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0JL07)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吴佳黄雅丹朱传民彭琼刘平辉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集约利用
  • 2篇耕地
  • 2篇MORAN指...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县域
  • 1篇县域耕地
  • 1篇教育园区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集约利用水平
  • 1篇耕地变化
  • 1篇ESDA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土地
  • 1篇城市土地集约
  • 1篇城市土地集约...

机构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朱传民
  • 3篇黄雅丹
  • 3篇吴佳
  • 2篇彭琼
  • 1篇刘平辉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抚州市教育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急剧膨胀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以抚州市教育园区控规为个案,针对用地需求和供地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比较规划前后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抚州教育园区规划之后,建筑密度下降22%,综合容积率增加86%,合理地实现了教育园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完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内容,可为同类城市控规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吴佳刘平辉邓旭晖黄雅丹朱传民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江西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将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划分为5个利用水平等级与4种分异类型,并从时空角度探讨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耕地集约利用总水平与单项水平不断提高,状态准则为影响主导因素;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平原区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局域空间上,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集聚类型中,以"H—H"、"L—L"类型为主,分别对应于高、低水平等级。其中,"H—H"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L-L"关联特征。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ESDAMORAN指数县域
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变化的地域格局分析
2012年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技术,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关理论,对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计算,研究期内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各县域Local Moran′s I反映了耕地变化在局域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北部平原—周边山区—内部岗丘"的区域化分异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的4种集聚类型中,正相关的"高—高"和"低—低"类型占主体部分,约占60%。其中,"高—高"关联的主要有北部平原区、周边部分山区县,而赣东南西三面群山向内部平原过渡的岗地、丘陵地区等则表现出一定的"低—低"关联特征。不同类型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
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
关键词:耕地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