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30305020903)
作品数:
1
被引量:2
H指数:1
相关作者:
薛洋
丛伟
舒骏
曾富春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多态
1篇
多态性
1篇
伊立替康
1篇
食管
1篇
食管癌
1篇
中性粒细胞
1篇
中性粒细胞减...
1篇
细胞
1篇
细胞减少
1篇
粒细胞
1篇
粒细胞减少
1篇
基因
1篇
基因多态性
1篇
腹泻
机构
1篇
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1篇
曾富春
1篇
舒骏
1篇
丛伟
1篇
薛洋
传媒
1篇
中国胸心血管...
年份
1篇
2014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食管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初步了解食管癌人群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lAl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研究其与伊立替康导致的不良反应(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56(25~38)岁。收集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石蜡切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检测UGTlAl基因的多态性情况,对UGTlAI*28(TA6〉TA7)、UGTlAI*6(211G〉A)和UGTlAI*93(-3156G〉A)3个位点进行考察。观察记录不同UGTlAl基因型患者在伊立替康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并对UGTlAl基因的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8例食管癌患者中有10例携带UGTIAl基因多态性,多态性率为20.8%。其中最常见的是UGTlAI*93(-3156G〉A)多态性,多态性率为16.7%(8/48);其次为GTlAI*6(211G〉A),多态性率为4.2%(2/48)。携带UGTlAl基因多态性的患者在伊立替康治疗发生3~4度腹泻或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0.0%和40.0%,显著高于携带野生型UGTlAl基因的患者(21.1%和15.8%,P〈0.05)。有45.5%(5/11)的女性患者携带UGTlAl基因多态性,13.5%(5/37)的男性患者携带UGTlAl基因多态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中,UGTlAI*93(-3156G〉A)和GTlAl;6(211G〉A)两个多态性位点能够有效预测伊立替康导致的不良反应。男性患者UGTlAl的多态性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
薛洋
曾富春
舒骏
丛伟
关键词:
食管癌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腹泻
中性粒细胞减少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