水气单胞杆菌刺激后血淋巴、肝脏和性腺中的Cy PA在诱导4h出现一个表达峰,8h后开始下降,说明池蝶蚌Hs Cy PA基因参与免疫防御应答反应;利用p ET-32a(+)表达载体,根据Hs Cy PA基因c DNA的序列,构建了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优化诱导条件后,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含量较高的上清可溶性蛋白;采用MTT法,将原核表达的重组Cy PA蛋白稀释到相应(50、100、200、400和800 ng/m L)浓度,刺激Hela细胞系后发现,重组池蝶蚌Cy PA蛋白能促进Hela细胞生长,刺激浓度为100 ng/m L时,达到最大增殖率18.5%。结果初步表明,池蝶蚌Cy PA是一个既参与免疫应激又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具有影响的功能广泛的蛋白质。
罗春徐灵何静史建伍盛军庆彭扣王军花黄滨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REAL-TIMEPCR原核表达HELA细胞MTT法
池蝶蚌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筛选池蝶蚌性腺转录组并运用RT-PCR方法扩增池蝶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ORF框序列。该序列有216个碱基组成,编码71个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含量丰富,富含金属硫蛋白典型的Cys-X(1-3)-Cys结构。多序列比对表明,池蝶蚌MT蛋白序列和其他物种MT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MT蛋白具有100%的同源性。将该ORF框片段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在IPTG诱导下成功在E.coli BL21(DE3)中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小约为27kDa,在25℃,终浓度为1mM IPTG诱导4h表达量最高,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上清液中,纯化并获得了重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纯化的MT融合蛋白有生物活性并能有效地减轻宫颈癌Hela细胞的氧化胁迫效应。
王诚远胡芳琴刘国凤王军花彭扣盛军庆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金属硫蛋白原核表达活性分析
池蝶蚌致雄性化基因fem-1c及其蛋白分子的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首次获得淡水珍珠贝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的致雄性化基因feminization-1C亚型,即fem-1c基因,并进行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从转录组中Race-PCR扩增fem-1c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em-1c基因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多序列同源性比较、跨膜区段、亲疏水性分析、功能结构域预测等。研究结果如下:该cDNA序列全长2328 bp,包含一个1869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622个氨基酸,经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fem-1基因c亚型编码的氨基酸与太平洋牡蛎的同源性最高,为79%;疏水性分析显示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有大量的α螺旋和随机卷曲,形成9个锚蛋白重复序列(Ankyrin repeat,ANK),同时,三级结构预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9个ANK模体,跟SMART预测的结构位点结果相近。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fem-1c基因的保守性表明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暗示这个基因家族在功能上具备保守性,推测池蝶蚌fem-1c基因可能具备与线虫fem-1基因在性别决定方面上相似的功能。
熊文芳史建伍蒋谋炎陈永玲彭扣盛军庆王军花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克隆
池蝶蚌精子形态及其活力
2013年
池蝶蚌精子具有子弹形头部及细长均匀鞭毛尾,属鞭毛型。全长为254.91±20.03μm;头部子弹形,长为32.33±2.15μm,宽为16.60±3.29μm;鞭毛细长均匀,长为216.67±19.73μm。为了更好的计算池蝶蚌精子的存活率,本研究采用曙红Y染色的方法,观察了精子在生理盐水、池塘水和蒸馏水中的存活时间及运动方式。结果显示,精子在生理盐水中的存活时间最长,可达6h;其次是蒸馏水,约为4.5h;最短存活时间是在池塘水中,约为4.0h。池蝶蚌精子的主要运动方式有快速直线游动、弧线运动和原地转动3种方式。快速直线游动的精子活力最高,其次是弧线运动,精子活力降低后进行原地转动。研究的结果对池蝶蚌家系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洪一江罗颖范厚勇邱齐骏徐毛喜盛军庆彭扣
关键词:池蝶蚌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
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普通PCR扩增、SHOT-GUN测序、软件拼接首次获得了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939 bp,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SrRNA基因和28个长度为1—393 bp的非编码区组成;除ND3-ND5、ND4L、ATP6、ATP8、COX1-COX3、tRNA-D、tRNA-H之外,其他大多数基因在L链编码。池蝶蚌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蛋白编码基因、tRNA基因、rRNA基因及非编码区的A+T含量分别为60.36%、59.84%、61.7%、60.23%及62.5%,与其他淡水蚌类一致,均表现出A+T偏好性,淡水蚌类线粒体基因组长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编码区长度的差异。池蝶蚌mtDNA的COX2-12SrRNA区域基因排列存在差异,是ND3、tRNAHis、tRNAAla、tRNASer1、tRNASer2、tRNAGlu、ND2、tRNAMet 8个基因发生重组造成。22个tRNA基因都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tRNA-E与tRNA-W间的非编码区含有一个ORF区,而控制区并未发现。从GenBank上下载的14种双壳纲贝类的mt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池蝶蚌与三角帆蚌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为淡水珍珠蚌线粒体基因重排及进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盛军庆林巧惠王军花彭扣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基因重排
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双单性遗传现象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部分双壳贝类的线粒体遗传方式不同于标准的母系遗传(SMI),被称为双单性遗传现象(DUI)。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是淡水双壳贝类,是否存在双单性遗传现象?本文采用普通PCR扩增、SHOT-GUN测序及软件拼接获得了雄性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以下简称Hs-mtDNA)全序列,并与本实验室已报道的雌性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雄性和雌性Hs-mtDNA全长分别为15961 bp和15939 bp,雄性比雌性长22 bp,雌雄线粒体基因组成与排列顺序一致。各蛋白编码基因的碱基数目均一致,碱基转换率为1.01%~7.34%,颠换率为0.00%~0.62%,氨基酸差异率为0.00%~9.35%;其中,COX1基因变异率为2.72%;COX2基因碱基变异率最高,达7.50%,雄性COX2的3'末端没有出现编码延伸区。雄性12S rRNA基因发生5 bp的碱基转换,差异率为0.6%;16S rRNA基因比雌性长9 bp,碱基差异率仅为1.2%。雌雄tRNA-His均位于H链上,介于COX2与ND3之间,没有出现位置的差异性。雌雄Hs-mtDNA的非编码区共有28个1~393 bp的片段,但未见控制区。在tRNA-Glu与tRNA-Tyr间有一段长393 bp的非编码区存在蛋白质翻译功能,但非雄性特异性蛋白。以COX1基因建立系统进化树,池蝶蚌和三角帆蚌(H.cumingii)聚在一起,而含有双单性遗传现象的无齿蚌属的Pyganodon grandis、小方蚌亚科的Venustaconcha ellipsiformis及小方形蚌属的Quadrula quadrula三者雄性聚为一支,雌性聚为一支。因此,雌雄池蝶蚌线粒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差异要比其他具有双单性遗传现象的淡水双壳类小得多,且池蝶蚌线粒体遗传可能不存在双单性遗传现象。
盛军庆林巧惠王军花彭扣曾柳根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线粒体基因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