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2IESLZ09)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元生秦满忠李顺成刘旭宙郭晓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垂直分量P波接收函数确定宝清台地壳厚度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宝清台记录的9个同一方位深远地震资料,使用垂直分量P波接收函数技术,成功分离出莫霍面多次反射透射震相Pp Pmp,根据其到时计算出宝清台下方地壳厚度约33.5 km,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刘双秦满忠
- 关键词:接收函数
- 兰州地震台阵监测能力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兰州地震台阵与兰州地震台数字化近两年的资料,对地震震相特征和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震记录震相特征基本相同,台阵有压低干扰背景和突出地震波信号的功能,说明台阵对记录较微弱地震有优势;在震中距小于1 000 km的范围内,兰州台阵的监测能力较明显高于兰州台,而震中距大于1 000 km时,兰州地震台阵与兰州地震台的监测能力相当。
- 虞国平张淑珍秦满忠李发科韩英
-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的中强地震热红外异常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遥感亮温资料,通过小波变换和计算相对功率谱,分析提取了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14次中强地震的热红外异常特征。其特征为:(1)异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周期。大陆地震的周期主要为13天和64天,海域地震的周期都在32天以下。震中位置相近的地震具有相同的特征周期;(2)异常的最大幅度明显且易于识别。幅度都在8倍以上,最高甚至达到20倍;(3)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的内部及其边缘,异常出现与消失的过渡区域是可能的震中位置;(4)干旱地区大陆地震的特征周期较长,潮湿地区的较短;(5)最大异常出现时间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异常峰值与震级的关系尚不明确;(6)对比大陆地震与海域地震,二者在异常幅度、异常出现时间与地震时间的关系、异常幅度与震级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在特征周期和异常范围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
- 魏从信张元生郭晓
- 关键词:中强地震热红外异常小波变换亮温
- 利用甘肃地震台网记录的sP前驱波研究汤加—斐济俯冲带“410”间断面深度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首先利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记录的汤加—斐济俯冲带深震震相sP,使用倾斜叠加方法有效提取sP在近源区"410"速度间断面底界面反射的弱前驱波s410P;其次基于CRUST1.0修正的IASP91模型,通过震相sP与其前驱波s410P的到时差对比,给出了汤加—斐济俯冲带"410"速度间断面底部反射点的深度约为398.5km,抬升约11.5km,这与俯冲带与近源区"410"间断面的相互作用有关;最后得到了该区域新的地震波速度模型IASP91_Tonga.本文结果将对更好地认识该俯冲带的复杂结构、正确理解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秦满忠张元生刘旭宙李顺成
- 关键词:间断面俯冲带
- 核幔界面衍射波P_(diff)震相最大记录震中距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s/°,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s/°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到了至今全球最大震中距(179.7°)的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f震相;Pdiff震相起始观测走时明显滞后于IASP91理论走时;核幔界面复杂的形态对不同方位传播的Pdiff震相观测走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秦满忠李顺成刘旭宙张淑珍张元生
- 关键词:震相慢度